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2.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僧辞,师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不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扬花,摘杨花。”除了上述公案之外,赵州禅师还另有几则上堂法语,也非常精彩--上堂:“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者,不论修何法门,欲树立正知正见,临济禅师的语录不可不看。临济禅师圆寂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谥慧照禅师。临入寂灭时,曾说传法偈云:“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吹毛,比喻极锋利的宝剑。] (原标题:43临济义玄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李翱是韩愈的学生,受韩愈儒家道学思想的影响,曾著有《复性论》三篇,用佛学佛性论的思想,来对儒家的人性论思想进行改造。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性”相当于佛性,清净无染,而情则相当于“无明烦恼”。因情之昏,致使性被障蔽。圣人与凡夫,其本性没有差别。圣人之为圣人,是因为他不被情所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学禅师道:“少有灵利底!”学佛的人容易或因理废事,或因事废理,难于理事圆融。见道丹霞禅师烧木佛,便以为佛亦不用供,香亦不用烧。见翠微禅师供养罗汉,便以为有个罗汉要来受供养。这全是向外驰求、不明自性的过患。诸佛之师是谁,佛烧没有烧着,罗汉来不来,诸般问题且置一边,反问一下,“你每日还吃饭么?”若不知道每日吃饭的,上述问题,纵然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lou,拽掉)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于是,宣鉴禅师便担上自己多年所注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去湖南、江西,找那里的禅宗大德一决高低。《青龙疏》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的人,无论是学何宗何派,都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否则,正信和正见将无从建立。当时有个人称“小静上座”的僧人回答道:“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小静上座的回答,非常到位,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原标题:107国清师静上座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绝望之余,智闲禅师便将自己平昔所看的文字付之一炬,说道:“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智闲禅师哭着辞别了沩山,开始四处行脚。有一天,他来到南阳慧忠禅师的旧址。目睹了慧忠国师道场之遗迹,觉得这个地方挺不错,于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加以整拾。一日,智闲禅师正在芟除草木,不经意音,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 | admin 2018-07-20 |
![]() |
一天,他们与沩山禅师的弟子仰山慧寂禅师谈论佛法,末了,劝仰山道:“师兄须是勤学佛法,不得容易(轻视)!”仰山禅师一听,但作此○相,以双手托给他们看,接着便抛向背后,然后又向这两位僧人伸出双手索要。二僧一时罔措。仰山禅师便道:“吾兄直须勤学佛法,不得容易!”说完便起身离去。这两位僧人只好回盐官。一路上,二人互不交谈,各自用心参究。大 | admin 2018-07-20 |
![]() |
”环大师道:“几年学佛法,俗气犹未除。”杨亿居士道:“祸不单行。”环大师便嘘嘘作声。杨亿居士后作偈寄给李都尉(存勖)道别,偈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李都尉读偈后,说道:“泰山庙里卖纸钱。”说完便前往探望,到达的时候,杨亿居士已经入寂了。 (原标题:149文公杨亿居士悟道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就是为了成佛,现在连佛都不成,何况名闻利养!真正大禅师的气魄!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左迁滁州,第二年归庐陵,途经九江的时候,他特地上庐山拜访了圆通居讷禅师。欧阳修此前不仅不信仰佛教,反而还曾仿效韩退之(韩愈),著书立说,排斥佛教。在与居讷禅师交谈的时候,欧阳修“耸听忘倦,至夜不已,迟回逾旬,不忍离去”。居讷禅师道:“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一段文字真可谓点到了学佛人的要害。再看他的另外一则法语--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受,洞然明白。祖师恁么说话,瞎却天下人眼。识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政和七年(1117)九月十八日,惟清禅师示寂。此前十日,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多亏他学佛,性情豪放,不以为意。他曾在自己的一张写真上,戏题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东坡居士接触佛教比较早。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他就亲近过钱塘圆照法师。当时,钱塘圆照法师正大弘净土法门。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东坡居士请人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像,用来超荐父母,并作颂曰:“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初学佛的人,或学还不到位的人,一般都很容易将佛法与世法对立起来。孙居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杨歧禅师的开示非常透辟和圆融。若真发心利他,悲深愿重,虽身处官场,“棒下淋淋”,亦是菩萨的救度行为。慈悲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是全方位的。 (原标题:246比部孙居士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本是为人解粘去缚、去人执著的,可是,学佛的人却往往会因此而对佛法产生执著。执著的对象虽然不同,执著的本质却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忘记自己本来面目。所以,悟本禅师要“掘个无底深坑,唤来一时埋却”。 (原标题:293荐福悟本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赵州和尚的原公案是——僧辞,师(赵州)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杨花,摘杨花。”]这则公案非常有名。历代有不少禅宗大德对此作过提唱。祖元禅师的提唱可谓别具一格。读者若想从祖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计氏夫人法真,自丈夫去世、寡居以来,便开始学佛,屏去纷华,常年蔬食,修习布施等有为法。她的儿子魏公亦游心祖道,并从大慧宗杲禅师参学。一日,大慧宗杲禅师派道谦禅师前来问候她的儿子魏公。魏公便挽留道谦禅师小住数日,为他的母亲说法。道谦禅师于是向法真开示参禅之道。法真请问道谦禅师:“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道谦禅师道:“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初学佛的人,都感到这颗心,象猴子一样,七下八下,难以调伏。祖先禅师的开悟告诉我们,面对狂乱的心,我们无须去跟它们作斗争,只要看着它们就行了。因为妄想心也是自性的表现,幻生幻灭,决非实有。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分别取舍。祖先禅师的这一开示与赵州和尚的“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有异曲同工之妙。祖先禅师圆寂于南宋宁宗皇帝嘉定四年(1121),春秋七十六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梦真禅师曾上堂云:“将心学佛,摄入魔宫。拟心参禅,堕在阴界。直饶嫌佛不肯做,被拄杖子穿过髑髅。若恁么看来,直是无用心处。”说到这里,便卓拄杖云:“携取诗书归旧院,野花啼鸟一般春。” (原标题:363觉庵梦真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祖钦禅师于是嘱咐道:“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原妙禅师于是谨遵师旨,奋志入临安龙须隐修。他暗自发誓道:“拌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者(这)一著子明白!”就这样,原妙禅师默默地修行了五载。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将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除此之外,祩宏禅师对戒律也非常重视。他认为读经、参禅、持戒,都与念佛是一体不二的: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由于祩宏禅师本身是从禅入净的,又主张禅净不二、以净为归,所以他的开示,在朝野中影响很大。一时士庶都争相前来礼敬问法。侍郎王公宗沫曾告诉祩宏禅师:夜来老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