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那我们所要孝顺的、我们所要慈悲的,应该就要基于已经是一个优婆塞,相信轮回,而要相信众生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ㄧ个起心作意,在体会到自己轮回当中的这一生的苦、过往无量世的苦,乃至未来如果不解脱的苦;再想到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不希望他受苦,这一世的夫妻,彼此不希望他受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以从上诸贤,无有怨怼于诸病苦者,乃至圣玄奘菩萨受剧大病苦时,唯一所想者,在于担心所翻译者是否无有合乎佛意;众圣贤者之用心,皆如是也!皆非于个人有所得法上用心,以今日已经用功于佛道,既受熏习,虽有诸般种子现起流注,然善根不泯者,自知如何应对,不至于惶惶终日;能于善知识处,知有如来藏随诸烦恼从来不舍行人,何不受教,契然斯语,何学世间人之堕于断常二见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目世间八正道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你们要殷勤地孝顺奉养父母。这样做同供佛所获的福报没有两样。▲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多闻品》)[今译]观察朋友要看看他怎样为你计谋,分别伙伴要看看他在危急时的态度。了解妻子要看看她在家里以何为乐,想辨别一个人有没有智慧,首先要看看他怎么说。▲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增壹阿含经》卷11)《杂宝藏经》中也有这样的譬喻:【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杂宝藏经》卷2)而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甚至说:【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也就是说,父母是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与父母说话不要抱怨,不要意气用事给父母添堵,要心平气和,言语上多些体贴与感恩。因为在意,你的话语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有意义。好好说话,冷静但不冷漠,坚定但不坚硬。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微信公众号《读书369》2018-01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中,了解到佛陀除了教化众生孝顺父母之外,最重要的是「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可见对父母的孝顺,是要让父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这样才是究竟的真孝顺,所以敬列《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于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问我,他的儿子和媳妇都不孝顺,他应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找原因。一方面就是自己在过去生曾经造过不孝顺的因,这是本因;有这个本因,未来世才会遭遇类似子媳不肖这样的境遇。再来看今生,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今生对自己的父母在孝道上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是说别人怎么对父母,他也大概就是那个标准,并没有超出很多,这个是这一世的缘起,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於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每天认认真真看着母亲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世间伦常,都是我们要经常自我检视:是不是有做不好要改善的?如果说一个人连人伦的基本道理都做不好,那么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具足了,哪还谈得上生天当天人呢?更别说是要当菩萨了!但是,曾几何时,「孝子」竟然已经变成孝顺儿女、宠爱子女的称呼了。当子女们接受父母无止境的溺爱,逐渐也好像变成理所当然的了。另外,现在的师道不彰,许多学生对老师连基本的敬重心都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佛陀也提到孝顺父母与供佛的功德是一样大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应该要帮助我们的父母跟师长来认识这件事情,请他们也跟我们一块能够迈向解脱,迈向成佛之道,这样子才是我们对于父母师长的最大的孝顺!所以说我们应该要用这样子的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的师长,这样才是正确的。-----《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8集积集世间福德之行》正礼老师主讲 (原标题:学佛人如何孝养父母,安顿家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已经滋长了慈悲心、孝顺心,因为这些虫儿,可能是我累劫的父母师长呢!每天早上浇花时,就会注意花草枝叶吃光了没?是不是该让虫儿搬家了?关心它们食物是否缺乏?就像关心父母或儿女有没有正常用餐一样。杀生与吃素一般人视「杀生」为当然,以「当然」故不觉杀生为「恶」末学某日与友人等,顺路到深坑的素食店用餐。就在进入老街前的桥上,看到有人在桥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孝顺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忤逆父母,所获得的罪报不可思议,乃至有人杀害父母,那是不顺孝道,也是违犯世尊所说的五逆罪之一,死后当堕地狱受极大苦,这就是对父母稍作不善,便获得如是大苦报的道理。 (原标题:佛典故事之孝养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