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过据说一个人的视角最大是270度,总有90度属于盲区,是我们无看见的,譬如我们在没有工具相助的情况下,不能看见自己的后脑勺。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看见的世界,也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意识所传递给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事物的吗?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曾经和一个强人共住几日,外界传闻其善于心计,做了很多让人不齿的恶事,起初别人还很担心我的安全,但 三摩地

2018-07-23

即便是在宣讲佛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譬如口头上对外宣讲想如阳焰,如果对方不能接受,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自己从宣讲想如阳焰的立场,慢慢转变成为我对你错,乃至于站在佛的制高点上恐吓以及辱骂对方,心里开始给对方定罪,认定对方是破坏佛的外道,必欲灭之而后快。此时已经忘记自己本来的初衷,忘记当初自己也是走过这样无明的阶段,忘记彼此都 三摩地

2018-07-23

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 三摩地

2018-07-23

或是我们观察到别人传播错误的邪,虽然他是以和颜悦色的方式来宣扬错误的恶,所以说它是恶行。我们虽然取了这样的境界,了知了这个境界,但那个境界是我所取的境界,也是我的觉知心去以眼识、耳识乃至鼻、舌、身、意识,共同去取了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取。可是我所取的这个境界,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境界,因为它是一种生灭的境界。譬如说,原来如果有人弘扬错误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有两白鼠啮此草根;时井上有一大树,树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堕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忆此蜜,不复忆种种众苦,便不复欲出此井。是故圣人借以为喻:狱者三界,囚众生,狂象者无常,井众生宅也,下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欸!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掌,算是活该!他 三摩地

2018-07-23

而四寻思者,是行者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寻思这四是假有虚幻,无真实有。然后再现观:「若是离开能取的识--意识及前五识--则没有这四;而这四所依的能取识也是非真实有的。」如是现前观察,心得决定发起「明得定」而发「下寻思」,现观所取空,建立此位寻思之果为「暖」位。再作寻思而发起「上寻思」,现观「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诸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经讲记》开篇提到:修学佛应有明确之初期目标,然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此方与次第,必须是明确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一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一世佛。在大乘佛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 三摩地

2018-07-23

也许有人不太相信这个说,因为有些外道,譬如一贯道的道亲们,他们是以摄取佛而用来尊崇欲界天神老母娘的,他们这个想是不可能会改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的;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去检查老母娘所说的(不论老母娘的是由天才或点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修学次第有四种修: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的实相般若,这才是佛真实入门的一个次第。关于我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要断我见仍然是不会离开声闻的一个方。换句话说,圣人施设,我们以声闻人来说,它是有所谓的七方便——七种方便、七种善巧,来帮助修行人能够证得断我见的一个功德。七方便是哪七方便?第一个、五停心观,第二个、四念处的别相观,第三个、四念处的总相观,后面四个则是所谓的四善根——煖、顶、忍、还有世第一,或是说另外的翻译:世第一。前面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就等待机会,念佛就可以往生,为什么一定要受三归五戒呢?所以世间有种种不如理的作意,对于佛总是有一种轻慢,不是那么庄严信受,不愿意全心来投入。虽然佛摄众有无量无边的方便因缘,但对于信根无建立的话,他将来信力是没办增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他真正如实受菩萨戒,他也很困难。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地步,也就是在六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应从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必须有的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教证上的闻知与信受,思惟之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识阴(特别是意识离念灵知心)的虚妄性,现观意识自己是依三缘和合才能出生的生灭,「我自己是常住不坏」的恶见就能断除了,初果人所断的三缚结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门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上(广建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主要弘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着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 三摩地

2018-07-23

【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首先,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说:你要观察苦谛,观察这苦圣谛。你要从这十种行来观察,这十种行就能让你悟入这真实的苦谛。哪十种行呢?就是要变异行为首,那一直到最后不自在行。也就是说透过十种行的观察,然后你就可以对于苦圣谛-- 三摩地

2018-07-23

古时确实有人了知五阴十八界全都生灭不停而虚妄不真以后,却还是无证得初果智慧境界。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的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的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的五欲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的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欲是贪染不净的,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的;以此缘故,深心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于拜佛时系心于念佛之念即是「止」,同时,观察拜佛之动作是否达到松(放松心情),软(肌肉不可紧绷),匀(速度均匀)之要求,如此地自我观察即是「观」。修习一段时日后,动中定力显现,才有能力于历缘对境中「观」 三摩地

2018-07-23

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着以后就不在了──间断了,间断以后要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一定要有仍在的心与的藉缘才能再度出生、再度运行,所以意识觉知心不可能是常住。再不然,工作很累了,吃过午饭、打个盹,也睡着了,那时候意识也间断了。如果精神很好,冷不防后脑勺一记闷棍打下来,意识也间断了。正当闷绝的时候,医师都说那个病人的意识不在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办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