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漏法种虽依附此识,而非此性摄,故非所缘;虽非所缘而不相离,如真如性不违唯识。----《成唯识论》卷二玄奘法师其实在西行之前就已经明白了第八识自体的种子是不受染熏的、是不变异的,所以成佛之性本来就是人人平等具足,而不是等到未来修行以后才能具有的。即使是一阐提断善根的人,也一样具有成佛之性,因此是『现在常』。可是第八识之中,前七识的种子是可以被熏习的,因 | admin 2024-06-15 |
|
愿他们皆不以造此等恶业而障碍得离贪、生善趣及无漏法。愿我自己业障亦得以究竟圆满清净。宝藏如来,愿我获菩提果后,全身所有毛孔每日皆能幻变具三十二相、八十好之如来,此幻化如来能入所有有佛住世、无佛住世、五浊兴盛世界。此等幻现世尊每日于种种刹土中,在造诸五无间罪、舍法罪、诽谤圣者、与恶友交往、趋入声闻乘、戒律不清净、毁坏戒律、犯根本戒、焚毁心相续、善心败 | admin 2020-07-30 |
|
第一句世间众道法,这世间两个字就表示说,外道所说的种种法都是世间法,属于世间的有漏法,不能使人出离世间,不是无漏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外道法不能使人断我见、断我执,不能使人证得无漏果,所以说外道法不是无漏法,本质上就是世间的有漏法。而在娑婆世界人寿百岁的年代,也就是五浊的年代,如果最后身菩萨要来示现成佛,祂会先示现把外道法都学过了、证得了,也会证 | admin 2020-07-06 |
|
无漏法空寂,世间无牢坚,若知如是者,汝等应疾行。无心生心想,而自大惊畏,我为作不作,是事为云何。如是诸凡夫,思惟而筹量,我当云何作,如是常啼泣。无阴生阴想,无我生我想,闻自相空法,如是亦迷闷。不知佛如实,所说诸阴义,闻则以为定,畏处无畏想。我说去来今,诸阴皆空寂,三世悉平等,犹若如虚空。所有过去佛,亦说自相空,未来世诸佛,亦说自相空,我今出于世,亦 | admin 2020-06-14 |
|
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尝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 | admin 2020-06-14 |
|
知无漏法能得涅盘,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渧,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 | admin 2020-06-14 |
|
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 | admin 2020-06-14 |
|
复又宣说一切种智--有情本有之第八识中所含藏之一切种,所谓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一切种子流注……等种智正理;由是宣说此根本识之种子流注,所示现之有根身及七转识、七转识相应之心所有法及善法烦恼法、法处所摄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法等。为说明如是法性,乃说第二能变识--末那,及说第三能变识--意识乃至眼识,遂有四缘五果…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的有为法也跟无漏法完全相应,不再跟有漏法相应,全部转成无漏的有为法;也没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样叫做一念无明的烦恼障习气种子断尽——从此永无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存在。《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显正救护众生,也是实相忏悔的功德之一;悟后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阶段中的第九识心,也还有无始无明的上烦恼随眠存在;这些上烦恼的随眠还得要去断尽,要到究竟佛地,完全清净,第九识(第八识)里面的无始无明随眠全部灭尽了,所以内藏的无漏法的种子永远都不再能增广了,也就是永远无法再接受新的出世间法熏习了,加上烦恼障上的习气种子断尽了,所以种子就不再变异了,这就叫做度过变易生死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叫做第十无垢识,才可以称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是说如来藏心体,永远不会改变,无论我们身在六道中的那一道他都是清净性,所以叫作非有变异;但是在这个心体不变异当中,他所含藏的善恶染净丶有漏无漏法种,会有生灭增减的变化,所以叫作非无变异![15]第六个体性叫作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他离六尘的见闻觉知,在六尘当中没有分别性,所以说他叫作非有作用。那大家听了会疑惑:那他是不是跟石头跟木头一样,反正都没感觉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又叫做净呢?因为无漏法已经具足圆满,已经无须再熏修任何无漏法,所以祂才是究竟的清净,才是真实的清净。因此佛地的第八识才能称为常乐我净,才是具足了常、乐、我、净,到这个地步才是究竟的涅槃。究竟涅槃就是无住处涅槃: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无住处涅槃本身,其实是函盖了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函盖了二乘圣人、六地满心以上菩萨所证得的有余及无余涅槃在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显正救护众生,也是实相忏悔的功德之一;悟后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 |
但是一切众生唯除成佛,否则各自的第八识除了含藏会障碍解脱的烦恼障外,同时还有着会障碍成佛的无始无明所知障,因此第八识,在所知障的法执未破或破而未究竟断尽之前,就还有异熟性须受变易生死,只是在烦恼障的种子现行未断时,引生分段生死的阿赖耶性特别显着,所以称为阿赖耶识;等到烦恼障种子现行断尽,第八识舍去阿赖耶性,不再有分段生死,但仍有烦恼障习气种子未断, | admin 2020-02-21 |
![]() |
接着再观察,死了之后五阴归于坏灭,这一世所有的善恶业,所熏习的一切有漏、无漏法种,要归向何处呢?还是归于如来藏。意思是说,死后还是回归如来藏,所谓了生脱死就这么了了。也许有人说,想要知道上辈子从哪里来、下辈子到哪里去?不必求开悟,去修天眼通、宿命通就行了。但是天眼通、宿命通修成了,仍然无法解决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问题,因为以宿命通,一世又一世往前追 | admin 2020-02-21 |
![]() |
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 | admin 2020-02-20 |
![]() |
有漏法如是,无漏法亦如是。如四圣法界之佛界,最后身菩萨成佛于人间时,其身口意行已皆纯是无漏,而是有为法;此无漏有为法,亦须八识具足现行运为,方能于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