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可以迅速调伏六根,充满法喜,做个快乐的无相念佛人。综上所述,可知此一法门是无相念佛,由定而入的净土法门。行者勿因过去善知识以持名念佛为方便接引,尚未叙述到无相念佛之境界,便以为多数善知识皆认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持名念佛,因而以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排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常常没有时间概念,是因为我多么希望每次分离的时间能模糊一点,再模糊一点,模糊到连时间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时候要分开,那该多好!因曾沐于善知识的教导,学习过无相忆佛以及忆佛前的方便善巧,便尝试抛开思维这些伤感和留恋。随着火车的飞驰、时间的流逝,这份想念的情怀就这样静静地落在心底,不难过、不激烈,只有一分牵挂。这种感觉怎么这样让人安心啊,母亲也一定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是长远的,早一点接触就可以多学一些,于是就请问卢师姐:“新班哪时开班?”知道可以有新班上课后,好开心喔!卢师姐给我一本《无相念佛》,要我在上课前先看。拿到书回家后,就翻了起来,整本书只要有字的部分,我都很仔细的看,就像得到宝贝一样,深怕漏掉。看了几页后,眼泪夺眶而出,心里一念浮现:“终于找到了!”我这辈子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好比说下根人来修学持名念佛,中根人的话就可以来修学观想念佛、来修学无相念佛,如果是上根人的话,那可以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所以说方法虽然有不同,但是都是念佛,而且这个念佛法门,所有的佛不管是声闻也好、缘觉也好也都是念佛,因为声闻、缘觉也是要依着佛的法道来修啊。在前面的单元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首先就是要起信,要有信根,要有信力,这个信根信力具足了,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没有来去,为了度众生的本愿而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佛说:“其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往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若具此无相念佛工夫者,欲往生极乐净土,一生即可成办;若以证得究竟解脱境界而言,则往生极乐净土者所需时间超过在此世界之修行者十百千万倍。此非本书所欲叙述之范围,不拟详细解说。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第二节禅净双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六愿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第七愿我刹中人,无淫佚、瞋怒、愚痴之心。第八愿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第九愿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第十愿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第十一愿刹中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年寿当若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常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乃自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尝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舍取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有关《电子报》第十六期有师兄作堕胎之问,请问经典中有无相关说法呢?妇女生命有危险可以堕胎,那能否请教在、等法律允许堕胎的情况下,医师实施堕胎行为在佛法上是否造就杀人呢?还请解惑。(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8期般若信箱问三)答:妇女因为有生命危险而在医师的判断抉择下,不得不堕胎,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法律许可及护生之举。若是、等情况,当事人自己会有抉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位师兄,平常修学无相忆佛、拜佛。师兄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是一个很平凡的乡下老太太,本来是不学佛的。某一次,师兄回到老家,与母亲长谈,谈到了母亲百年后的事情,终于连说带拐,说服了母亲要念佛往生。当时他问母亲:“妈妈,你喜欢哪一尊佛菩萨?”妈妈想一想说:“观世音菩萨。”师兄说其实他也不晓得为什么母亲会喜欢观世音菩萨,那他当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实念佛法门所修之境界,由浅至深,可以由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次第转入无相念佛、体究念佛,乃至念佛法身的实相念佛,都属于念佛法门所含摄。也就是说念佛法门所涉及的层面极为深广,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要学人信心具足,都可依其根机而获得或多或少的利益和感应。如果能够进一步深入佛法中,仔细思惟探究,也能因念佛法门而亲证实相,这个时候就可明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