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善男子。如眩瞖人眼中所有眩瞖过患。遍计所执相当知亦尔。如眩瞖人眩瞖众相。或发毛轮蜂蝇巨胜。或复青黄赤白等相差别现前。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净眼人远离眼中眩瞖过患。即此净眼本性所行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善男子。譬如清净颇胝迦宝。若与青染色合。则似帝青大青末尼宝像。由邪执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听闻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波罗蜜多。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问题正是出在没有如实、如理作意观行,再加上没有亲证而产生的问题,也是身我见未完全断除所致。故而无法将时时与六尘万法相应的七转识妄心,与远离六尘万法的真心阿赖耶识区分清楚。犹如盐水中之水,依然是水,它从未因盐溶于其中而改变其水本来的特性;盐水之所以会咸,是来自于氯化钠(NaCl)溶于其中的缘故,水只是提供一个溶解的环境而已,但水的本质并不跟着转变。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有限性,也是未能了解生命实相──如来藏,而妄生情解、未能如理作意之故。也因为科学理论是由意识堆砌而成,所以往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很容易受后来的理论与实验所推翻,是一种终将败坏散去的生灭之法。在此,我们也知道用行为科学来证明佛法,有其相当大的局限性,也容易受误解;因为绝大部分的行为科学研究者都是持着唯物观点,他们大多受了达尔文演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人想要证得解脱果而断我见,却往往因为不如理作意的思惟,或因恶知识——假名善知识——的误导,认定意识心是常住的。……他们仍然坚持己见,……继续坚持意识心是常住的、是不会断灭的,这些人都是继续住于识阴苦集境界的人,识阴种子继续不断被他们增长的结果,后世想要断除识阴我见,就变成不可能了。这种现象,在佛门中及 | admin 2018-07-21 |
![]() |
在如是亲证之前,纵使亲近善知识而听闻正理,自己也如理作意思惟而无错误,仍然不是实证唯识性的菩萨;因为这时仍然不知道真识如来藏的所在,仍无能力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如何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依旧落在现识与分别事识等七转识中,所以虽在知解层面已经知道了,但所住的境界毕竟仍在意识或识阴六识的境界中;而这六识的境界全都是有所得的——不离六尘境界的领纳 | admin 2018-07-21 |
![]() |
若能依前所述八正道之理,如理作意,详细而反复的思维观察,一一确认无误,就能确实证知自己的我见已经断了,也可以自我检查身见结使也真的断除了,不会再误认色身为我、觉知心为我了,那就是证得初果解脱。综上所述,出世间八正道者,着重在圣弟子们必须不断思维四圣谛及无漏思维之道理;依出世间正见,能生起出世间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由于生起出世 | admin 2018-07-21 |
![]() |
但是我们知道,就如同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强调的,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既然是智信,就是要求大家要听闻道理之后要如理作意,要仔细的思择整理,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所得。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佛教非常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慧心,要发起慧心。就算我们平常不习惯听这些道理,哪怕我们勉强自己听一时一刻的道理,都算是一个进步,这个是慧心。慧心其实也是我们刚讲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有一些众生在修行外道法的时候,因为他过去生有熏习过佛法,虽然有隔阴之迷,一时还没有办法相应;但因为已经具足了对大乘佛法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所以当看到或者听到外道典籍当中的说法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和事实颠倒的邪说;因此,就会心中不乐,知道这些邪说会误导众生;有的人就因为这样,发起了菩提心,希望能够以来摄受众生,想要让大家都能够住在如理作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就是要求大家在听闻正理之后,要能够如理作意,要仔细地思惟整理之后,才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才能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的慧心,大都仅凭着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着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预流支:第一个是亲近善士,第二个一样,是听闻,第三个叫作如理作意,第四个就是法随法行。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是我们经常在经论里面会看到的。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跟小乘的经论相比对,大概就会知道法随法行和如理作意的意涵了。菩萨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汇集的身、口、意业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就是要求大家在听闻正理之后,要能够如理作意,要仔细地思惟整理之后,才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才能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的慧心,大都仅凭着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着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这个部分讲的是智信!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后,把听闻来的教理成为自己的见解,这个就是所谓的要有智慧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要求大家听闻教法的时候,要没有慢心!因为没有慢心,你才能够至心的信受老师教给你的东西。所以我们佛教里面常常提到佛教修证的这个程式: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就是要求大家在听闻正理之后,要能够如理作意,要仔细地思惟整理之后,才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才能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的慧心,大都仅凭着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着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并要求弟子能时时、处处如理作意的观行,使其恶见能断除,不受三结的系缚,贪瞋痴慢疑等异生心性能渐渐转易,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再影响到自己。这意思就是说,断我见之人,于会导致有情生死轮回的杂染法上,觉知心会有不随顺此流转之警觉性与决定性;虽常有正知,但亦有失念之时。所以有了解脱的正知正见,还需经由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修学、安忍、接受、转依等过程,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者,会障碍有情的是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是因为七转识无始劫以来,于内相分六尘中不如理作意而生起贪染喜厌等善恶净不净的分别与熏习,使有情误以为真实的接触外境,进而造作种种身口意行等业,导致有情轮回生死。由上分析可知,物质及色身本身没有见闻觉知,根本不会障碍有情本来解脱的清净自性;第八识借着祂自己所生的五色根而与外境接触,却不在六尘上起分别,而且任运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人想要证得解脱果而断我见,却往往因为不如理作意的思惟,或因恶知识——假名善知识——的误导,认定意识心是常住的。……他们仍然坚持己见,……继续坚持意识心是常住的、是不会断灭的,这些人都是继续住于识阴苦集境界的人,识阴种子继续不断被他们增长的结果,后世想要断除识阴我见,就变成不可能了。这种现象,在佛门中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病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没有人不曾病过;很多人修学佛法,可是修学了佛法以后,他们在疾病当中有没有去探讨过:我这个病是从前世来的,因为前世累积了许多的烦恼,也因为种种的不如理作意,以及邪知邪见的熏习,所以产生了许多的妄想颠倒,就从往世的妄想颠倒及种种烦恼中生出了这一世而有这个病。如果不是前世的妄想颠倒与烦恼,今生不会有这个人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著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住,名为见一处住之地。第二个烦恼名为“欲界爱住地”,就是贪著欲界的五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而以贪著男女欲为主要。第三个烦恼名为“色界 | admin 2018-07-21 |
![]() |
接下来他就要把戒禁取见也要断掉,因为要证初果,与证初果无关的不如理作意所施设的戒,与证声闻初果无关,所以就把它断了;结果三缚结就断了,这样子他就可以成为初果须陀洹。他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总共有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了。接下来他就要观察:既然我成为初果,那我就要往二果迈进,往二果迈进的时候,我到底要断哪些烦恼?他发现的结果,原来是要薄贪嗔痴。薄哪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