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原标题:解深密经卷第三) 三摩地

2018-07-21

以有智造诸经论。亦不能免邪见倒惑。虽复草衣断食空闲独静百千苦行。终不能于生死之中得少解脱。一切众生为无明覆故生于贪。贪因缘故入。恶风回覆远涉旷野悬崄之路。置死战场互相残害。具受种种无量苦恼。若能深解十二缘者。见是因缘于此三界五道之中。造诸业行受种种形。譬如世间善作乐者。能使八音宫商和谐。声律相应同时俱作。又如巧画善布众彩殊形异像森然显著。十二因缘 三摩地

2018-07-21

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获得己利。尽诸有结其心善得解脱善得自在。善通奢摩他毗钵舍那。其名曰净命阿若憍陈如。净命马胜。净命贤胜。净命婆沙波。净命摩诃那摩。净命沤楼频蠡迦葉。净命伽耶迦葉。净命那提迦葉。净命耶输陀。净命摩诃迦葉。净命舍利弗。净命摩诃目揵连。净命须菩提。净命须婆睺罗。净命摩诃拘郗罗。净命优波离。净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净命摩诃纯陀。净命摩 三摩地

2018-07-21

十者尽智力。因此智力。如来显说最大胜处。转于无上清净梵轮。于大众中正师子吼。阿难。如来有四种无畏。一一切智无畏。二尽无畏。三说障道无畏。四说尽苦道无畏。阿难。如来有三种念处。一者正行正念。二者邪行正念。三者杂行正念。阿难。如来又有大悲之法。阿难。如来有十八不共法。一身无过。二口无过。三意无过。四无不定心。五无异相执。六无非知舍。七无欲乐无减失。 三摩地

2018-07-21

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譬如大龙。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所作已辨。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得一切心自在第一波罗蜜。有无量学人。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有成就有法无量比丘众。有成就无量阿僧祇功德菩萨摩诃萨。徒十方来。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亦非一切声闻缘觉之所能知。除文殊师利菩萨。及大力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上首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世俗无愚痴黠慧。复次迦叶。若谤此经者。应当摄取。所以者何。彼以谤故。舍身当堕无边黑闇。哀愍彼故。当设方便以大乘法而成熟之。若不可治者。当堕地狱。若有信者彼自当信。其余众生。应以摄事摄令解脱。复次迦叶。若有士夫。初得热病。不应与药及余众治。所以者何。时未至故。要待时至然后乃治。二处不知是则败医。是故病熟然后应治。若未熟者要待时至。如是众生谤此经者。 三摩地

2018-07-21

已尽皆得自在。其心调柔如香象王。随顺善道心得解脱。智慧无碍舍离重担。所作已办永断诸有。所修禁戒清净微妙心到彼岸。威德巍巍有大名称。具足成就得八解脱。皆于晨朝从禅定起往至佛所。头面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复有比丘尼众六万五千。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而为上首。亦于晨朝从禅定起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复有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大云难数三昧。大云雷大力三昧。大云水喜三昧。大云海水圆三昧。大云水幡三昧。大云甘露雨三昧。大云栴檀凉三昧。大云吉三昧。大云毕竟三昧。大云无终始三昧。大云罗网三昧。大云宝雨三昧。大云秘密三昧。大云彗星三昧。大云意密三昧。大云大动三昧。大云灭三昧。大云微妙音三昧。大云恒河沙等三昧。大云水健三昧。大云鹅王三昧。大云水行三昧。大云命三昧。大云狂王三昧。大 三摩地

2018-07-21

已尽。心得自在所作已办。离诸烦恼调伏诸根。犹如大龙有大威德。成就空慧。亦于晨朝日初出时。举身毛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花。涕泣盈目生大苦恼。亦欲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为不断绝种种说法。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故。疾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坐一面。于比丘尼众中复有诸比丘尼。皆是菩萨人中之龙。位阶十地安住不动。为化众生现受 三摩地

2018-07-21

如故堤塘穿穴有孔水则淋。何以故。无人治故。若有人治水则不出。菩萨亦尔。虽与破戒共作布萨受戒自恣同其僧事。所有戒律不如堤塘穿穴淋。何以故。若无清净持戒之人僧。则损减慢缓懈怠日有增长。若有清净持戒之人。即能具足不失本戒。善男子。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本戒。为护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萨虽现破戒不名为缓 三摩地

2018-07-21

法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法者亦有二种。有因有果。有果者是则名苦。有因者则名为集。无果者则名为灭。无因者则名为道。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因。无有如是八法之处。是名为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谓五种。一者初出。二者至终。三者增长。 三摩地

2018-07-21

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修习戒定慧三无学,逐渐转变七识心自身,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断除成为菩萨阿罗汉,与此同时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尽未来际常住世间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自度度人地地增上,这亦是《心经》中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的菩萨心,也是涵盖解 三摩地

2018-07-21

不增不减是说空性如来藏本是不增不减的自性,所含藏的有和无法种的一出一进是相等的,无有任何增减,犹如天平两边一样此起彼伏、此伏彼起,有法种断除多少,无法种就会增长多少,永远如此,如来藏所含种子不增不减,自身亦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与无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法尘虽非意根之生起缘,然意根与别境慧心所相应,若不缘法尘,则第七识缘第八识(心缘心)之心行与五遍行俱即可,何必与多分的慧心所相应?就如同第八识仅与五遍行俱,即能了别意根之作意与思,而令自心应起之七识心种及许多无有为法种子流注。由于意根亦与别境慧心所相应,但其慧心所亦能与六尘境中之法尘同在,也能缘于他心之心行,所缘极为广泛,非三贤位真悟菩萨所能知之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虎丘隆、佛智裕、华藏民,皆一代伟人;其教之修己之方、接人之要,亦靡不委曲周至,不致渗。而后已今之学者,资禀志气较大慧辈,不啻霄壤之隔;而又弁髦参悟操履之功,妄欲荷担佛祖重任,是奚异跛鳖而逐飞龙,凡庸而希梵位哉!】如是记载,显示一项事实:自古以来,错悟者多、真悟者少;错悟者亦广著书籍藉以求名,便使自宗意识境界之禅法,得以住世广弘,求后世名。若见 三摩地

2018-07-21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简称意生身,此谓菩萨于见道前已曾修得禅定无相应,不成无妙定,故唯有神足通,不能成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然于见道后,其禅定渐渐转为无妙定,功德增上,令其产生菩萨摩诃萨意生身,能至兜率天亲从弥勒菩萨受法。有神通之俱解脱阿罗汉唯有神足通,不得意生身。见道之菩萨摩诃萨或得不得,悉非一定;若未证得禅定,或有禅定而不修神通者,皆不得此意生 三摩地

2018-07-21

简单的来说,「法」是指有世界的现象界,就是说我们凡夫所了知的一切世界中的一切种种的现象,不管是有形的、无形的、看得见的、摸得到的、还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还是心中想象的影像等等,统统都叫作「法」;也就是说,我们所见、所闻、所想象的事物无一不是「法」。比方说:我们会分别这个是桌子,那么桌子这就是一个法;那个是椅子,椅子又是另一个法;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