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然,“成佛”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广行六度波罗蜜,帮助数不尽的有情众生,一起迈向成佛之道,才能够具足圆满的福德和智慧!生生世世学佛,熏闻八识的正确道理,将如来藏储存的种种染污的种子(例如:贪心、骄慢、嗔恚)汰换成清净的种子,持续进步,就会一直走在佛法的智慧大道上,最后一定会成佛。佛陀的智慧,能够让大家离开生老病死的痛苦,获得真正的 | admin 2018-08-09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15集什么是“法”(五)-内法与外法(下)> 余正伟老师(原标题:这个世界虚妄不实吗?) | admin 2018-08-09 |
![]() |
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佑弟子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弟子○○○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回向给弟子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之父母、师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亲友,希望您们能早日归命三宝,并能在未来无量生中成为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直至成佛。”然后三称“南无 | admin 2018-08-09 |
![]() |
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为了能够这样利乐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那么广大的福德?乃至是可以函盖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从一般修福德的方式与目的,一直到这样子来修福德的方式,这要一般的众生,是如何能够了解以及信受呢?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阿弥陀佛!学佛释疑1900集视频讲座——由 | admin 2018-08-09 |
![]() |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 admin 2018-08-09 |
![]() |
大家想想看,别说第三转法轮的方广经典,光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都没办法懂得了,甚至于有人出家了六十几年,现在都要庆祝百岁寿诞了,却对般若经都严重的误会,那么一般人更是谈何容易呢?鼎鼎大名的大师——佛学导师——都误会而说第八识心以外另外有法,还说他讲的那个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他创立新说,说有一个法性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法性是外于我们的 | admin 2018-08-09 |
![]() |
-----E10、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31集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原标题:精进有哪些法益呢?) | admin 2018-08-08 |
![]() |
-------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修学佛法而证解脱,那都是不可能的;又或许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生、所变,所以只要奉侍这一位造物主,自己都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从其而获得恩典;又或 | admin 2018-08-08 |
![]() |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正法的慧心,大都仅凭著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著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位中关于慧心的修学。第五信位是要成就定心。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 | admin 2018-08-07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 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 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 | admin 2018-08-07 |
![]() |
但是,各位菩萨能够跟正法相应,相信都是在多劫以前,就开始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所以,相信各位很快就能够满足十信位的内容,甚至早已经圆满具足十信位的修学了。十信位还是凡夫位,要到十信位具足,初次发起大菩提心,才能真的称为“菩萨”;当入了初住以后,才真正开始进到菩萨道的修行。而一位菩萨之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是有许多不同的因缘的。譬如说,有一些众 | admin 2018-08-07 |
![]() |
马鸣菩萨又特别提醒,许多学佛人常有的,对“觉”以及“不觉”的错误知见。他说:“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大乘起信论》)这个意思是说,有许多凡夫在修学的时候,忽然觉察到自己前念生起了恶念,所以立即提起正念,让恶念不再生起,虽然一般人都称为这样子就称为“觉”,但是因 | admin 2018-08-07 |
![]() |
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 | admin 2018-08-07 |
![]() |
大乘的佛菩提法中,诸菩萨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佛智慧而开悟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进而修学佛菩提的无生法忍,最后证得无上佛果,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度化众生出离生死,是名大乘,但是佛菩提的般若实相及无生法忍的智慧却不共二乘。既然是修证的内容有所不同,就有必要清楚的了知您所修的法门是哪一种?三乘法门的内容有异有同,哪些是同?哪些是不共二乘的?皆要 | admin 2018-08-07 |
![]() |
并且要持守五戒十善,去除恶业的障碍,累积修学佛道的资粮。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愿意努力 | admin 2018-08-07 |
![]() |
末学在三十几岁时,或许因为宿世学佛的因缘力,所以刚接触到佛法就一头栽了进去,跟著前辈们吃素、受菩萨戒、作义工,忙得很充实也很快乐,甚至也把家人都带了进去,拉著同修和三个孩子,一有空就往山上寺院里跑。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 | admin 2018-08-06 |
![]() |
遇到很多佛友,学佛很多年了,对三归依还是有很多疑惑,迟迟不敢三归依,或者虽然归依了也不明白三归依真正的意义和好处,所以小编整理善知识的开示,仅供您参考学习。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为什么要三归依?三归依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肉喝酒杀生了?三归依以后就要遵守五戒了?三归依要同时守五戒吗?三归依的好处?三归依功德很大,怎样才不会失去三归依?一定要在寺 | admin 2018-08-06 |
![]() |
-----《无相念佛》09第三章第四节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续谈知见之二) (原标题:慢心为害禅者及修定者甚钜) | admin 2018-08-06 |
![]() |
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 弘一大师说得好:“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末学以为:在未深入了解对方所修法门之前,不应随意以自己的主观来批评教界人士。深入了解并实际修持一段时间,证得一些 | admin 2018-08-06 |
![]() |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91集什么是九住心?(原标题:念佛修定秘诀) | admin 201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