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就当场骂回去,双方就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不要跟人家互骂、嘛!他要骂就让他骂去!你就当作没听见,直接回家就好了。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并,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就是忍不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说:心要常常住于上,不放逸。住于上而不放逸,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一般人修的苦行,是一天到晚出坡,然后晚上不倒单,坐在那边打瞌睡,辛苦自己,说这样是苦行。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苦行,真苦行是中道之行——不苦不乐;不苦是身不受苦,不乐是心不贪于五欲,常能制心于一处。若不是在佛整理思惟上用心,那就是忆佛而净念相继,不然就是一念不生地出坡,这 三摩地

2018-07-23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三摩地

2018-07-23

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萨若值他人打骂轻贱,毁呰恶口骂詈,是时内心无加报想,菩萨虽作如是忍事,不为现在,但为后利。有善报之,恶则不反。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 三摩地

2018-07-23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中或无生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瞋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上就能忍,在出世间上也能忍。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我的,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有憍慢心,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我出道比你某某早,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3

〗讲解忍门的开示只有四句,看来像是很简单的样子,但是忍这个绝不简单,俗圯几句话的内容也绝对不简单。见恶不嫌,遭苦不动,这是世间忍。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就当场骂回去,双方就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不要跟人家互骂、嘛!他 三摩地

2018-07-23

五、人一旦动怒,就难以冷静,往往因此而失去理智,把学来的佛道理忘光光,结果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来。同时,一发起怒来,第一个身心受怒火煎迫的,必然是动怒者自己,真所谓「未得伤人先伤己」了。所以,动怒真的是一件划不来的傻事。六、怎样才能不动怒呢?对我执、我见未断的人,要不动怒是非常难的。故事中佛陀举了「调伏」这个大原则。调伏的落实,就是对治错误心态与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佛说不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办做到这样的功德,反而是被贪、瞋、痴这种怨恨、怨害所缠缚着,随着生死流而不能够解脱。这菩萨就觉得奇怪:如果这样,这世界不应该叫作娑婆啊!我们来看到下一段,佛说:相庄严星宿积王,彼佛剎土亦有行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忍辱,将护有情善自调伏,若诸有情以众苦具而来加害,悉能含忍终不放逸贪恚愚痴。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辱行,这样当忍辱仙人而被节节支解的时候,都不起瞋恨,才能够快速满足三贤位的持戒行;只有像祂这样一切为众生而精进求道,才能够超越别人而提前成佛,否则是没有办超越时劫来成佛的。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这种一切都为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也一定不敢轻视众生,对众生不敢生憍慢心。所以《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md 三摩地

2018-07-23

出海之后,这个船只突然就在海中静止不动了,没办继续航行;因为无风的话就没办动,这个时候船上的大小商人都很害怕,不断地祈求祷告天地所有的,希望能够帮忙他们获得平安。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在她的心中只有她以为的佛,而没有亲情、没有责任,每晚10点准时入睡,凌晨两点准时起身拜佛念经;唯一和亲人有交流的,就是要求全家人都要像她一样去寺里拜佛学经,还说如果不学,那可就要下地狱了。大家想想看,如果连一个人类的责任都作不好,还想作佛吗?如果今天有一个人说:因为我作人很失败,不算个人,所以我要去作佛了。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界的,无明造作而有了这世的五阴世间,一生下来所了别的,就依着我和我所的舒适和满足、执着和追求,所受的教导也是增益我及我所的熏习,对于世间的无常执以为常,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佛当中学佛人都有规定,不可以杀生;所以在戒律当中它要戒的,杀戒主要的对象是禁止杀人。因为人是修行的道器,杀人就等同于说去剥夺别人修行的机会,断了别人的身慧命;所以杀人在戒律里面是重戒。如果只是杀畜生,因为畜生看不懂佛经,听不懂人所说的话,牠无修行;所以如果你是杀了畜生,你也受了戒,那你只是犯了轻戒而已。在菩萨戒的当中,犯戒——犯 三摩地

2018-07-23

请问这样做是否如?」如不如?我们暂且不说。先来看看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里面的开示:「故知菩萨戒,有受而无舍;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菩萨戒戒本所依据的经本有很多部,譬如说:《梵网经》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的是十重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此应该都没事了!那追根究柢就是因为这半年来葛格我太常在网络上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原因是因为我在半年前(2015.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贪瞋痴等等这些六根本烦恼的习气种子,都是这样不由自主地就会现行冒出来,而且行相极为微细,众生常常自己都没有办察觉。正如《阿毘达磨俱舍论》中说:【根本烦恼现在前时,行相难知,故名微细。】(~《阿毘达磨俱舍论》卷20)而烦恼习气种子现行,如果没有像戒律这样的对治之道,紧接著造作杀盗淫妄语等等的身行口行,未来世恶业果报就成就了,长此以往,想要解脱根本 三摩地

2018-07-23

性身。一得真常。永无退转故。次观五。第一欲受菩萨戒者。先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圣人想。第二观十方一切众生。如父母想。第三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师长想。第四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国王想。第五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奉大家想。次兴三愿一愿自己三业所作功德。与十方一切众生同共。二愿我共十方一切众生。早度生死烦恼大海。到涅盘彼岸。三愿我与界众生。通达十二部。经文义了 三摩地

2018-07-23

〖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日迮隘:虽有恶,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善男子!或时有人具足一戒,所谓波罗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加无漏戒:或具四戒,加摄根戒:或具五 三摩地

2018-07-23

一、大众依序站立(礼佛三拜)二、发露忏悔所犯重戒主菩萨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是否有故犯菩萨十重戒,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酤(gū)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嗔、谤三宝者?"(三度询问,若犯者,令其当众发露及忏悔)主菩萨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若有覆藏之过失,或者知悉他人有覆藏之过失,乃至故犯菩萨十重戒,未发露忏悔,而仍参与诵戒者,应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