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慧胜而五盖重者,于闻法后即证声闻菩提,我见随断,但因性障习重故,我执不断,唯成声闻初果,须于觉证后历缘对境修除我执,熏习增长清净无漏法种,贪瞋渐薄,而后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慧解脱阿罗汉;证四果已,加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即成俱解脱大阿罗汉。如上略说声闻菩提之觉证,要须先闻善知识之音声说法,而后悟入蕴处界空相,证得声闻菩提。次者缘觉菩提。缘觉 三摩地

2018-07-22

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尽阿赖耶性及异熟性,改名为真如,成究竟佛道。 (原标题:何谓“我”与“无我”)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在这个心体不变异当中,祂所含藏的善恶染净、有漏无漏法种,会有生灭增减的变化,所以叫作非无变异!那么各位菩萨!您认为是有变异好?还是无变异好呢?当然是因为有变异,我们才需要修行啊!如果不管你怎么修行,祂(心中的)种子那么脏就永远那么脏,没办法转变(清净),那么(修行就没有用了)我们就不会有人要修行了,所以叫作非无变异。如来藏的第六个体性叫作非有作 三摩地

2018-07-21

不增不减是说空性如来藏本是不增不减的自性,所含藏的有漏和无漏法种的一出一进是相等的,无有任何增减,犹如天平两边一样此起彼伏、此伏彼起,有漏法种断除多少,无漏法种就会增长多少,永远如此,如来藏所含种子不增不减,自身亦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等作用,或者说它随缘应物,和意识心等七转识的作用不同】。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 三摩地

2018-07-21

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等作用,或者说它随缘应物,和意识心等七转识的作用不同】。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 三摩地

2018-07-21

问︰第七识为何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如何常使第七识相应无漏法种?答︰第七识当然会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即使到了阿罗汉位,第七识都还有时会不清净。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女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 admin

2018-07-21

第三叫作“无垢识”,这是指佛子在历经资粮、加行、见道(通达)、修道、究竟等五位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以后,而使凡夫地真实心中的一切有漏法种,转变为清净的无漏法种,这个第八识就成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名之为无垢识真如。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 admin

2018-07-21

643,a21-b10)是以如来明言:无有前中后际可说此众生界,以众生界之有为永无有灭,众生界永无有增减!而非以灭去一切有为法而为实际,如是之想即是「非实际」!乃至应当度众生,无有疲累,应当不生疲倦,应当不生厌倦,以众生界永无止尽故,所以菩萨志行不可思议,菩提种性尊贵不可思议,出过一切人天,无可讥嫌!于中便知:如是有为法永无尽之时,二乘菩提,二乘涅槃尚且无有真 三摩地

2018-07-21

慧强而盖重者,于闻法后即证声闻菩提,我见随断;但因性障习重故,我执不断,唯成声闻初果;须于觉证后历缘对境修除我所执及我执,熏习增长清净无漏法种,贪瞋渐薄乃至断除,而后发起初禅,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慧解脱阿罗汉。证四果已,若能加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即成俱解脱阿罗汉。如前略说声闻菩提之觉证,要须先闻善知识之音声说法,而后悟入蕴处界空相,方能证 三摩地

2018-07-21

那如何转进呢?必须要在觉证后,也就是说证悟了声闻初果以后,必须要历缘对境,修除我所执还有我执,必须要历缘对境当中去修除对我所的执着,还有对于五蕴我的执着,这样子慢慢熏习增长,清净种种的无漏法种,慢慢让贪瞋渐渐的淡薄乃至于断除;然后发起初禅,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五下分结所断除的内涵,就是我见、戒禁取见还有疑见,还有欲贪,还有瞋恚,这个就称为五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3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