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很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其实是误会了,而且误会得很严重!《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已经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心经》所说的心,就是指一切有情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这四位道人说法完毕,他们分别会在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人王处,这四王处接受供养。如果钵中还有剩余的食物,就会带回来分给众人,众人对于这百味具足的美食,皆未曾见过,也未曾使用过,于是各自问所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子在作法义辨正时不应存有妇人之仁,不应做滥好人,坐视邪见法师居士,破坏佛之正法,误导众生,如是之人有负佛恩,名无慈无悲,乃以佛法作人情者。有人说:“法义辨正不能针对出家人,那是在呵举僧。”佛子在护持正法,破邪显正时,对于佛教内之出家在家弘扬佛法者,应一视同仁。《大般涅槃经》卷七中,佛已预记末法时中,必有魔众身披法衣--出家为僧,将外 三摩地

2018-07-22

有师传菩萨戒时,开示戒子云:“有某居士,以居士身而骂尽天下人,岂证道者之所应为?”又开示云:“居士扯评出家人,名为诽谤僧宝;批评出家人所说法,名为诽谤法宝。”皆是寓指平实辱骂出家人、诽谤法宝。平实云:诽谤僧宝者有二:一者有根诽谤,二者无根诽谤。正受菩萨戒之佛子若犯此者,乃断头罪,不通忏悔,舍报必下地狱。然此诽谤者,乃谓诽谤出家二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僧又有两种表相,一种是剃发出家的菩萨,譬如佛世的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他们是现比丘身;另一种是出家而不剃发的菩萨,譬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他们都是现居士身,仍然是出家人。又如大乘经中说的菩萨摩诃萨,也就是明心以上的菩萨,统名菩萨僧。在大乘法以外还有两种僧,譬如无佛之世的辟支佛也是僧,佛世的阿罗汉也是僧。在佛世,在家弟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我们护法居士,也一样要义不容辞的维护圣教,一旦出现这十种情况,又没有出家人出手制止,那么我们居士也可以站出来护教。当然不能信口胡说,一定要有真凭实据才行,而且要看到所要说的出家人的邪行会对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才可以说。总之,为了护教,制止邪行出家人对佛教的破坏,是可以说的,但一定要谨慎。附录:这里要特别注意出家人犯邪命的情况,邪命(坏正命)有 三摩地

2018-07-22

呜呼今世人二人坏正法谓说唯极空或复说有我如是二种人倾覆佛正法呜呼汝文殊不知恶非恶不知菩萨行蚊蚋师子异奇哉我能知无畏诸菩萨文殊今谛听佛叹菩萨行譬如善幻师造作诸幻业断截食众生以示诸大众诸佛及菩萨所作皆如幻示现变自身若生若涅槃或于疾疫劫施身令服食或见作火劫大地悉洞然众生有常想示令知无常或于刀兵劫示现加师旅残贼断众命其数不可量而实无恼害犹如幻所作一切三千界 三摩地

2018-07-22

居士所从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言道场者无生之心是。检一恶意故。淳淑之心是。习增上故。圣贤之心是。往殊胜故。道意之心是。不忘舍故。布施之心是。不望报故。持戒之心是。得愿具故。忍辱之心是。不乱众人故。精进之心是。无退意故。禅思之心是。意行出故。智慧之心是。慧眼见故。慈心则是。为等意故。悲心则是。为忍苦故。喜心则是。以法乐乐人故。护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经过蒙山施食的供品是不应该留给常住来食用的,所以有的人他就会把这些供品给丢弃掉,也有些寺院则是分给在家居士带回俗家食用。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有时候精进共修的时候,同时举办蒙山施食的,那这些蒙山过后的供品,其实大部分乃是这些精进共修期间所准备要给大家食用的分量,因此所准备的食品最后可以这些共修的人自己食用,这样就不会产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世尊在这同一部经典当中,称赞维摩诘菩萨摩诃萨说:“像维摩诘大菩萨这样子的白衣居士,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已经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将会在来世的时候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得大菩提。”祂并且说:“这样来修心即是真沙门,是真出家。”像维摩诘大士这样子,就称为在家的出家人,也就是说,即使是身未出家的居士,只要依照真实佛法来修心,就可以称他 三摩地

2018-07-22

有很多初学佛的在家居士,对于在家里如何设佛坛产生很大困扰,因此藉着这个机会来说明:在家居士如何在家里设佛坛。在家里设佛坛不免牵涉到摆设方位、位置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首先谈的是佛坛摆设的方位。在臺湾或者大陆,有很多家庭会牵涉到风水的问题,所以在家里设佛坛时,会请风水师来看,看看佛坛的方位可不可以,佛坛开光的日子吉不吉利,有没有对家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或 三摩地

2018-07-22

广大居士信众因不谙佛门礼仪,前往归元禅寺礼佛供养时,难免出现一些仪轨上的错误,不免招惹讥笑。特将归元禅寺常见佛门基本礼仪列出,以供参考:入寺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2、大殿中央拜垫是住持方丈所用,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礼拜,凡 三摩地

2018-07-22

居士,梵文Grha-pati,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但在今天,我们普称一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乃至菩萨戒的在家人为居士居士还有另一种称法,男的称为优婆塞,女的称为优婆夷。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释迦牟尼 三摩地

2018-07-22

2、居士入寺应知(1)作为佛教的在家居士,入寺准备做些什么,应该事先定好计划,或是拜佛,或是听法,或是问候师父……最好不要盲目地前来。譬如你是来供佛的,那么你可以带鲜花、水果、素菜等等,但是也不必带太多供品,重要的是带来一片虔诚心。甚至你可以不带任何供品,只用欢喜心供佛,或者发心到寺院里帮忙做点事,这也是很好的供养。(2)进寺门前要端正衣 三摩地

2018-07-22

此论我国自唐朝时已失去,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在日本发现,再传回中国。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二、唯识论书:1.《唯识二十论》,说明万法唯识,破斥外道及小乘的论难。2.《唯识三十颂》,阿赖耶缘起思想的体系化。本讲堂弘扬大乘佛法时常提。3.《大乘百法明门论》,将世、出世法分为一百种。列举八识心王、心所等五位百法的名目。4.《大乘成业论》,说明阿赖耶识的起源及 admin

2018-07-22

正信佛教徒宜慎听谎言,应察其人之言、观其人之行,勿为异端邪说怪力乱神所误是幸!」今观台海两岸佛教界,常有大名声之法师居士,自谓证果开悟,睽其所著诸书及开示般若,却堕意识心中,未破十八界我见,尚处凡夫位中。亦有密宗法王居士自谓证悟,已入初地,而其著作开示悉堕意识之中,尚不能于般若总相及别相智起少分胜解及胜行,何况能述能知般若之种智?于般若之种智浑无所 admin

2018-07-22

居士学历很高事业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国的佛教界很有名气。他常常在寺院给出家师、在家讲经说法。张居士不戒酒肉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别人问他为何不吃素,他回答:有那么多分别心干啥!学佛不要执着!小白兔吃素,成佛了吗?肉与菜有何区别吗?这就是张居士吃肉的理论。听过他的回答的居士们往往都觉得张居士的开示很有道理,并越发认为张居士可能是登地的大菩萨了,不同于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浊都是落在幽隐妄想中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微细,大部分的修行者都察觉不到!古时如此,现在也一样!今时有哪个师、大居士能察觉到微细行阴呢?都察觉不到!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师讲出来、写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众生浊啊!如果能发觉众生浊,就表示他们修行的层次已经蛮不错了啊!解脱道就快要完成了!至少我见已经快要断尽了,可惜的是如今仍然没有大师勘破我 三摩地

2018-07-22

在每一个道场里面,几乎每天都会作早晚课,而且某些居士,甚至于比出家人还精进,每天也都作早晚课,早晚诵经作早晚课。诵经作早晚课,目的是为了要干什么呢?诵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了解里面的意涵。里面的意涵,是教我们做什么呢?里面的意涵,无非就是教我们真正的佛法。所以诵经的目的,并不是要诵给佛菩萨听的。如果你每天早晚诵经作定课,只是形成的一个习惯,对佛菩萨作一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的僧人为了探索生命的真相与意义,舍弃了世间的五欲享受而出家,僧人出家亦不求独善其身,而是要学有所成后救度一切众生;佛弟子不求征服天下,只求征服自己的贪瞋痴,……故信佛学佛是大丈夫行,非王侯将相所能为,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是消极厌世?有人说“如果世人都出家了,人类岂不是要灭绝?”须知信佛学佛以在家居士为多,并非皆要出家,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