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依此而言,是否民间所有乩童之神明附身,及鬼魂附身均为虚假?若是,则所谓神明降坛也只是乩童伪装,或其六七识之不如理作意了。但为什么有些事,可以说得很准呢?若神明附身是真有其事,又该如何解释:两个如来藏为何可以并存在同一个色身中的现象?庙里在鬼神附身的过程中,乩童总有一段抖动的过程,这个现象是否就是两个如来藏互相排斥的现象呢?可否烦请菩萨就佛法的观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能够如理作意的了解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的意涵,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十恶业道的详细内涵。这十恶业道各有三件事,也就是根本罪、方便罪和成已罪。换一句话说,每一件恶业、恶道的成就,各有三罪,假使不是根本、方便、成已三罪都具足,就不会成就恶业道,也就不会具足恶业的果报。我们可以这样说,十恶业道各有三罪,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不忍末法佛子再受邪见熏习,求出无期,是以住世宣说如来藏妙法;不计毁誉,著书立说,藉破邪而显正,作菩萨广大第一最胜法布施;怎奈诸方错悟大师及诸佛子往昔谤法习气种子流注,未能如理作意思维比较,诽谤之心再起,又行谤法,却以护法行者自居,再次落入一阐提之窠臼中,何愚至此?此诸毁谤如来藏胜法之师,何不静心思维如实修行而不遽下结论?待有朝一日,略悉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能这样子如理作意的观察生死与涅槃,努力的惠拖、持戒、多闻以后,还是无法发起解脱分的。处在生死之中而不能出离,是有过失的——咎就是指原因——对造成生死过失的原因,你要去弄清楚,而且一心专精的观察生死过失的原因,并不是听过就算了。一心观察生死过咎以后,还要一心专精的观察涅槃中的安乐;也就是说,涅槃之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密护根门,弥勒菩萨说:“应以四相了知妄念过失,及以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云何四相了知妄念过失?一、阙念,二、劣念,三、失念,四、乱念。……如何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一是烦恼生因,二是杂染生相应,三毁坏羞耻,四起错乱犯。”(《瑜伽师地论》卷70)这前面是妄念的过失,后面是不如理作意的过失;前面的那种过失主要是自己正知见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了正念就能够如理作意,所以他的一切身口意也就能够庄严清净;那对戒的原理也一定能够正确地受持,这就是根本清净;也因为根本清净,他就可以离开恶觉观。如果说一个杀戒没有持好的人,他看到任何的动物就会想吃它的肉;但是如果受持清净的人,他就不会对任何动物而起了要吃它的肉的这个作意,这就是不会起恶觉观的念头。所以今天一个受持五戒的人,他能够有正念、能够如理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心中都无疑网了,就是大疑小疑都消失了,他就具备正念了;有了如理作意的思维,就是正念。有了正念就会如理作意,他对戒法的庄严也一定是清净的,对于戒的原理也一定是正确的,所以也有根本清净,也可以离开恶觉观了。杀戒没有持好的人,就会产生不好的觉观;譬如他去爬山,路途中也许看见了一只野生动物,就会想像说:“这只野生动物,如果杀了、烤了以后味道一定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什么是法呢?正道解脱称之为法;如果不是正道的解脱,而是不如理作意的虚妄想所说意识境界而称之为解脱者,那是邪道,不是正道;只有正道解脱的法才能称为是三宝之一的法。如果是正道解脱世出世间法,能为众生分别及演说,并且是自己体悟出来的,就叫作无师独觉,就是佛。佛出现于人间宣说,能如法而受者就称之为僧。所以,三皈依一定要具足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皈依三宝的人,由亲近善士,听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成就引发慧,和俱生慧,行无倒行,趣闻行烦恼寂静处,故得入于聪明睿哲的正行正至的善士众中。四、为于圣教净信说教天欢喜爱念,诸天多由皈敬三宝,受五戒,修行十善而得生天中。故见有人皈依三宝,皆欢喜爱念,知道皈依三宝的人,死后必来生天上,为增加自己同类而欢喜。如《佛说暛蔑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说: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近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要记住:修学佛法想要取证解脱果,一定要依止佛的圣教量,真实的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知见是否违背佛在经典中所说的道理,然后如理作意地去修行。不归依外道天神老母娘所说,更不能归依喇嘛教的根本上师,因为这些人都是未断我见;我见没有断,就会施设一大堆戒禁取见来威胁弟子。例如一贯道以得到三宝来施设戒禁取见,他们的三宝指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修行的本意就在于依据佛陀所开示的法要,依据生命实相而修除自己种种颠倒的不如理作意的行为和想法,一点点的依据佛法而行,渐渐的将自己由凡夫转为菩萨,最终直至成佛。只是信佛菩萨,祈请加持保佑,这个信还比较粗浅,还只是信位修学的开始,难免有进有退,待到进入信佛法阶段就开始了解和思考佛菩萨到底在讲什么,佛菩萨依据什么而成就佛道,乃至进一步发心决定要走上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来才要说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法;如果娑婆世界已经有真正的法,如来就不会示现于人间,将「我就是梵」,「梵就是我」,「我于一切色中」,「一切世界就是我」等种种不如理作意的见解予以驳斥,因此说「非我」和「不相在」。在佛陀示现从外道修学的阶段,那些以为证得涅盘境界的大师们,为佛陀显示自身的证量,其中便以为「一切色就是我」,即「一切世界就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皈依三宝的功德,即建立未来学法之善缘,亦即能够亲近善士,听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而趣入亲近诸佛菩萨及正行正至的清净贤善之佛行列中。四、诸天人,见有成就三皈依而能行十善者,殁后将会生天而加入天人行列中,眷属增广而心生欢喜,故会鼎力护持此真皈三宝之佛,于此诸天必定欢喜爱念,受三皈依戒之德,生时得于圣教净信之天人护持,舍寿得往生天界受乐。以上略说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来才要说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法;如果娑婆世界已经有真正的法,如来就不会示现于人间,将「我就是梵」,「梵就是我」,「我于一切色中」,「一切世界就是我」等种种不如理作意的见解予以驳斥,因此说「非我」和「不相在」。在佛陀示现从外道修学的阶段,那些以为证得涅盘境界的大师们,为佛陀显示自身的证量,其中便以为「一切色就是我」,即「一切世界就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见跟我执的差别,从字面上看,我见是一种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当我们如理作意的把这些事情想清楚后,就能够当下把我见断除。我执,这个执字,指的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这些业、这些烦恼的这些的染法熏习,然后就会回摄到第八识当中,就成为有漏的法;如果说是这个第七识,祂能够依著第六识的如理作意思惟,然后决定去修学种种的清净道品,这样子修学所成的业,回熏到第八识里面,那就成为无漏的。所以说,成染、成净都依这个第七识祂怎么样子去作决定,然后去造作。因为面对境界的时候,究竟是要造作善的净业,或者是要造作染污的业,除了意 | admin 2018-07-21 |
![]() |
表面看来如来藏能造就五蕴十八界一切法,似乎也是有能取之心,和所取之境,其实不然,这样的思维是不解世尊所说意,为不如理作意。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佛经是怎么讲述的。《大乘入楞伽经》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所生起的能取的七转识,以及七转识心所取的六尘等法相,其实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涅盘寂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云: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涅盘寂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云: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