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他,所以有机会让你修忍辱行,也促使你更努力进修而加速你的道业的成就!如此安忍于世间善法,安忍于世间的种种苦,忍于五浊恶世的恶劣的众生!事实上种种的苦难也是无常生灭,只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上的挑战而已!当看到众生由于无明而轮转于三界六道,遭受种种苦难,或者沈溺于种种欲望之中,沈溺于种种无常法:得意的时候,自然是满心欢喜;遇到无常来的时候,异常脆弱, 三摩地

2018-07-23

”瞋心最重的是旁生类的狗,狗最会生气,动不动就要吠人,狗最有瞋心!最爱杀生的人后就去当猫类众生,猫最爱杀生,当狗则是喜欢生气的人。特别是舍报时,“如果没有智恶,当仇家来到面前当众数落,数落时最可恶的是加油添醋,亡者心中气了,这一气可就落到三恶道去了。我们何苦那么愚痴?跟随怨家的言语而生气?如果我愚痴的由于这个缘故而生气、坠落三恶道去受 三摩地

2018-07-23

就都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阿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学法,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会发觉:原来阿含、般若、唯识是相通的,没有一法不通的,由这个如来藏通一切法,所以三乘菩提是一贯而相通的。那时你就会现前看见:阿含的原始佛法虽然偏显人无我,般若虽然偏显法无我,唯识虽然偏显一切诸法无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佛说不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功德,反而是被贪、瞋、痴这种怨恨、怨害所缠缚着,随着生流而不能够解脱。这菩萨就觉得奇怪:如果这样,这世界不应该叫作娑婆啊!我们来看到下一段,佛说:相庄严星宿积王,彼佛剎土亦有行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忍辱,将护有情善自调伏,若诸有情以众苦具而来加害,悉能含忍终不放逸贪恚愚痴。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进而就为在火车地狱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人,譬如说你去砍树,这个树,在黑暗当中你以为是树,但是它是人,结果你砍下去的时候把人砍;因为你不知道是人,对方虽然是人,但是你不知道是人,因为你以为是树。所以在根本上面,一定还要有个条件是知道是人,如果不知道是人,这样也没有根本。再来说一定要起了杀心,杀心通常带了瞋,带了贪,还有愚痴也有可能起杀心。譬如说贪,通常会贪着别人的东西, 三摩地

2018-07-23

佛道修学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常听学佛人说要自度度他,度是指度到解脱的彼岸,就是要了生脱。众生之所以一直在生的此岸轮回,就是因为我见、我执和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不能断除;因此学佛既是要度到解脱的彼岸,当然就得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上用心。而大乘菩萨在受菩萨戒前,归依时既然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其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不只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早度生烦恼大海。到涅盘彼岸。三愿我与法界众生。通达十二部。经文义了了分明。一切善法因戒增长。具足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得深禅定。起六神通。放大光明。得一切种智。五眼具足。成就佛道故。 -----微信公众号《真如与佛性》2016-04-27(原标题: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之具,尚不应自作,况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 三摩地

2018-07-23

等央掘魔罗的师父回来,她就诬告说:“央掘魔罗强暴我,我抵不从,被他绑在这里。”他的师父很生气就要害他,故意叫他去杀人。央掘魔罗说:“师父!您教我不可以杀人,我受持不杀戒,不许杀人。”他师父说:“不!你如果要生天堂,就得杀一千个人。杀了一千个人,把他们的大拇指剁下来串成指鬘,好像花鬘一样串成一串,戴在身上,舍寿就可以生天。& 三摩地

2018-07-23

释迦牟尼佛观察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先以世界悉檀说三界六道的众生世界,其次依为人悉檀说五乘佛法,目的在让众生远离三恶道,乃至能出离三界生。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各以所修的法道为乘载工具,载运到各自所要去的地方;像人乘是乘载到人道,天乘是乘载到天道,声闻、缘觉乘是载运声闻、缘觉二乘人出离三界、永断生,而佛乘也就是菩萨乘,则是载运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说有那一天——譬如说欲界天的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每次你一上坐,他就幻化一个美女来,或一个俊男来引诱你,你气了。他每天来,你每天气,那你就错了。你只要冷眼旁观,看他搞什么花样就好,你不要生气。引诱不了你,他就走掉了。生气了,你就犯了重罪。第十:不谤三宝。不谤三宝这一戒,大家要很小心啰!很多人说:只要我不讲出家人的过错就好了,我就不会毁谤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世尊为我们开示受菩萨戒的十无尽戒,也就是摄律仪戒,受此戒者可以超越四魔,也可以超越三界之苦,四魔因此不能干扰,不能遮止我们修道,所以应当受。受菩萨三聚净戒以后,我们从此生或者说已在过去生受都一样,生生 三摩地

2018-07-23

此戒乃为不畏生,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尽未来际不失戒体,以之得成佛道。此戒无有舍法,唯有破戒而失戒体;如犯重戒者失其戒体。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劫生,是故应受。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是悲心,悲心是常常想要拔除众生的苦难;譬如你看见众生在世间忙忙碌碌、浪生浪,实在可怜,就想要救度他们脱离生苦海;看见众生受种种灾难,你去救济,让他们免除灾难,也是悲心;再进一步,看见众生修学佛法却总是被外道见误导了,你去救护他们离开外道见、回归,这也是悲心。悲心就是让众生离开他们不喜欢的恶境,慈心是让他进入快乐的境界,所以说悲能拔苦,慈能 三摩地

2018-07-23

若人能观欲界无常,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无常,以是因缘,不求三恶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见三不坚;以不坚身易于坚身,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给病瘦行路之人,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下贱,是名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以不坚命易于坚命,修于六念、慈悲喜舍,证四真谛;善能观察生老病 三摩地

2018-07-23

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要杀的地实有的人;由于烦恼相应,内心里发起了断绝他生命的杀念,无论是自己杀,或教人杀;在方法上,用刀用枪,用毒药,势力逼迫等;只要自己蓄意想杀的人,因此而了,即构成不可忏悔的根本罪。受戒的人,不作这样的事,即是守持不杀戒。若于上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也就是说夫妇、六亲之间,都可以互相请为传戒之法师而传菩萨戒。在根本论中,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是这样说的,所以承天禅寺那位法师主张只有出家人才可当菩萨戒的传法师,是违背佛陀教诫、违背等觉菩萨教诫的错误说法,可见他根本就不懂戒法。以上八点是依据平实老师在讲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法:一者深知生多诸过咎,犹故不舍一切作业;二者见诸众生无归依者,为作归依;三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悯不责其过。复有三法:一者亲近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谘受善知识教。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慧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善男子!菩萨若以净法净心,要在二时:一、佛出世时,二、缘觉出时;善男子!众生善法有三种生:一、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