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就要开始跟大家谈到菩萨修行位阶,总共有五十二个位阶。这个位阶是从信(就是相信信),信位开始,所以我们今天课程内容就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事物,或者是其他一些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部分,是所谓迷信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 admin

2020-02-18

什么样师父才是真实善知识。各位菩萨,我们要学佛,听闻正确法义是最重要,就好像我们都会说不要让小孩子输在起跑点一样。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没有受到好教导,将来会因为一切知见、习惯错误,不只在校成绩不好,长大到社会工作,也会受到错误价值观影响,而无法与人在职场上共事,或者没有办法在职场上生存。同样地,如果我们一开始学佛时,接触到是错误 admin

2020-02-18

首先要破除自己不如理思惟心防,伏除慢心,以智慧为前导来简择,不可以着相,就是说不应该执着善知识表相,着相者必定不能找到真善知识。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大丈夫性,也就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就是大丈夫性,因此大家选择善 admin

2020-02-18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修证 admin

2020-02-18

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人(所谓修行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义理没有太大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选择,可是如果我们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内容指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时候,阅读佛经时候,你要怎么样 admin

2020-02-18

生死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认知、对于烦恼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我们简单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意思是大,般若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智慧,那波罗密呢?就是到 admin

2020-02-18

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摩尼宝珠,而我们五阴身其实就是在自己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祂是永远那么样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智慧,也要让自 admin

2020-02-18

在制造如来圣像时候,不管或坐、或卧、或立,应该是全身塑像,而不是只有头部、半身、或者身上有残缺,因为那是不如法也不庄严。所以制造如来圣像时,应该是全身雕塑或制作,而不是仅有头部、半身、或残缺不全。如果有上面这种情形,应该秘密藏起来,并赶快找人将它修补好,或者赶快去找残缺部分修补;如果看见如来圣像已经毁坏、或有残缺,还是要至心供养,然后向如来圣 admin

2020-02-18

阴有遮盖意思,五阴就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就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种种行,而世间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所谓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 admin

2020-02-18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探讨说:佛法当中不是也说有一个本体吗?人家在说灵魂是本体,那有什么不对呢?那你们佛教说有一个本体,那这个本体不就是灵魂吗?这个和灵魂有什么差别呢?这个当然是有差别。为什么一般外道还有古时候人会认为说有一个灵魂祂是常住不灭?这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外道他或有阴眼、或有天眼,但是因为没有断我见缘故,所以没有办法辨别中阴身 admin

2020-02-18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大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真正大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就是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意思说,有大名声、有广大道场徒众,为大众所追逐尊崇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真正大善知识。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四不依法理来作简 admin

2020-02-18

关于法界实相最重大错误邪知见,就是在舍报前被佛教界尊称为导师与大法师们所建立邪见。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 admin

2020-02-18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无量行愿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话就可以深入佛陀教诲,快速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admin

2020-02-18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admin

2020-02-18

为何能熏心一定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因为识阴六识特性,能别别了知各自相应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界,所以称为识。识就是了知、了别意思,而识阴了别性专门在六尘上运作,所以这个识阴识,就是专门针对六尘而了别。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 admin

2020-02-18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阿含正义》第三辑中,平实导师开示:【如来藏妙义极为胜妙而难知、难解、难证,是故四阿含经典中说:彼诸众生亦复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诸邪说,去、来、现在,不解密教,闻如来藏不生信乐,非余众生。(阿含《央掘魔罗经》卷二)密教是指如来藏秘密法之教义……。】(《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 admin

2020-02-18

在三乘菩提修行过程中,如来藏是证悟、转依、开发目标,意根是修除杂染不平等目标,而意识则为能否成就这两种修行成果关键。若我们误以识阴是常住且真实不灭法,则一定无法取证解脱果,更无法成就大乘佛菩提道修学;因此对识阴如实了知,并确认识阴虚妄无常性,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菩提道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内涵确实了 admin

2020-02-18

善知识在佛法中是非常重要,在修行过程当中也是非常重要。佛法是要透过观行、体验而亲证,但因为我们都有隔阴之迷,不能接续了过去世曾经修学过佛法,而我们现在离佛降生年代又非常久远,无法亲承佛教导,所以就必须透过再来菩萨,善知识教导来接续佛道修行,因此是否能值遇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多处开示了善知识重要性,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