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极乐世界环境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能显现运作以后,我们回到娑婆时,就有这个能力,就不再退失,不再有隔阴之迷,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第五、上品上生人,或者极乐世界的初地以上菩萨,常常可以见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诸佛的愿力--广大的愿力,祂的智慧的广阔是要变现这个清净的世界,让众生能够往生到这种清净的世界,而最后能够迈向解脱。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也不是现代的科学家或是减劫的时代的众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才必须要有佛陀来降生在人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广阔,我们生命的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可是这些统统不是现在的科学家、乃至未来的科学家可以告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我于水爱护山,自投其身,以愿力故,即成肉山。高一由旬,纵广正等,亦一由旬。是时人民飞鸟禽兽,始于是时噉肉饮血,以本愿故,于夜中分,增益广大其身。乃至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亦千由旬,其边自然而生,人头发毛眼耳鼻口唇舌,具足而有彼诸头中,各各有声而唱是言:『诸众生等!各各自恣,随意取用,饮血、噉肉、取头、目、耳、鼻、唇、舌、齿等,皆令满足,然后悉发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了精修菩萨道种智,为了证得地上菩萨满心之现观,再来的菩萨乃以誓愿力故,留一分思惑未断,虽具烦恼相,但于烦恼得自在。由于菩萨愿力坚固,志心坚定,永不退转,恒时正念,故一切烦恼拘他不得。鸠摩罗什菩萨正是这样的人,虽已历劫累世修持佛法,但在这一世,仍然藉缘示现诸多烦恼:诸如被胁迫、遭受戏弄、乃至成婚,历经千百风霜等事,直到五十九岁才得入长安城逍遥园翻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彼佛本愿力,十方诸菩萨,来供养听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诸菩萨,具足诸相好,以自庄严身,我今归命礼。彼诸大菩萨,日日于三时,供养十方佛,是故稽首礼。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其土具严饰,殊彼诸天宫,功德甚深厚,是故礼佛足。】又造《大智度论》,开示修行念佛法门: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好,结果祂还要打着赤脚走这么多路,来度化众生,这就是祂的悲愿!就好像天人升到天之后,都不愿来到人间了,结果伟大的世尊竟然愿意离开祂的自受用境界而来到人间,这就是因为祂的慈悲跟祂的愿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我某甲亦发如是大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花,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花,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佛,乃是佛之自心如来所示现于人间者;犹如吾人之受生于人间,亦是吾人各自之如来藏所化现者,所异者为:吾人往往因于业果之故而化现于人间,唯除极少数人因愿力、佛命而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佛,乃是佛之自心如来所示现于人间者;犹如吾人之受生于人间,亦是吾人各自之如来藏所化现者,所异者为:吾人往往因于业果之故而化现于人间,唯除极少数人因愿力、佛命而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643,a21-b10)是以如来明言:无有前中后际可说此众生界,以众生界之有为永无有灭,众生界永无有增减!而非以灭去一切有为法而为实际,如是之想即是「非实际」!乃至应当度众生,无有疲累,应当不生疲倦,应当不生厌倦,以众生界永无止尽故,所以菩萨志行不可思议,菩提种性尊贵不可思议,出过一切人天,无可讥嫌!于中便知:如是有为法永无尽之时,二乘菩提,二乘涅槃尚且无有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不还,菩萨舍报不生五不还天,不到色究竟天去,照样生于人间,这个就是愿力。至于舍报之后要怎样走?我们这里不谈,留到后面再说。到了菩萨三果时,不再执着四种食物——团食、触食、意思食、和识食。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具足证得了真如佛性的涅槃本性,他已经远离了世间烦恼,他没有去来之相,可以安住于菩提,安住于真如。永离贪欲、瞋恚的缘故,心里面从此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只要有信心,只要有愿力发愿往生;只要真的去念,一定可以去,没有一个人不能去。五逆重罪尚且能去,何况是我们不造重恶,在世的时候又布施行善念佛,所以一定可以去。此外,念佛的人容易除慢,念佛的人,心比较淳厚,所以能够把慢心消除掉。而且念佛常常要拜佛,一面拜佛一面唱忏悔偈,每天忏悔。我们常发现很多念佛人,一面拜佛一面掉眼泪,慢心在念佛拜佛中不停地消除掉。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由相信念佛法门,以及发愿修持念佛法门而起的信力和愿力来系念思维和修持,会产生定力;会修的人从持名念佛里面也会产生定力。一般人修学念佛法门,是持名念佛,所以我们就从持名念佛来作个简单的说明。念佛的功夫,持名是入手的方便。持名的法门是针对末法时代---尤其是佛法即将失传,即将消灭的最后一百年的众生而说的。因此主要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弥陀世尊的广大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借著弥陀世尊和两大菩萨的愿力,和他们各种应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佛,渐次修进,仗阿弥陀佛愿力摄持,自己一念真实下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因为无量寿佛久远以来就有愿力---凡忆想祂的人,必定可以成就忆想。只要观想佛的形像,就可以得到无量无数的福德,何况是观想无量寿佛身像的具足。丈六高的佛像观想完成后,继续观想无量寿佛具有广大如意神通,在十方国变现自在。祂所现的身量有时是一丈六,有时只有八尺之高,都是真金的颜色。在十方国土显像的时候,祂的宝莲花以及圆光化佛都要像第九观所讲的那样。还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如此,《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凡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无量寿佛无量劫以来的愿力是---只要一切众生愿意观想祂,祂就帮这个人观想成就。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告之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观乎右载,可知莲宗初祖结莲社之一百二十三人,其所以能全部往生极乐世界,乃由慧远大师之教导及互相切磋,努力勤习所致。而慧远大师念佛之法是专思寂想,乃能三睹圣相,并于往生前七天复蒙弥陀示现预知。当时也是在定中忆佛之后,从定而起所见。由此可知持名固然亦可生西,主要则是藉此排遣妄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恭敬渴仰故,生于信心;以兼具佛之功德及愿力故,修此法门,速得成功。拜佛之动作,行者请于寺院中学习,或依佛学习,此处不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载:“……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告之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观乎右载,可知莲宗初祖结莲社之一百二十三人,其所以能全部往生极乐世界,乃由慧远大师之教导及互相切磋,努力勤习所致。而慧远大师念佛之法是专思寂想,乃能三睹圣相,并于往生前七天复蒙弥陀示现预知。当时也是在定中忆佛之后,从定而起所见。由此可知持名固然亦可生西,主要则是藉此排遣妄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力,所以祂们可以成就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说祂们的功德一样是广大的。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