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德来函所举彼说云:【【奘菩萨之「八识规矩颂」亦说明「转识成智」唯于「欢喜地」初起;第六识颂有「发起初心欢喜地」、第七识颂明「极喜初心平等性」等句。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而萧老师于《明心与初地》一册中却只论「七住」与「初地」慧力差别,却未交代与诸经论相异因由,未免有所不足。】】此亦是彼严重误会者所作错解之说也!谓奘菩萨所说者与余所 三摩地

2018-07-21

”《摄大乘论释》(圣奘译):“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由此安住无住涅槃。”由论知初地前之见道位时,意根即与平等性智相应;然意根因地初见道位之平等性智,不是由意根修行而得,是由意识修行而得妙观察智时,意根依意识之妙观察智而得平等性智。若意根不能了别意识心行,不能缘意识所缘妙观察智,当无法思量意识之 三摩地

2018-07-21

正宗之付,岂徒然哉?】(《为霖道霈禅师还山录》卷四)诚如圣奘菩萨所言:“若不破邪,无以显正。”邪法听来总似正法,然而似是而非,学人极难辨白之,则邪法终究不免一再误导学人,令诸学人或者求悟无门,或者错入岐路而自以为悟,成就大妄语罪;甚者广而弘之,则将陷堕广大学人共成大妄语罪,其数众多,其罪不可谓小也!是故呼吁一切真悟之人,为救学人免被陷堕 三摩地

2018-07-21

在你还没有破参的时候,这个道理听起来好像很,但是已经破参的人听起来就很亲切,一点儿都不。因此说,这六种无为法,是前面这个“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显影故,三位差别故”,这四位九十四法所显示出来的,所以六无为就叫做“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这一句话,说五位百法有他的次第性:要依八识心王最先,然后这样次第显示出百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一般这些学术界乃至于古时候的这些印度的这些哲学师,在探讨的这些问题都是以见闻觉知心的这一个心在探讨唯心论,那基本上这个是属于众生轮转的一个心。真实唯识这一个心在大乘法里面,又叫作什么呢?祂又叫作真如。因为祂有真实的本体,而且祂又能够如镜现相,映现三界六尘万法,所以叫作真如。祂又叫作真心,因为祂是真如所显现的这一个本识、这一个本心,所以叫作真心 三摩地

2018-07-21

或有不通中观唯识者,以自己想象的中观破彼唯识,或以想象的唯识破彼中观,对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言:(奘)法师妙闲《中(论)》、《百(论)》,又善《瑜伽(师地论)》,(奘法师)以为圣人立教(中观、唯识),各随一意,不相违妨,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传人,岂关于法也!故中观与唯识本是一整体的佛法,由于古印度应成派、自续派中观之学人 三摩地

2018-07-21

然《成唯识论》卷二亦言:“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奘菩萨的这段话是说第八识之实有,是胜义有,非同三界有为法之“假有”,如果将第八识阿赖耶识之胜义有等同于三界有,这也是法执。4、如来藏并非外道的“梵我”思想或谓如来藏是印度教的“梵我”思想的翻版,是外道法。其实,与其说是如来藏是外道“梵我&r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若从科学实验或修行的实证现观论之,如是佛学学术研究者只是画饼充饥浪得虚名的本质,就充分显露出来了!如是崇尚哲思、谈之佛学学术研究者──印顺派法师,比起未学佛的行为科学研究者之脚踏实地,相对显得空泛不实,只是藉佛学学术研究之名以邀令誉尔。四者,若依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来说,不离第一义悉檀而有为众生之种种言说,亦应是佛陀所教诲者,亦是菩 三摩地

2018-07-21

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奘大师西行求法,周游印度百余国,历时十余年,详细考察并记录了印度各地的佛教状况。彼时印度除了个别地区佛教尚具备一定规模外,在大多数地区都已衰败——各地纷纷呈现出寺多僧少的惨淡景象(详见《大唐西域记》奘大师著)。奘菩萨取经回国后,我国汉地大小乘经典大致备齐,特别是前有鸠摩罗什大师力弘中观,后有奘大师主唱唯识,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1

《八识规矩颂》乃法相唯识宗精髓,唯识宗巨匠奘大师所作。奘师留学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徒释疑。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 admin

2018-07-21

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三摩地

2018-07-21

<法华义>第四卷下,明示七位为:总明菩萨位者,即约三经。一约『璎珞』明位数者,『经』有七位。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地也(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三二页)。十信位是七位中的最初位,十住是谓入不退位以前,诸菩萨未断见思惑的位。谓(1)信心(起清净信之位)、(2)念心(念持不忘之位)、(3)精进心(专心一意,修善业之位)、(4)定心(心定于一 三摩地

2018-07-21

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 三摩地

2018-07-21

復次不只禪宗諸師如是言,乃至奘菩薩於成唯識論中更明白的開示見道是證解阿賴耶識-如来藏心,見《成唯識論》卷3這:「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即如来藏也)。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CBETA,T31,no.1585,p.14,b28-c2)轉貼以上收錄於大藏經的经典和论著皆言開悟見道所證之真心乃是第八阿賴耶識-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由这个事实,说慧广法师真是愚人,因为奘菩萨早已说过:愚者不分识与根。第五点:譬如一般世俗人及医师都知道的道理:「睡着无梦时,意识已不现行。在睡觉时间,意识仍然存在而处在清醒状态的现象,就叫做失眠。」然而身为出家法师专修佛法观行的的慧广,亦如拥有慈济医院而应具有基本医学知识的证严法师,竟然也会不知道,竟然在书中公然主张意识是不灭的,等于是主张意识在 三摩地

2018-07-21

而开悟的人,实际是以这个能思量的心,起意作念,去找这个不会思量的真心,而很清楚这两者不同,而且这两者都是无形无相,无色无质,再找到了之后,确认这个真心,没有起念,大众菩萨可能互相询问,这一二三是不是有问题啊?没有念头的,他也找得到?真是奇怪?当然奇怪,否则开悟的人就应该到处都是了!因此想要将自己的参究心,变成了一个无念的状态,以为这就是,至少需云老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毕竟唯识的正理,实在是非常地艰深,如果不是圣奘菩萨的无量辩才,以及般若智慧,这实在是很难让中土的众生受益,所以一般大众还是无法直接领略这唯识的妙义,还是必须开悟后,才能知道少分,乃至多分,这时候,才会知道,喔,原来许多的体性,如来藏都有,并非是二转法轮所说的那些而已,所以究竟的大乘佛法还是要回到唯识诸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心的义理解释个清楚, 三摩地

2018-07-21

或谓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可以脱离经教存在,中国禅宗是老庄化、学化的产物,这都是没有参禅经验,亦不懂禅法者的误会。教外别传之教,是指揭示第八识如来藏体性的大乘经教,阅读大乘经教,深入思维也可以悟入。然禅宗祖师并不提倡学人于悟前过多地阅读经教,而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直指其心,助学人悟入,悟后若有所说,即便不用佛法的名相,其理也合乎经教,除非所悟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