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不以大乘法论,则《阿含经》怎么可能说有菩萨,乃至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本生谭,以本生谭所说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菩萨行,作为菩萨所发生的行持事迹,如果以小乘法而论,既然已经知道此小乘法,则证得四果,成就阿罗汉道,则灰身湮灭,无复而有,焉可利益有情?是以知菩萨不然,生生世世留惑润生,根本不同于阿罗汉,所以不称阿罗汉是佛,而说阿罗汉,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具足四无碍智,不是所有声闻、缘觉所能达到,因此而说佛的智慧殊胜。四无碍智包括:1、法无碍,也叫做总持无碍,指能总持声闻法、缘觉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别教法等无量法。2、义无碍是指在总持的无量法中,一一皆具无碍解;在一一义中,皆各能开示一切义,是名义无碍。3、词无碍是指在总持无量法的一切义,能藉种种言音开显实义,展转解释,于表义名言无所障碍,乃至扬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佛的解脱智慧和佛菩提智慧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开示时永远都不会自相冲突,因此佛被称为如来;又因为犹如过去诸佛都从庄严地出生,具足了庄严才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注八),所以佛被称为如来。三、佛为什么被称为阿罗呵(也称阿罗汉,同应供)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淨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如难陀婬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又舍利弗自说偈言:「覆罪妄念人,无智而懈怠,终不欲令此,妄来近我住!」如摩诃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四个声音叫作尊慧音,佛的音声尊贵而且有智慧,所以叫作尊慧音。第五是不女音,讲起话来不像有些女人讲话嗲嗲的,使人听了以后疙瘩掉满地。第六种是不误音,发音不会发错,这叫作不误音。第七是深远音,换句话说,诸佛的声音与我们不一样,我们讲话时,一、二十丈以外就听不见了,所以我们得要用麦克风,不然第二讲堂、第三讲堂就听不见了。假使今天有人自称已经成佛了,那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威力。佛有十种威力,其中有一种就是:这世间哪一件事情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不论你口说的或是想的或是存在的,这道理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结果?佛都清楚。这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淨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如难陀婬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又舍利弗自说偈言:「覆罪妄念人,无智而懈怠,终不欲令此,妄来近我住!」如摩诃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前当然是没有这个可能的,但在我们弘法十几年以后,现在的台湾已经有这个可能了;所以真正想要学佛法的人,千万不可拘泥在声闻僧的表相中;那件僧衣自己不会开悟,也不会帮人开悟;同理,菩萨衣自己不会开悟,也不会帮人开悟;只有觉知心可以开悟─由觉知心意识来证得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但是必须要在正知正见以及不崇拜表相的前提下。会外的人们若是遇见了我们正觉祖师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这样修行而获得的解脱智慧和佛菩提智慧,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发言开示时,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远是前后如一而深浅有异,但是永远都不会自相冲突,以此缘故而称为如来——从诸法法性究竟如如而来世间。有许多凡夫读大乘经典时往往会毁谤,或是心中有所怀疑:如来不是讲空、无常、无我吗?为什么到第二转法轮般若系诸经里面会说有真实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生补处菩萨,多必往生兜率陀天,心生欢喜,智慧满足。何以故?在下诸天,多有放逸,上界诸天,禅定力多,寂定软弱,不求于生,以受乐故,又复不为一切众生生慈悲故。(《佛本行集经》卷五)那先说这一段。也就是说,一生补处的菩萨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妙觉菩萨。也就是菩萨成满了这个十地的菩萨道修学,到等觉以后百劫修相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生到兜率陀天,等待众生因缘成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知道「即生成佛、即身成佛」这句话对于已经降神人间母胎的最后身妙觉位菩萨来说一定没有问题,因为最后身菩萨下生人间的目的就是要示现成佛,妙觉菩萨也有具足的功德来示现佛陀所说这些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若有人夸口宣称自己在佛法中已经获得悉地了、已经成佛了,佛弟子们就应该要有智慧能够以圣言量这些事相上的道理来检验这个人出生时是不是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太子出生后就有圣人的智慧,具有四恩的大慈,泽及众生,犹如天地。谈到民众的穷困的情况,往往硬咽得说不出话来。然而国内仍然干旱。太子每逢饭食时,都是清心严肃地默对着食品,然后叫人将饮食撤下去,拒绝人们再给他送献食物,并跪到地下叩头仟悔说:百姓遭受痛苦,罪过是在我的身上。愿意丧失我的生命,求上苍惠赐雨水给百姓吧’他天天这样哀求、哭诉,如同最最孝顺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者智慧。二者大悲。勤行六事。所谓六波罗蜜。功德智慧。悉具足已。号之为佛。既自能调。亦调众生。王闻是已。悚然踊跃。即起入宫。香汤。更着新衣。上高阁上。四向作礼。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烧香誓愿。愿我所有功德。回向佛道。我成佛已。自调其心。亦当调伏一切众生。若以一众生故。在于阿鼻地狱。住经一劫。有所益者。当入是狱。终不舍于菩提之心。作是誓已。六种震动。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有呢?就是在四空定中已经除去了种种粗细念之后,所剩下的一念不生的极微细觉知心,这个极微细的定中觉知心就是无色界有;由于执著这个觉知心我,不肯自我舍弃,不肯自我灭除掉,所以不能进入涅槃,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听善知识开示这个道理而能信受奉行,便可以断除“有爱”,成为慧解脱者,舍寿时便可以不再贪著自己,便可以进入无余涅槃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