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大乘般若诸经中,则称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且说这个心是实相心,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暂起一念,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忆念一切法,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住著一切法,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的心行法相,说这个心不是众生所理解的心----祂乃是非心之心。因此,三乘佛法所说无我的真实义,应该要善加分别。首先,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第二转的大般若诸经中,就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实相心、真如等等。在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就说为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如来藏等等。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成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说法真的很荒唐!佛在不同的经典,将真心以不同的名相加以宣说,譬如佛曾说到“本际、如、我、如来藏、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难道一定要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第八识才存在吗?如果没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就代表第八识不存在 | admin 2018-07-21 |
![]() |
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是为了引导阿罗汉们迥小向大,所以就更明确的说有“无念心、无住心、无相心、无心相心、非心心”,把祂叫作菩萨心。以这个涅槃心来说诸法的缘起性空、说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以涅槃的实际常住不坏及蕴处界缘起性空来说中道与实相而不落两边,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与涅槃实际的中道——缘起性空与真如心——根本就没有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是为了引导阿罗汉们迥小向大,所以就更明确的说有无念心、无住心、无相心、无心相心、非心心,把祂叫作菩萨心。以这个涅槃心来说诸法的缘起性空、说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以涅槃的实际常住不坏及蕴处界缘起性空来说中道与实相而不落两边,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与涅槃实际的中道——缘起性空与真如心——根本就没有冲突或矛盾!未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宗门所证悟之无念心体,乃唯识诸经所说之“如来藏、心、阿陀那、阿赖耶、无垢识、真如、所知依”,乃是般若诸经所说之空性,乃是阿含诸经所说之“名色缘识之识、涅盘本际、有分识、识、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如是诸名,皆指有情之第八识;此识从无量劫来,恒不起念,不与语言相应,不与见闻觉知相应,不于六尘中暂起一念分别,故名无念心体;如是无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不是每天忏悔、发愿、回向,及萧老师讲《大乘起信论》时,一再的把真如及末那的体性分析得那么透彻,又在今年元旦团拜时开示“我与无我”,归纳出《般若经》所说的“无念心、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我哪敢承担?破参后深深体会到:错误的知见实在害人不浅,此生此世就难以摆脱,更何况他人累生累世一直往如来藏里熏习邪知邪见的种子?要不是菩萨加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