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并不是如某些法师或学术界,单以二乘菩提的解脱道,可以说这个是成佛之道;因为二乘圣人所证解脱道,既不曾证悟般若总相或别相智,更不曾证一切种智,怎么可以单以二乘解脱道小法智慧而称为成佛之道呢?更何况他们早已经误会二乘解脱道的涅槃智慧了,因为他们是以一切法空为二乘解脱道的涅槃智慧。但是二乘解脱道的涅槃智慧,并不是一切法空,而是灭尽了五阴十八界以后,如来处 | admin 2020-02-18 |
![]() |
例如我们在各地所方便施设的各地讲堂,能够前往修学,这样才是安固自己的修学之道,不至于让自己两头都会落空,甚至让自己来诽谤正法、让自己退堕。虽然自己可能不是这样来思惟,觉得自己修行是很有信心的,但佛法往往并未如此。在经典上有说,当舍利弗在无量世以前,他证悟到这个真如----就是禅宗祖师所证到的这个真心。他怎么样呢?因为他个人的种种心性的问题,所以竟然没有 | admin 2020-02-18 |
![]() |
或者看到《心经》上面写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看到这些呢,往往也都会用刚才我们给大家看到的,类似像刚才的诗词歌赋那样子的一个境界,来去理解、来去解释《金刚经》或者《心经》。比方说,我们先看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这一句实在是《金刚经》里面的一大名句,大家几乎都耳熟能详。那怎么样去理解跟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我们刚才说,凭藉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必须要以大乘法的空性心—第八识住胎识—来支持、来说明、来建立二乘人所证的涅槃,这样子才不会落入到断灭的境界。因为二乘人所证的涅槃,那是十八界法都灭掉了之后,仍然有各自的如来藏单独存在,而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祂没有六尘的境界,所以叫作涅槃寂静。说到涅槃寂静,当然就要谈到涅槃必须要符合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在 | admin 2020-02-18 |
![]() |
《维(wéi)摩(mó)诘(jié)所说经》中讲到,由金粟如来倒驾慈航所示现的维摩诘长者生病了,佛陀请诸大声闻弟子们前去探病,但这些声闻弟子们一一都表现出无法堪任此工作,因为自己都曾经被维摩诘居士指正过错误,所以不敢前往;从头陀第一的大迦叶,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一直到密行第一的罗睺罗,都说自己没有办法担当这一份工作。所以,现在佛陀继续请问下一 | admin 2020-02-18 |
![]() |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包括了三世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我们众生流转生死的世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就是相应于众生各别的根基跟能力,而述说种种能够出离世间得到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有所依据来修学、来生起善根。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不同众生的贪、瞋、痴等 | admin 2020-02-18 |
![]() |
但因果法则的根源不在虚空,不是虚空中的能量。各个有情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才是唯一能执持众生各自业种及无明种,去到来生酬偿因果的心,祂才是有情生命的本源、万法的根源,才是因果法则赖以成立而运作不辍的所依。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于六尘境界都无了别,也不于六尘、身根、器世间起任何执着,是无覆无记性的心体,所以能够一体收藏众生过去生造作善恶业 | admin 2020-02-18 |
![]() |
夜叉又名药叉,就是有修布施但在心性上有染污、贪瞋等业习,因此成为夜叉鬼神(注6),其中有分为地夜叉、虚空夜叉、天夜叉(注7)。地行夜叉是过去世喜欢吃肉、喝酒,而且瞋恨心比较重,但又有作布施,因为瞋恨重又爱吃众生肉的关系,生为地行夜叉,身体粗重飞不动;因为有布施的关系,所以福报很好。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又知多瞋佷戾、嗜好酒肉之人而行布施, | admin 2020-02-18 |
![]() |
尤其是过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禅定,而不是布施行善的人,纵使修得了四禅,乃至四空定的证量,舍报后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这些禅定天当中,成为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长的天人岁寿,都还是会报尽;报尽之后,必定就要下堕三恶道去,去报偿过去所造而未偿的恶业果报。所以这些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如果那样就叫作解脱的话,佛来人间之前,有的外道已经证得未到地定,有的外道已经证得初禅、二禅,乃至有的已经证得四空定,表示他们早就超越欲界,不贪名闻利养,也不贪男女欲,可是佛却说他们不得解脱。原来佛说解脱是指远离虚妄法,而虚妄法的定义,不是凡夫外道所能了知。换句话说,这个虚妄不单单指我所虚妄,还包括五阴虚妄。意思是说,除了对五阴的我所虚妄有如理作 | admin 2020-02-18 |
![]() |
《吠陀经》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物质性的胚胎,孕育在水中;怀胎期结束了,胚胎成熟,从这个原水的母体里面,就出生了宇宙这个胎儿;然后,变出了天空、地面、空间的这个三界,世界中各种森罗万象,就这样子形成了。再接下来,物质的部分完成了,就要处理心灵意识的部分。造物者的意识,它是不同于众生的意识的,造物者是宇宙遍在的意识,无生无灭;而众生的意识则是有 | admin 2020-02-18 |
![]() |
法身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而此法身无垢识心体,祂既然无形无色就像虚空一样,所以不能说祂有形量、有大小;所以阿赖耶识大到可以持色究竟天的一万六千由旬的广大天身,也可以小到持细菌身,乃至执持比细菌还要小的滤过性病毒(注),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的形量有大小。从相上来说,才能说祂遍一切处,因为祂在三界中示现,就有种种法相出现,因此可以观察得到:遍我们十 | admin 2020-02-11 |
无情生有这一些运作,不是凭空而有、不是上帝创造、也不是自然而有,都是由于共业有情众生如来藏中所有的共业种子感应,所以它就会变成那样。如果那一些植物与果实不按照这一个规则运作,世界就没有办法让有情生命存在;所以,植物的生长以及果实的成熟与烂坏,都是为了有情的存在而变异成熟,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所含种子而变异及成熟、烂坏。----- 学佛释疑(二)【共130 | admin 2020-02-06 |
|
从理论上而言,众生度尽之后,佛必入无余涅槃,山河大地也无法继续存在;但众生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如《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远惑趣道》第一辑法义篇 | admin 2020-02-06 |
|
![]() |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 | admin 2020-02-04 |
![]() |
又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所说:『今为有情结习所蔽,敬受邪教、诽毁大乘,于「空、有」经如言计著,随印所解互生厌希。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虽乐略经而不能了,于真、俗谛竞说有无,心、境法中递生取舍。』已属像法时代之常态,何况今值末法之际,更属常事。凡此类人,皆属聪明伶俐之人,世间学问亦佳,然而并未发起菩萨性,仍 | admin 2019-11-22 |
![]() |
以是缘故,世尊欲令佛子四众如实了知三世佛教之亘古久远、未来无尽,以及十方虚空诸佛世界等佛教之广袤无垠;亦欲令弟子众了知世间万法、出世间法及实相般若、一切种智无生法忍等智慧,悉皆归于第八识如来藏妙真如性者,则必于最后演述《妙法莲华经》而圆满一代时教;是故世尊最后演述《法华经》时,一仍旧贯而如《金刚经》称此第八识心为“此经”,冀诸佛子醒悟此理 | 三摩地 2019-11-22 |
![]() |
山法─西藏关于他空与佛藏之根本论 【原著】笃补巴·喜饶坚赞【英文编译】杰弗里.霍普金斯(JeffreyHopkins)【中文编译】张火庆教授、张志成、吕艾伦等【出版日期】西元2018年10月【书号】978-986-96548-3-8【定价】NT$1200元 书籍简介 山法----西藏关于他空与佛藏之根本论《来自笃补的佛陀》(TheBuddhafromDolpo)作者CyrusStearns云:『笃补巴.喜饶 | 三摩地 2019-11-22 |
![]() |
因为七住菩萨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来看待空间、一切的事、一切的物,都会跟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因为照见真如、自性弥陀,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 | admin 2019-11-03 |
![]() |
其中只有普事比丘得到证悟,真实了知 佛所说的“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其他四名比丘,都是计着我见、人见,背离第一义佛法,堕入外道有所得法。此四名比丘均各立山头,否定普事比丘所弘扬的正法,并共同排挤其僧团,后者因此为无知群众所轻贱,处境相当困难。 四部僧团的徒众极多,其中亦有精进修行的,但由于邪见的缘故,连 | admin 2019-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