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父母生我、养我,妻、子照顾我,奴婢为我服侍,他们都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我克扣了他们来布施,就成为不知恩、不报恩的人。不知恩、报的人,未来世虽然因为这一世的这种布施而可以得到财宝,但是得了以后常常会遗失,没办法留得住,无法在他需要用钱时拿来用;因为他是让人起烦恼而布施,是用别人分内该有的钱财来布施的缘故,所以来世钱财仍然该由被克扣的人行他那里再接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父母生我、养我,妻、子照顾我,奴婢为我服侍,他们都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我克扣了他们来布施,就成为不知恩、不报恩的人。不知恩、报的人,未来世虽然因为这一世的这种布施而可以得到财宝,但是得了以后常常会遗失,没办法留得住,无法在他需要用钱时拿来用;因为他是让人起烦恼而布施,是用别人分内该有的钱财来布施的缘故,所以来世钱财仍然该由被克扣的人行他那里再接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父母生我、养我,妻、子照顾我,奴婢为我服侍,他们都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我克扣了他们来布施,就成为不知恩、不报恩的人。不知恩、报的人,未来世虽然因为这一世的这种布施而可以得到财宝,但是得了以后常常会遗失,没办法留得住,无法在他需要用钱时拿来用;因为他是让人起烦恼而布施,是用别人分内该有的钱财来布施的缘故,所以来世钱财仍然该由被克扣的人行他那里再接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我所烦恼,众生对于我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我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地、我所有财产、我所有的名声、我所有的权利、我所有的power,这就是众生的我所烦恼。如果能布施,就能渐渐破除这些我所烦恼,他会开始认清这些都是无常之物、无常之法,何必悭贪?如果能布施,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佛说当菩萨的人要一切施,所以真正的菩萨在布施时就称为一切施者。佛说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而行布施(证悟了就是菩萨摩诃萨,还没有证悟如来藏就不叫作摩诃萨。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经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克扣父母的供养来布施,否则就是不如法求物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因为悭贪的心没有破除掉,所以就会拖累你。”每次想要布施时都要斟酌再三,总是考虑了很久很久才能下决定布施,这就是悭贪之心拖累了布施。“第二、从来不肯修布施行”,以前没有常常布施,所以第一次布施时都会很困难。如果布施习惯了,就不会有困难。当他第一次布施以后,受施者很感激他,他想:“人家很感激,感觉很不错哩!”心中就很快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人会抱怨说:怎么深的部分一闭始就讲过了,那时我们还没有破参啊!听起来也都似懂非懂的,好可惜喔!如果是浅的先讲,后来才讲深的,我们后来破参时来听讲,那不是很妙吗?可是因缘就是这样子啊!他就是从深的部分先开始讲,然后渐渐讲到浅的部分来。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先讲深的法,你们才会发起欢喜信乐之心:佛法真的是这么深妙!接下来就告诉你应该要如何实行了!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嘛?修行者:不行,那还不饿死啊?禅师:真明白布施的道理了,就不会等。哪怕什么都没有,也会到山上采些花和果子来供养三宝,或用劳动所得进行布施。等!人生无常,此时生,不知何时死。要做就不能等。即使一生都没有钱,也努力争取,以此心诚,故能满愿。尽心尽力,以自己的能力而真诚行持。布施是基于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真实的布施心出来,如同如来。穷的原因为吝啬,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就像种田。世尊教导我们,布施就像种田一样,我们行善、修慧就好像农夫在田里种下种子,将来就能够得到福慧的果报,而且即使所作下的功劳微少,未来所获得的果利也会很大,所以就又把布施称为种福田。布施所种的福田不同,果报就不同。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说:「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优婆塞戒经》卷三)1、报恩田是指父母、世间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张傻子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刚到庙门口,就听里面喊,送‘大布施'的来了,上等好茶伺候--"。万财主这下信了,因为他每次去布施时,一到庙门前,就听里面喊,"送‘小布施'的来了,茶水伺候--"。想到这里,万财主顿时火冒三丈:好啊,庙里的和尚,你个老秃驴!千不该万不该你办事不公。我每年给你庙里送一车油,你只给我喊‘小布施',张傻子送你一瓶油,你却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其心已经开悟,通达真如实相,见到世间万事万物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没有一件是长久不变的,就是人的荣华富贵,甚至自己的生命,也都难以保得长久。所以,他就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拿出布施给大众。忉利天王帝释天看到菩萨以如此慈悲之心抚育众生,施舍救济众生,树立了极大的功勋,德高望重受到十方世界的尊重,害怕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说菩萨发菩提心的时候,这菩提心是超过一切世间所有的事情,因为一切世间事不跟佛菩提道相应的;唯有菩萨发起这佛菩提道、这个成佛之心的时候,这个菩提心就第一次被点燃了。在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地狱的时候,祂看到跟祂一起推着这个火车的另外一位众生(同样是地狱有情)受到苦难的时候,还受到这狱卒不断地鞭打这样的刺痛,他发出很惨烈的哀嚎。因此释迦牟尼佛在因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进而就为在火车地狱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经常像这样子做的人,一定是已经三业端正的人,那么他的财富以及寿命就都会不断地增长,而具足进入佛道中修学的福德资粮。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弟子,开始修学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修集福德资粮呢,最后有一项就是要接引有缘人,来劝请发菩提心。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法华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明。《法华经》中佛有说:说有人听闻了真实善知识演说《法华经》,因为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不是依文解义,也不是误解曲解,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听闻了以后非常的欢喜,之后他要转教别人,说给别人听;那别人听了以后呢,也非常的随喜,然后要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菩提心,主要是怎么发?就是发四宏誓愿,要先去归依三宝,因为决定要学佛了。决定之后,去归依大乘三宝,归依时就得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我都要度,既然发了愿,当然发誓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烦恼是无尽的,我也是愿意把它断除;佛道的修行法门是无量无边的,我发誓愿意把它修成;最后一个说佛道是至高无上的,我发誓一定要把它修成。好了,四宏誓愿发了,这四个大愿多么伟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是在行菩萨道中,在初地之前仍有可能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机会,导致人身不保而下堕三恶道受苦,这种能够让菩萨因为诽谤三宝导致人身不保、未来要下堕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因为菩提有三种,所以发菩提心时就一定会有三种不同的发心:第一种是下等的菩提心,再来是中等及上等的菩提心。下等的菩提心是指声闻菩提,中等是指缘觉菩提,上等是指菩萨的道心,就是大乘教的发起佛菩提心。关于菩提心的发心,不能说众生一定有菩提心或者一定没有菩提心。也就是说,众生都应当要先有熏习之后才会发起菩提心的;往世若没有熏习过佛法,就不可能发起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进入佛门来修学佛法。二者增长财物。诸位都听过一句话:三宝最吉祥。所以修学佛法之后,应该是财物继续增长才对,如果修学了佛法以后变成财物损耗,那就不对了。学法以后财物损耗很常见的一个情形,是在藏密中。他们为了修学财神法,上师会先要求供养:你先拿一百万台币来供养我,我再传你这个法!还没有挣钱就得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