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嗔恚心,当造成这样的善恶业后,在一期的生死后,异熟果报就让他引生到夜叉众同分的引业。所以各类的众同分,各有他们形成该众生的因,也就是各有他造作的种子和行为。地行夜叉不单单是嗔恚心很重,而且他会喜欢酒肉,所以色身粗重,舍报之后就会形成地行夜叉,所以他会住在须弥山脚下活动;又因为喜欢吃肉的缘故,他不能远离畜生,所 | admin 2018-07-23 |
![]() |
一般人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作为投胎转世的媒介。如果,往生者因为太执着于生前的眷属、钱财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去投胎的话,那就只能沦为鬼道众生了,也就是一般民间信仰所供奉的“祖先”。所以,有些旅馆或饭店的鬼故事中,也有不少是真的,因为有旅客死在那边没有去投胎,又没人帮他超度或供奉,所以变成流连该处的 | admin 2018-07-23 |
![]() |
关于施舍内物——器官捐赠,现在有许多的病人有这个需求,也有许多单位鼓吹大家,在死亡的时候能够作器官捐赠,来利益有需求的病人。但是有一点千万要注意!就是在签器官遗赠同意书的时候,务必要附带一条:如果是捐眼角膜的话,只要局部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要割体内器官以前,就要在心脏停止前五分钟先打针,做全身。不然到时候息脉停止,医生宣称已经脑死了,可是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鹿群被狩猎的队伍冲散,死伤非常严重。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于是鹿王直接去到京城,来到皇宫,在大殿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愚痴的人就只知道保护着屋宅,急忙间营救不及,不知火势而全部烧尽,屋宅也没了,财物也没了,只好饥寒受冻,忧苦的过完一生;这就譬如很悭吝的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身命无常,也许很快的就死亡了,而却一直积聚钱财守护爱惜着不肯布施,不肯为后世植福,直到无常到时忽然死了,却什么福报也没有,这样的愚痴人未来只好过着忧苦的生活。爱好布施的人,会受到众人所尊敬,如月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世尊在《分别业报经》里面说到:修行人行大布施,可是这个人个性着急,心中多瞋,不能够依止正念来修持,那么他死后就会是龙身报——变成龙族;能够修大布施,但是却喜欢轻慢于别人,死后就会变成大只的金翅鸟;个性像狼一样的人,贪求不知足;像狮子一样,代表他愚痴。所以持戒却没有清净的智慧,虽然自身持守戒律严谨,可是却轻慢于别人,所以他就会堕落到兽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又继续跟他讲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所成,人死了这四大就分散了,所以这个身体,它不是真正的我。国王说:这个是我们都可以知道的。因为身体之外,还有一个意识心,意识心之外,其实就还有一个如来藏。所以国王他能够体会到的部分,就是色身不是我的道理。所以国王因为发现:原来五阴、十八界,身心的内外,就是心跟境,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就听从菩萨的教导,就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终究不要因为悭贪吝惜,而断送了布施的舍心,必定会在当来之世,值遇贤圣的大善知识,就可以度过生死轮回的根源。这里面开示我们要能够广行布施,惠舍一切众生,不要轻易放弃布施的机会;因此菩萨们应当发愿:愿从今身乃至成佛,……所修福业若多若少,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虽然菩萨布施的时候,要有抉择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财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生的愿,因而常在生死苦中出入。所以菩萨在证得三三昧之后,于常常利乐有情,还是有愿的。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贫苦良田,惠奉珍物;处生死者,惠以;怖惧众生,惠以无畏,俱以无贪及彼所起三业为性。此系依据受施者之所需而作之区分,依布施对象之生活所缺、或是昧于生死之理、或是心生忧愁恐惧之时,积极应机及时而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提及: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施?当知此施,略有九相:谓财施、无畏施、法施,总说名为能令众生此世他世乐施。财施者:谓以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看见有人快饿死了,却仍不肯布施食物,一心想着要去种褔田,这就叫作假种福田。救命远比种福田更重要,来世所得福德也更大,因此菩萨应该先为贫苦,然后才施给富有的人,假使富人恰巧也需要的话。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他果然成功了,威德力比那个得罪他的鬼神还要大,就把那个鬼神加以,使鬼神死亡,但这比丘也因此恶业而下堕恶道,这就是因施而发恶愿。因为布施于三宝中会得到大福德,这个福德当然也看布施的物胜、心胜、田胜而定,田胜而布施大时福德就大,田胜而对弘法的誓愿力也大时威德也就增大。佛的威德从两个部分来:一是一切种智的威德,另一部分是福德上的威德。没有人福德能超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释曰:「尔何志愿尚斯高行?」答曰:「吾欲求佛,擢[6]济众生,令得泥洹,不复生死。」释闻圣趣因,却[7]叩头曰:「实无布施慈济众生,远福受祸入太山狱者也!子德动乾坤,惧夺吾位,故示地狱以惑子志耳。愚欺圣人,原其重尤!」既悔过毕,稽首而退。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语译如下:释迦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修行勇猛精进,已通达实相法界真实理。菩萨观察世间万法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终有无子之财。悉入王家。瞻视料理。致令疲劳。尘土坌身。从其舍来。佛问波斯匿王。彼摩诃男长者大富多财耶。波斯匿王白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施主未来世得到的是人身,他会长寿,绝对不会活到三、四十岁就死掉了;而且色身有力气,不会一天到晚瘫在床上,他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并且生活也过得很安乐,没有什么忧愁担心的;再加辩才无碍,能为众生说法,或在世间法上有辩才而能做种种论述。如果修学佛法时,可以具足信心、具足戒行,也可以具足布施波罗蜜,还可以得到二个最好的法:多闻和智慧。又因为多闻与智慧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现在说的是真实故事,他后来果真得到六百万元了,刚刚好是六百万元,不多也不少;但是却付出了惨痛代价:他有个当兵的儿子死了,抚恤金、保险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刚刚好六百万。所以他拿到六百万时,仰天痛哭、侮不当初。所以布施时应该以现有的钱财来做,有多少就做多少,千万别发愿说:如果再让我赚到两亿,我就来布施。可不晓得那两亿元要用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获得?所以应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善男子啊!譬如有人买香,他买的香不论是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人接触到或者来买的人、卖香称量的人,都同样嗅闻到而没有差别,但是这些香不因为是买者或称量者或接触者而有差异,还是一样散放出香味来,不失毫厘。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布施的财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佛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经》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经》,再浓缩简约就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讲记佛说:善男子啊!譬如有人买香,他买的香不论是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人接触到或者来买的人、卖香称量的人,都同样嗅闻到而没有差别,但是这些香不因为是买者或称量者或接触者而有差异,还是一样散放出香味来,不失毫厘。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