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首先呢,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的实相,而执着于“见闻觉知心的体性是实有法,是常住不坏法”的这种世间颠倒知见,然后以这样的虚妄见为真实正确的见解而执着不舍,不肯修正;住在这样妄想所想的法之中,来看待世间一切法,就称为见一处住地,也就是二乘菩提所说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缚结中最主要的我见。这见一处住地无明呢,会障碍解脱道见 admin

2019-04-24

这些不如理作意的见解,是由于众生不知道五阴是、无我,不知道五阴是无常,是缘起,是无自性;不知道这个五阴是虚幻不实,以为它是有“我”的,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不知”,所以有颠倒想;所以众生以这样的一个不知道“五阴是无我,是”的颠倒想,来推求世间的一切法,来度量世间的一切法,就会产生种种的恶见。这一些恶见─“见& admin

2019-04-24

一念无明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对五阴有妄想,不知道五阴是、无我,所以贪爱五阴、执着五阴,才有这一念无明。这个无始无明也是因为对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无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胜用作用可说,然后对一切法有颠倒、有妄想,所以贪爱一切法,执着一切法,因此就有了无始无明。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无始无明又称作所知障。什么是所知障呢?所知障就是于一切境界 admin

2019-04-24

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 admin

2019-04-24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admin

2019-04-24

《瑜伽师地论》卷一:“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一显色。”“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瑜伽师地论》卷一)这是属于色尘的部分。也就是说,显色的部分函盖了十三法。“青黄赤白”,这是属于颜色的部分。“光影明闇”,其实也是颜色;譬如说,你看到的是白光,它是白色的,你看到影像是因为它有暗色 admin

2019-04-24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六个识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缘——除了根与尘以外,还要具备什么样的缘,祂才能生起?我们来看说,眼识到底要需要几个缘祂才能够现行?我先把这个九个缘念一次,这九个缘是:、明、根、境、种子、作意、意识、意根,还有第八识。也就是说,眼识要有这九个缘都具足才能生起。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也就说你眼睛要看东西,这个外尘要进来当然 admin

2019-04-24

五阴之内容细相是什么?第一、色阴的定义:谓色阴由四大与大所构成;因为经文繁冗,我们直接语译如下,容易解知经意:各位贤士!如何是五阴炽盛之苦呢?这就是说色阴炽盛,觉、想、行、识四阴也一样炽盛。各位贤士!如何是色阴炽盛?也就是说有了色阴,色阴就是一切地、水、火、风,及这四大所造之色身。各位贤士!如何是四大呢?四大是说地界与水、火、风界。各位贤士!如何 admin

2019-04-24

 所谓的行阴,乃是经过一段时间与间运作的过程而有的法,是依于色阴、识阴、受阴、想阴和合之后而有的法,本身不是真实法。又色阴、识阴、受阴、想阴,本身是虚妄法,更何况行阴是依于色阴、识阴、受阴、想阴和合运作之后而有的法,当然更是虚妄,所以行阴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由于众生不了知五阴的虚妄,为五阴所遮盖,就在这五阴和合运作当中所产生的种种行,造作了 admin

2019-04-24

平日一有闲,就是吃喝嫖赌、饮酒作乐。自此之后的轮回中,佛陀所生之处,都是清净的处所,能够听闻佛法而精进修行,直至圆满佛果。而过去的这位邻人,则因为留恋女色,荒淫无度,又不知孝顺,因此直至今生依旧在三恶道中轮回,未能出离,而堕为刚才那只粪秽的大猪,诚可怜悯。原文如下:六度集经卷第六(六五)佛以三事笑经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归命三尊。慈弘仁普。恕 admin

2019-04-21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花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 admin

2019-04-20

其志恒存非常.苦..非身之想。坐则思惟。游则教化。愍愚爱智。诲以智慧。精进无休。睹其宿友。受妇人身为富姓妻。惑乎财色。不觉无常。居市坐肆。释化为商人。佯有所市。至妇人前住。妇人喜悦令儿驰归。取独坐床欲以坐之。商人乃熟视妇人而笑。妇执高操意怪商人。住笑非宜。儿取床迟。还即搏之。商人又住笑。侧有一儿。播鼓踊戏。商人复笑之。有父病者子以牛祠鬼。商人亦笑 admin

2019-04-19

常喜昂头欠呿噍。常喜拳脚随宜卧地不避秽污。常喜嗅喜乐裸形。常喜虚诈异言异作。多喜绮语。梦泥涂身。或梦见己身于田野食草。或梦见己身为众蛇缠绕。或梦见己身入于山谷丛林之中。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畜生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能恻。外道谛听。彼人若从饿鬼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头发黄怒目直视。常喜饥渴悭贪嫉妬喜饶饮 admin

2019-04-18

作无边想。复修彼定伏除彼障。命终之后生彼无边处。远离粗识细识现前。作无边想伏除彼障。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无所有处障染。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彼障复修彼定。命终之后得生非想非非想处。复次修习何业不生无间。修诸善业回向所求。决定得生诸善趣中不入无间。复次修习何业感得何果。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若远离此善不善业。爱非爱果终不可得。譬如 admin

2019-04-18

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议;不定死所持 admin

2019-04-01

变相观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admin

2019-04-01

二十八传到了多罗那他(西元1575~1635)时,觉囊寺庙遍西藏康川各地,「他见」如来藏思想达到为最高峰。 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在觉囊派历经多次的法义辨正胜利以后,每一次都随即被达布与萨迦派群众以刀杖杀害,寺院全被侵佔,多罗那他被达赖五世逐出西藏,最后所有寺院都被达赖五世洛桑 admin

2019-04-01

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部分,因为它的地位特别重要,所以独立出来作为三教(初时四谛的小乘教,说二乘法;二时方等般若的大乘教,说如来藏性之总相与别相;三时解深密经等方广的唯识教,说如来藏性之一切种智),这样成就了五时三教。这是佛陀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都是世尊为了教导众生能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法道!转法轮之后,佛陀虽然具足明行足,可以住世一劫,但 三摩地

2019-03-06

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毘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毘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 admin

2019-03-04

乃至尽虚,如来国土,净秽无有,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今得世尊授记,次补佛处。据《解深密经》所述,佛以瑜伽了义之教传与弥勒,令其九百年后畅弘于世。佛灭九百年后,中印度阿瑜遮国,有无着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参与内院法堂闻法,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昼为大众宣讲,弟子中有不信是弥勒说者,无着为释众疑,乃请弥勒降到人间,为众说法。即于瑜遮那讲堂,普施 admin

2019-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