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确实很难得,然今就要被张晋荣先生的错误邪见所耽误,能确认这一点的所有人都会设法加以制止,否则还能说是菩萨吗?当然张晋荣先生也可以主张平实及诸同修的法义有错,然而平实帮助大家所证悟的第八识真如有错误吗?若仍然认为有错误,是否可以请张先生以三自性、三受、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十(或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善恶无记性、有漏无漏性、有为无为性等来加以 | admin 2021-02-02 |
|
真实法性就是永远的无漏性、无为性、涅槃性、真如性,可是在无漏、无为、涅槃、真如等法性当中,祂又能生一切无漏有为法及有漏有为法,祂这个体性是常住而不变动的,这才叫作真实性,并不是住于六尘中享受或痛苦的住。在这里「住」的意思是说:祂不会变动,名为常住。真实的菩提心——我们的如来藏,祂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永远不会变动;乃至成佛以后,祂照样有许许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 |
我们再举例,例如佛陀的三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这些还是有为法,但却全部都是无漏性的。因为佛陀无量的功德,是拿来利乐有情、利乐众生,当然是有作用的法,有作用的当然就是有为法,无为法是无作用的。再举例来说,例如佛陀的四智圆明,也是无漏的有为法,例如佛陀的第八识无垢识,在因地叫作阿赖耶识,成佛的时候改名无垢识。由佛陀无垢识出生的大圆镜智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2-18 |
![]() |
在《楞严经讲记》第14辑中,平实导师开示:【阿赖耶识心体表现于外的真如性,属于纯无漏性,纯无漏性的心当然是清轻之心,而不是沉重之心;可是第八识心又有阿赖耶性,由于阿赖耶性能够导致众生轮回于三界中,持续出现分段生死,这又是最粗重的。】(《楞严经讲记》第十四辑,正智出版社,页50。)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具有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差异很大的特性,因此令众生难以理解及 | admin 2020-02-18 |
![]() |
真实法性就是永远的无漏性、无为性、涅槃性、真如性,可是在无漏、无为、涅槃、真如等法性当中,祂又能生一切无漏有为法及有漏有为法,祂这个体性是常住而不变动的,这才叫作真实性,并不是住于六尘中享受或痛苦的住。在这里“住”的意思是说:祂不会变动,名为常住。真实的菩提心——我们的如来藏,祂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永远不会变动;乃至成佛以后,祂 | admin 2018-12-27 |
![]() |
既有这一些能生三界万法的自性,显然祂是有为法,可是这个有为法却是无漏性的,叫作无漏有为法,所以祂又叫作不空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7月初版首刷,页242-243。)无余涅槃的实际 “这个第八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十八界灭尽了以后入了涅槃,涅槃之中就是第八识这个心。十八界灭尽以后,一切法都空 | admin 2018-12-27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五刷)中道无漏性 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恒住不灭,所以非断嘛!但是绝不间断的心体当中却有生灭性的种子在生灭,所以才能够让你在世间出生和闻熏修道啊!那么,既然不生灭当中有生灭,有生灭就不能称之为常,就是非常嘛!而祂心体常住、不生灭、不见断,所以非断嘛!既然双具非断与非常 | admin 2018-12-27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蕴(五阴)之定义已略说如前,然而何谓一切苦厄?五蕴与一切苦厄是甚么关系?为何又要说「照见五蕴皆空」便能「度一切苦厄」呢?所谓苦厄即是指众生被苦所困不得自在,而众生被苦所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执着五蕴为真实我,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故七转识与烦恼相应而无法解脱;因此众生若要度一切苦厄──不被苦所困而得解脱,则需先破除意根意识本具之无明,再把含藏在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王当知,戒不内不外,即无漏性戒也,凡有心、情者,悉皆无不住此性戒。”──《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佛说到了:“一切众生都有真如与佛性,但是要以持戒才能显露。所谓佛性的种子就是戒的实性,如果能见佛性,持戒的功德就圆满了,这样子就成就了无上的菩提,梵王啊!真正的戒不在内也不在外,也就是转依如来藏本来无漏性之戒,凡是有心、有情的众生,皆是住于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圆成实性祂一定是具有了世间流转法,还有出世间的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的法性,所以不但祂能够让三界的因果报偿都不会漏失,而且也具备了出世间的无漏性、真如性,所以才可以称为圆成实性。否则,如果舍弃了阿赖耶识的这个能生万法的这个体性,只有去执取祂心体的那个真如性的话,那就会变成只有能够显示无漏无为法性。但是既然是无为,那就必定是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