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天当中,我们的心绪时而慈悲、时而贪瞋,不是天上、人间来往好多次吗?“消归一念无生处”,虽然十界俱在,要紧的是你不要任由妄想分别来来去去,要像‘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否则你心有所住,有所挂碍,日子就会不得安宁。“此意如何把似君”,这种无住才能安住的深意,要如何诉说?一切都要靠自己用心体悟,如人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先是有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接待十方禅者,倡导集体修行;继有百丈怀海禅师设立清规,以新的立法安住大众。门人互相发扬,排除知解的分别,主张不立文字,探究心源,提倡即心即佛,以平常心为道,棒喝机用,接化的简速,遂成为中国祖师禅的特质;而印度静态的如来禅,经过中国禅师的阐扬,更加活跃而成为动态的祖师禅了。智闲禅师的偈语,“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星云法师举南泉斩猫及归宗斩蛇公案,开示云:《禅宗史上有南泉斩猫的故事,有谓杀生是佛门根本大戒,南泉不应杀生;有谓这是南泉古佛的大机大用,不能狭义的见解,诬谤大德。南泉斩猫或许以手作势,为斩断大家的物欲和执著。现在智常斩蛇,这可能也是作势欲斩,学僧见风即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大师久不作此应作之事,久不行此应行之行,则将难免令人产生合理之怀疑:星云法师是否因为曾与异性行者数度合修过双身法,如今把柄证据握在藏密手中,所以不敢加以破斥,所以随顺藏密之心意,反来破斥、破坏平实所弘传之?星云法师于如是大众所有之合理怀疑,应当有所澄清,以免耽误佛光山四众上下之道业及令誉也!此一行为方能维护佛光山出家二众之令誉也!公开声明之后,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五十六则慧可安心禅宗中土二祖慧可大师师自归附达摩大士,而不闻开示,乃立雪断臂以求,大士知为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乃为师改名慧可。师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大士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师曰:“我心未安,乞师与安。”大士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l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如是心者仍是妄心,莫道一念不生,莫道念佛一心不乱都只是妄心,乃至学人而进入世间禅定之最高境界之非想非非想定中时,仍是妄心也!云何可将欲界中不离五尘之觉知心说之为悟?乃至阿罗汉坐入灭尽定中,灭却意识心,唯余末那识之时,仍非证得真心,仍未开悟明心,何况之一念不生,或念佛之净念相继,都只是欲界中不离五尘之粗浅定境,都还是意识觉知心之极粗心境界,如何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如天下禅子未悟之前,一个个尽是傀儡,可还识知本心么?若识不得,便敢出头写书、说禅道悟,有朝一日忽然出了个真悟之人,说出与自己不同之真悟正理,彼时心中便不能安忍,便将真悟之人无根诽谤为邪魔、外道…等;真悟之人为护,便将大师所说拈来提示于天下人眼前;大师于之理何能做得手脚?只好于事相上,私下做些小动作、大动作,以坏;于公开宣说禅法、宣示证悟一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侍者看了,更是不以为然,心想:那是禅师的宝座啊!怎可如此的不尊重呢?接连几天,衣钵师、殿主师、香灯师……经常借故在法堂会客,并且很“自然”的都会在佛光禅师的宝座上安坐。……侍者脱口而出道:“禅师既然不在,那你们就代理禅师,你们都做住持,请先为我开示接心吧!”大众无言为以对。世间上眷属护亲、人民护国、信徒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即是外道断常二见中之常见,乃是我见、身见也!君岂不见一切未离胎昧之人出生时,一切俱皆不知?悉皆不忆往世任何事?岂不见世人住胎六月时已有意识觉知心现起,却完全不知胎外世界?却能安住当时母胎狭窄境界中,而无心闷之状。由此可见意识灵知心绝非由前世转生至此世者,云何可以谓之为真实之常?故名常见外道所说之常,绝非佛门所说之佛地常乐我净之常也!一是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如星云--佛光禅师--所说之理,而可谓为正理者,则世尊所说明心与见性之后成就佛道之言,便成妄语,应当改为一念静心而成佛道;故说星云法师此说成就正觉之理者,其实乃是谤法谤佛之说也!一念静心时,不过是短暂之静心境界;假使有人能令觉知心安静而无妄想杂念,长住一小时都无杂念,亦不过世间人所修之粗浅定境;假使每日行之,后时发起欲界定中之持身法,亦只是欲界定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是书籍流传久远之后,亦必因此遗患后人、误导后人,令后人继续将其错悟之知见加以翻印流通,继续误导后世学人;今时平实若不指名道姓说出其“未悟言悟”之处,则不能救星云法师免于大妄语业,犹如古时玄奘菩萨《成唯识论》之不指名道姓,导致后世仍然有人以安慧等错悟者之论著继续广传于当时乃至今世。若因余未曾指称姓氏故,令后世不具慧眼学人,继续印行星云之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惟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空虚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惟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以花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摩顶安慰。令其开悟。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惟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