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明心之后再继续参究:如何是佛性?功夫和慧力都具足了,一念相应时就可以眼见佛性而不退失,这个境界,依照《大般涅槃经》卷28判为十住菩萨,世尊说:眼见者谓十住菩萨、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闻见者,一切众生九住菩萨,闻有佛性如来之身。世尊说,见佛性有两种,一种是闻见,一种是眼见。闻见佛性是说一切众生乃至于还没有进入第十住的菩萨,听见人家说一切众生皆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涅槃经》卷十八)这是因为诸佛如来能破四魔,能破一切的烦恼,所以称为婆伽婆。所以,诸佛如来能够破尽一切的四魔,也就是说,能够破尽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阴魔;如果这些四魔统统都能够破尽,这样才有资格称为婆伽婆。所以,佛陀另外一个尊号婆伽婆,或者另外一个称号叫作怖魔,就是祂能够破尽四魔,同时也断尽一切烦恼、一切的无明,断尽了两种生死,而成就了佛 三摩地

2018-07-21

正如《大般涅槃经》卷18〈8梵行品〉所说: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亦如佛在《妙法莲华经》卷1〈2方便品〉中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佛法真义之中,无有无余涅槃,乃至有余涅槃可说,以解脱者之境界,非是断灭之境界,而是真解脱境界,如来于《大般涅槃经》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全文于经典中出现七十五次,直说:「解脱即是如来。」所以唯有如来是真正解脱者,其余之解脱者说法,不过是如来为了安慰勉励有情,而权说,非是大乘真正究竟法义!因此二乘之小乘法之所说的诸涅槃,不过是哄小儿啼,如同经 三摩地

2018-07-21

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 三摩地

2018-07-21

那祂以后能够做什么呢?我们看到《大般涅槃经》、《法华经》、《楞伽经》都同样的在说,最后你还是要回到,从无余依涅槃的境界中回到一佛乘来。尤其《涅槃经》里面说:这样的人应该会很快的能够成就菩提。然后《楞伽经》也提到说:这样的人就像是喝醉酒一样,在无量劫里面呢他都无所作为,可是最后还是会出离的。《法华经》又告诉大家:实际上佛只有开演一乘法,实际上声闻和缘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圆觉经》、《大般若经》(或其中的金刚经、心经)《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第一义的深法,能不起烦恼,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果能如此的话,“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如果发无上菩提之心以后,听到了义经之意旨,而至心欢喜信乐,不害怕、不疑惑、不怀疑。这样的人,只要生起一念,欣慕极乐世界殊胜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大般若经》600卷没时间读,可读《金刚经、心经》以及《维摩诘居士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阿含部里面的《央掘摩罗经》,也是了义的经典,《心经》和《金刚经》一样,也是出自于《大般若经》,还有《大般涅槃经》、《法华经》等等,然后要深入思惟它所讲的意思和道理,思惟透彻后再来体究念佛。体究的过程之中,应该舍离一切的外缘。念佛到这个地步,有的人信心不足,就不 三摩地

2018-07-20

有人就说:“心中自念自问‘念佛是谁?’也是可以体究念佛啊!何必一定要学念佛定、学无相念佛呢?”我们且引述《大般涅槃经》卷十三所载,世尊的开示:“夫正定者,真实是道,非不正定而是道也。若入禅定乃能思惟五阴生灭,非不入定能思惟也。”这一段就是说,一般人误会经典里所说思惟的意旨,以为思惟就是用语言文字在分析,有条有理的整理。 三摩地

2018-07-20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 三摩地

2018-07-20

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既读佛经,何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既亵佛法,岂能得佛法所有真实利益。 三摩地

2018-07-20

又佛开示在家菩萨财施有二种,分为外财(指财物等布施)及内财布施(尤指为护持正法而牺牲身命,如《大涅槃经》卷三所说,有德国王护持觉德比丘,与破戒诸恶比丘战斗,身被刀剑箭槊等,体无完肤,死后住生阿閦佛国作声闻第一),在家菩萨应以外财布施为上,护持出家菩萨弘扬,必要时,得以牺牲身命内财而使佛的能够延续下去。由上可知,头目脑髓悉施之布施,是初地满心开始的菩萨为 三摩地

2018-07-20

涅槃经阐提亦有佛性之旨。必合观经九品。义类始圆。读者详之。论曰。诸佛法身。遍一切处。遮那既尔。弥陀亦然。本无净秽。安有东西。然方便门中。全分胜劣。在凡夫阶不退者。唯极乐同居则然。非余佛土所能及也。五浊众生。但发肯心。十念功成。顿超尘劫。我佛慈悲。于斯为极。幸逢。得闻弥陀如来本愿功德。而不能发希有心。生慕乐想。背父逃逝。踯躅穷途。长劫漂流。莫能哀救 三摩地

2018-07-20

寻于佛所出家(见文殊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经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南方世界。名曰平等。佛号龙种上如来。即文殊是。央掘经言。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文殊是。而悲华经言。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三王子。名曰王众。于宝藏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来世。行菩萨道。无有齐限。庄严佛刹。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为一佛刹。大宝填厕。又无恶 三摩地

2018-07-20

七岁在宁夷寺听讲涅槃经。宛如宿习。是夕梦佛手摩其顶。年十一出家。授以经疏。通达深奥。年十三。即升堂讲论。黑白倾听。宣宗朝。召入京。赐紫袈裟。奏复天下废寺。寻乞归故山。僖宗朝。锡号悟达国师。赐沉香座。膝上忽生人面疮。时蜀僧迦罗摩。令元以泉水洗之。疮忽语曰。公知袁盎杀晁错乎。公即盎。我乃错也。累世求报。而公十世为高僧。戒律精严。不得其便。今公受赐过奢。 三摩地

2018-07-20

无畏成菩提(宝积经○按净饭王涅槃经别记王生净居天故不载此录)。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蛇于时俗。初为府参军。公卿先后引荐。皆力辞。时慧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程之往依之。远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程之曰。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号曰遗民以旌之。同时清信士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 三摩地

2018-07-20

当时有个叫辩和的法师,在寺中讲《涅槃经》,他的学徒听了慧可禅师的,渐渐地都离开了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习祖师禅。辩和法师不胜恼恨,于是在邑宰翟仲侃的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翟仲侃听信了辩和法师的谗言,对慧可禅师进行了非法。慧可禅师却怡然顺受,曾无怨色。灯录上记载,慧可禅师活了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谥大祖禅师。关于慧可禅师的 三摩地

2018-07-20

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槃经》。慧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槃经》。慧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慧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其惟传法度生乎?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前次蒙和尚慈悲,放了我,不给我治罪,如今我虽然出家苦行,但心里仍觉得终难报答和尚的深恩。想来,我唯有精进修行,传法度生,方能不负恩师!曾经读诵《涅槃经》,对常和无常的含义还不明白,乞求和尚慈悲,为我略作宣讲)。”六祖道:“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别心也。 三摩地

2018-07-20

初参六祖,问道:“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六祖道:“汝何处未明?”志道禅师回答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六祖道:“汝作么生疑?”志道禅师回答道:“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 admin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237条/1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