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我们可以想见,酒能够让人滋长无明,修学佛法不是要翦除无明吗?要破除无明吗?不是断尽无明吗?那你做的这种种法,为什么你口口声声说这样是佛法呢?所以,即使是说他能够说起话来翻云覆雨,或是说起话来非常流畅,或说起话来,整个让人家天花乱坠,听起来都是佛法,佛法名相也解释很好;可是在佛法中,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你不应当亲近这样的人。所要亲近的善知识,还要再 三摩地

2018-07-23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一开始,对于修学佛法的认知,大概就是诵经念佛,说好话,做好事,后来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以后,才知道说,学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见,来确保自己思想上与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种种理论,再好,顶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导自己走出流转生死的生命的轮回。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进行「现量观行」的学佛人,在亲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生活的经验中,将生活中所有可以观察到的全部事物加以分类。例如,将之分类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种分类,而这种分类有其明确的区别并且永远不变。因此,概念性定义下的「断我见」者,其实有其操作性定义下「五阴之我见」的分类智慧,并且确认「五阴」共同具有无常性与无我性。像这样符合逻辑、层次体系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藏传佛教)主张透过两合可以发起甚深的禅定乃至有大神通,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啊!由于众生不了知这个结果而被(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所笼罩,所以他们不仅大量的捐输钱财,并且与之(们)行淫,所以就使女众失身(失去贞节)了!乃至于他们处于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境界当中,说之为报身佛,也就是成就了大妄语业!这正是学佛人的悲哀啊!由此可知,六识论是无法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想想看,别说第三转法轮的方广经典,光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都没办法懂得了,甚至于有人出家了六十几年,现在都要庆祝百岁寿诞了,却对般若经都严重的误会,那么一般人更是谈何容易呢?鼎鼎大名的大师——佛学导师——都误会而说第八识心以外另外有法,还说他讲的那个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他创立新说,说有一个法性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法性是外于我们的 admin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6集什么是法师、禅师、律师?(原标题:谁堪任大乘佛法中的法师?) admin

2018-07-23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众僧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同时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他们修道所需的一切物资,都由众生来供应,当然不可能赚钱来 三摩地

2018-07-23

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果能修学佛法正知见,就懂得培植福德是不嫌多的;同时在福报兑现的时候,也有智慧知道不应当执著五欲境界以及造作诸恶业,这样子就不会有堕落恶趣的问题。在本故事中之婆提长者,因为曾经杀异母弟,在福报享尽而没有余福的状况之下,因此其杀异母弟的业种现行,使他堕入地狱之中。接著大家心里面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一世会出生在富贵人家广有钱财,但却无福受用这些富饶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就跟他讲:我就是常常在修学佛道。这个国王就继续问:佛道是什么呢?菩萨就跟他讲:它其实就是无常、苦、空、无我这四种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就希望菩萨能够跟他详细地解说,菩萨就跟他讲:这个世界无常,因为终有一天会坏灭,所以这是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说:嗯,这个我知道,世间的物质,没有一件是能够长久存在的,所以是无常。然后菩萨又继续说苦,就从我们出生到我 三摩地

2018-07-23

法界的因果律就是行布施,那么未来世就可以获得可爱的异熟果报,就可以无遮障地继续学佛。可爱的异熟果报有两种:一种是正报,一种是依报。什么是正报?正报是指我们这个五阴身心,譬如生而为人,而且生在有福报的地方,不会生在穷乡僻壤。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人可能都听过,或者是看过经论上提到,我们每一个人今世所得的财物等,是五家共有的;五家中的四家,也就是这一段中所说的王贼水火,也就是国王、盗贼、水灾、火灾,如今的时代国王二字就要改成政府了。(原标题:布施法的五种相貌)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的机会来熏习,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财布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在学戒的时候,应该要依照佛陀制戒的精神来持戒,而不要被戒相给绑死了,而弄得自己在世间法上进退不得,反而更没办法好好地学佛。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把方便当随便,结果只是随顺自己的习性胡乱地造作,那就完全失去持戒的意义了。像现在的环境,已经和佛世时大不相同了,已经不能够没执照而私自为人免费看病。那么如果说,想要为别人看病的话,那就应该努力去考取医师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大施主真的是不好干!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要想办法尽力去做,因为布施是修学佛道的初步,想要成就佛道,就得要这样一步一脚印地努力去做。在有不少的佛教团体以及善法团体,都很认真的在做财布施、无畏施的布施行,这是很正确的方向,只要养成了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有些人甚至还要再做上好几劫以后,才能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五种是不信因果的人,他当然总是不分善恶业随意地造作,一般的学佛人,通常是很不喜欢这种人的。第六种人是强乞索者,这种人不会对你低声下气、说好话,不论你愿不愿意,他就是硬要。一般人遇到这种人,总是觉得很烦、很不乐意;但是你仍然愿意布施,那就是不思议施。还有大势力的人,常常仗着权势来强求。而第八种是常恶言恶语的人,他一出口就是三字经、五字经的,让人很不 三摩地

2018-07-2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要维护环境的清洁卫生,有时候难免会遇到必须要处理蟑螂、蚂蚁、蚊子或是老鼠等等的问题;有许多的学佛人,认为已经受了五戒或是菩萨戒,不应该轻易地杀害任何的有情众生,所以遇到有虫蚁等问题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感到很困扰。其实佛陀在世时,已经有教导过该如何处理这些状况:有一次比丘们的浴室,由于有一段时日没有用了,所以就长满了许多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菩萨知道说,自己离无所不知的境界还早得很呢!不知道的事情就明白地表示出来,这并没有什么丢脸之处;同时,其实脸是应该早一点丢才对,他这样来帮助你丢脸,反过来说还真的要感谢他!有时候想想,平实导师今世以来弘法的过程之中,一心想要把胜妙的法给众生,也无可奈何遭受到多方的谩骂等,甚至于还会被告上法院去!可是却依然不改初衷,也对众生完全没有怨恨之心;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佛法之后了解到, 三摩地

2018-07-23

舍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入不一门》,代序,页25-26,佛教正觉同修会。)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复由四加行之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别相智——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复又进断异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