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佛,还是有机会得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以及无尽的智慧,摄受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因此得脱离三界轮回之苦;然而这样的下品下生者,需于莲花中住十二大劫(极乐世界每日相当于娑婆世界之一大劫)才可出离莲花,然后再继续修学菩萨法道;因此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生故;菩萨现受畜生身已,善知人语、法语、实语、不粗恶语、不无义语。心常怜愍修集慈悲,无有放逸,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讲记一切恶友及诸烦恼业,都是菩萨们在修学佛道过程的庄严助伴,正是逆增上缘:一切恶友是你的道庄严伴,所以遇到恶友时还得在心中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从事这些供佛、礼佛、拜忏、超度等这些佛事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心、要有愿力之外,当然要心无旁骛,一心恭敬;这样不仅能够将福德确实地回向给亲属跟往生者,也能够累积自己的福德,增进自己值遇真善知识的因缘。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有了功夫,有了知见,就能够一念相应慧,与实相相应,能够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原标题:法会、朝山、劝募、联谊等等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这里还有佛菩萨的不同愿力。然而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行动才能得到。有些同修就疑惑在这里。说我佛也念了,经也读了。但是为什么还有这样那样的逆缘呢?还是那个原因。佛法是因果法。我们现在的境遇是以前的因变成了果,我们现在的修行就是在种因,在培土,在浇水。我们所希望的利益就是结果。但是由因致果不是马上就能得到的。就如种树一样。这个过程根据佛法方便的不同,有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至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复次善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五声闻、独觉与菩萨皆以智慧来修习上品十善业道,由于智慧、心量、愿力与慈悲之差异,而有三乘菩提成就的不同,因此十善业的范围很广,是一切佛法的根基。譬如在《十善业道经》卷1中的开示:【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最是大慈大悲。虽早已成佛,却为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闻声救苦,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悲华经》记载,过去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shùn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蒙受佛菩萨的慈悲愿力,让这些恶道的有情在佛菩萨的像前,志愿诚心地读诵经典,或者请人帮忙读诵三遍、七遍等等不等;因此,劝请恶道有情能够志愿诚心的归命三宝,然后加上读诵《地藏经》,这样也是可以救济解除恶道的有情之苦。另外,对于帮助祖先乃至鬼道有情,其实世尊也有开示相关追福的正理,这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5佛陀早已开示有关“为祖先追福”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她向目犍连尊者答谢说:蒙受你的力量和孝心以及众多尊者的慈悲愿力,更承受佛陀的慈心加持,我已超越饿鬼的境界,现在要生天道了。目犍连尊者见到此一境界,非常高兴,出定后赶快去向佛陀礼谢,也向所有的比丘顶礼。目犍连尊者孝心殷切,又承受着众人的慈悲、智慧及清净福业的帮助,所以他的母亲得救了,目犍连非常的感恩。因此,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下来,从此大家认为要为亡者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于水中,有人以咒愿力或祝福力加在念珠、法物乃至普通的物品上,而使之可以成为治病、避邪、安宅、降福等灵物,这都是由于咒愿力以及加持者的修持力、福德力、心力,而使被加持的物品产生力量;但是,会依加持者的功力深浅,使得被加持的物品时效有长有短、功德有深有浅。这是属于修行感应的范围,也是菩萨摄众的一种方便善巧示现。如果认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每当礼佛胡跪合掌时,平实导师的开示便会自然浮现;进而在「合掌礼佛求佛」时,也屡屡提醒自己,既有所求也必须有相对的大愿力才是,这样才不失做为佛,又发愿做菩萨的基本心量!如今何其幸运,随学有证量的真善知识,得闻前所未闻之深妙,方能懂得礼敬诸佛的深意,于礼佛、求佛、发愿、依教奉行的次第更能感铭于心,真心奉持!有感之余,末学的回馈是将自心发愿的内容「愿意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从事这些供佛、礼佛、拜忏、超度等这些佛事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心、要有愿力之外,当然要心无旁骛,一心恭敬;这样不仅能够将福德确实地回向给亲属跟往生者,也能够累积自己的福德,增进自己值遇真善知识的因缘。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有了功夫,有了知见,就能够一念相应慧,与实相相应,能够证得根本无分别智。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4集如何做佛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由谁来成就的呢?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因为佛的愿力再加上跟佛愿力相应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因为共业的业力所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因为这个共业的业力,共同成就了这样子的十方世界佛土;而这个十方世界佛土是依于如来藏心所成就的,没有这个自心如来藏的话,就没有十方世界的佛土成就。而这个如来藏心,“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无所不包&rd | admin 2018-07-22 |
![]() |
为了精修“菩萨道种智”,为了证得地上菩萨满心之现观,再来的菩萨乃以誓愿力故,留一分思惑未断,虽具烦恼相,但于烦恼得自在。由于菩萨愿力坚固,志心坚定,永不退转,恒时正念,故一切烦恼拘他不得。鸠摩罗什菩萨正是这样的人,虽已历劫累世修持佛法,但在这一世,仍然藉缘示现诸多烦恼:诸如被胁迫、遭受戏弄凌辱、乃至被逼成婚,历经千百风霜等事,直到五十九岁 | admin 2018-07-22 |
![]() |
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佛,还是有机会得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以及无尽的智慧,摄受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因此得脱离三界轮回之苦;然而这样的下品下生者,需于莲花中住十二大劫(极乐世界每日相当于娑婆世界之一大劫)才可出离莲花,然后再继续修学菩萨法道;因此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愿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愿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人来说——毕竟就是有许多人,会希望靠着佛菩萨的力量,能够解除本身的灾患;所以像这种状况来说,菩萨就会透过自己的神通自在的力量,去宣说一些章句,让有缘的有情众生透过诵持这样子的咒陀罗尼,跟这位菩萨相应,乃至于之后一直追随着这个菩萨修习。所以,其实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从事这些供佛、礼佛、拜忏、超度等这些佛事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心、要有愿力之外,当然要心无旁骛,一心恭敬;这样不仅能够将福德确实地回向给亲属跟往生者,也能够累积自己的福德,增进自己值遇真善知识的因缘。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有了功夫,有了知见,就能够一念相应慧,与实相相应,能够证得根本无分别智。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力,所以祂们可以成就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说祂们的功德一样是广大的。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随著菩萨道业的提升,他的慈悲、智能与愿力也会随著快速增长;虽然不是每位菩萨都能够马上作到这样的程度,但是经由道理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与不思议境界,皆能深信不疑。在《瑜伽师地论》卷44中,圣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可以称作大悲的原因有四种:【由四缘故,悲名大悲: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