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三目植物是无情生,吃植物没有杀生>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吃肉杀生,吃植物杀生吗?) 三摩地

2018-07-22

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十地菩萨们是:第四十一参佛母摩耶夫人、四十二参三十三天正念天王中的天女天主光、四十三参童子师遍友、四十四参童子善知众艺、四十五参优婆夷贤胜、四十六参长者坚固解脱、四十七参长者妙月、四十八参长者无胜军、四十九参婆罗门尸毗最胜居士、第五十参之童子、童女名为德生、有德。至于等觉位的善知识,是第五十一参比丘弥勒、第五十二参童子文殊师利、第五 三摩地

2018-07-22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2

」学生因此觉得很惶恐,不知道我们这样是否真的不如法?是否违犯戒律了?末学是否应该考虑舍戒?第三、承天禅寺有一位师父说:「萧平实是居士,又不是法师,怎么可以传菩萨戒?他传戒是不如法的。」这也让学生觉得很困惑,我想会中应该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心中有这些疑问,请同修会为末学开示,以解疑惑。答:这问题,在您来信之前,已经有人在亲教师会议中提出来讨论过了。平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开示 摘自正德居士《<学佛之心态>附录七: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原标题: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 三摩地

2018-07-22

各菩萨都有名号,人间的菩萨法名,通于天界、鬼神界……等;如人以平实居士一名,或以正元居士一名,询于道教之正神、民间信仰之鬼神,或请示于世尊、观世音菩萨者,皆得通用,不致误会为他人。各人所用名号,因胎昧故世世不同,到后来发起意生身以后,就会固定不变,直到最后身菩萨为止。成佛时或以同样名号,或因愿力而故意以原来本师佛之名号为其佛号,并不一定 三摩地

2018-07-22

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答:首先,因缘果报难以了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女人的最高肯定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 三摩地

2018-07-22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来看看《维摩诘所说经》里面的一段文字:【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表面上看起来,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这个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外道不是修学佛法的人,说五教可以融合,那是外道,那个不过是一般凡夫的世俗见,那也就罢了;如果是身为佛法当中的出家众,或自认为是佛法里面的护持佛法的一个居士,他所说却是认为宗教所谈的都一样,差别只是在于劝人作善事;或是说所谓所尊崇的主神不同而已,那就成为佛法里面的一个外道邪见了。佛教跟儒教的差别如此,孔子可以为了一个没有意义的仪式继续存在着,而 三摩地

2018-07-22

现代的例子也有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大家还记得本论坛上曾介绍过的冯冯居士吗?冯冯居士自己也莫名其妙:一来到宣化上人的道场(圣城或金山寺),马上就有种种的“神通”,可以帮助许多人,一离开,却马上没了,和普通人一样。冯冯居士自己也始终没有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其实这里不妨说破,这就是典型的一种依通,他那些“神通”只是借助了宣化上人的威神加 三摩地

2018-07-22

为大居士现身疾等。因[17]缘妙法。令发心故。又有二种。一回向。二拔济。此拔济也。释品名者。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顺理益生为善。智用殊妙为巧。然有方便。下位可知。今显非彼言境超下位之情。说名不思议。今明此事。故复名显。其不思议方便。乃为所显。教为能显。旧阙。如初已陈。出品体者。用后得智为体。诸教云。十度之中。后五皆以择法为[18]性。品下亦言。善于智 三摩地

2018-07-22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诘所说经》卷1)这一段之前,维摩诘菩萨先为罗睺罗尊者开示出家一词的真正意涵,因为比较长,就请诸位看官自行查阅了。当然,假如要把那样的义理拿来看现在所谓的出家,只恐怕是尺度太高了一点,但是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门有很多法师、居士们,误会自性僧宝本来清净的意思,常将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认为能够这样就是证得自性僧宝,殊不知这样的认知,仍然落在意识心中。为什么?这个意识心在醒时,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在睡着了以后祂就不见了,须待隔天才能再度出现而清楚明白。由此可知,这个意识心是常生常灭的法,不是从本以来恒常不断的自性僧宝;又这个意识心 admin

2018-07-22

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 三摩地

2018-07-22

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亦皆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 三摩地

2018-07-22

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 三摩地

2018-07-22

「若复有人,修严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众多行相云何?恒离惊怖身心安乐;所得卧具细软最妙;衣服严身香洁清净;人间天上五欲自在;剎帝利婆罗门大姓种族,及长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国王大臣,随愿满足皆悉成就。若于转轮圣王,随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若于六欲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愿皆成就,随意生彼。若复有人由前福力,于色界诸天,梵 三摩地

2018-07-22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