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勤修苦行,精进勇猛,未曾以胁至地而卧,绵历三岁,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三明智,时人敬仰,即号为“胁比丘”。而后世人则尊称为:禅宗西天第十祖),已证得阿罗汉果。长老“胁”有鉴于当时诸道乱兴,魔邪竞兴,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常忧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间,就入于三昧,定中观察而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即后来的马鸣菩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 admin

2018-07-22

不久,菩萨的母亲“耆婆”决心到天竺精进修行。当她要到天竺之前,欲辞别时,曾经对龟兹王“帛纯”说:“你的国运不久就会衰微了。”又对鸠摩罗什菩萨说:“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传扬到东土,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要怎么办呢?”鸠摩罗什菩萨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 admin

2018-07-22

又从许多事相中,譬如出生才五、六岁,就懂得作曲,而且后来成为大作曲家,此事在欧洲古来已有;在的人文、艺术方面,也常常有这种现象;又如佛门之中,数万人精进参禅直到老死,总是无法真悟,却有人学佛数年就悟了,并且悟得很深入,且能破邪显正而没有人能推翻他的证量。这些现象都显示是往世的种子现行所致,才能做到他人无法成功的事,这就显示人类及众生都是有前世熏习的 三摩地

2018-07-22

假定几十年为一世,将来到佛法灭尽,头出头没,还不知要受多少生死轮回之苦,还不知要受多少饥馑、灾病、刀兵、之苦呢!可是一切唯心造,如果人们从现在起,忍着眼泪!咬紧牙关!深信因果!恭敬三宝,发大勇猛心!精进心!诵大乘经,至心念佛,把自己的事,即生成办,虽然几十年比较是受苦,可是从此超出三界,永不受生死轮回之苦了。这是一个便宜事,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便宜事轻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白话解释:佛陀跟阿难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人早十生百生十劫百劫学佛了,今生可能性格、福报、智慧各个方面都更好些;有些人可能最近几世才开始信佛学佛,信根还不是很坚固,半信半疑,学佛也不是很精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习气还很重,福德智慧也有许多不足,但是总比那些过去生到现在还完全没有走进来学佛、毫无信根的人幸福许多了,至少凡事多了一份谨慎,懂得有因有果,不可随意造作恶业;遇事也多了一个依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唯有精进的修行、如法的回向才是自利利他、冥阳两利的最好作法。三、菩萨戒中说,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因此现在很多道场都在放生,但是我想要请问的是:放生的意义何在呢?现在很多人都在放生,而且是集体放生,因此而造成生态的失衡;菩萨戒中又说要行放生业,我们学佛人应该如何来面对放生?什么样的仪轨才是最好的放生仪轨呢?我们的回答是:《梵网经》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这些僧众经过三个月----九十天----的结夏安居,在这九十天当中,不断地精进努力的修行,所以会有许多的出家僧以及菩萨,得到了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又称为佛欢喜日。因此在这一天,我们为往生的父母,以饮食等四事,来供养有果证的菩萨、众僧的话,福德非常的大,所以能够度脱七世父母、六种亲属,都能够让他们得出三途之苦。而 三摩地

2018-07-22

我当以精进力。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得饶益一切众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大经。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于一尘。一切微尘。应知悉然。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 三摩地

2018-07-22

在每一个道场里面,几乎每天都会作早晚课,而且某些居士,甚至于比出家人还精进,每天也都作早晚课,早晚诵经作早晚课。诵经作早晚课,目的是为了要干什么呢?诵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了解里面的意涵。里面的意涵,是教我们做什么呢?里面的意涵,无非就是教我们真正的佛法。所以诵经的目的,并不是要诵给佛菩萨听的。如果你每天早晚诵经作定课,只是形成的一个习惯,对佛菩萨作一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以,法义上的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至关的重要性的。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 三摩地

2018-07-22

在每一个道场里面,几乎每天都会作早晚课;而且某些居士甚至于比出家人还精进,每天早晚诵经作早晚课。诵经作早晚课,目的是为了要干什么呢?诵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了解里面的意涵。里面的意涵,是教我们做什么呢?里面的意涵,无非就是教我们真正的佛法。所以诵经的目的,并不是要诵给佛菩萨听的。如果你每天早晚诵经作定课,只是形成的一个习惯,对佛菩萨作一个交代,这样子的 三摩地

2018-07-22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面对于菩萨的种种示现,有作了一些开示,包括为了破除诸天人,计著寿命长久,而示现舍天寿之后降神人间入于母胎,让诸天人知道生命无常,寿命实非久远常住,应该心离放逸,依止菩萨赶快精进修学;同时也示现非常艰难的苦行,而摄受那些苦行的外道,让这些外道心服口服,并以此因缘告诉他们,光靠苦行是无法解脱的,因此可以接引他们,进入中修行。所以佛菩萨的示现,除了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己开悟因缘法,而成为“辟支佛”,这样的人就属于“缘觉乘”。辟支佛的智慧比声闻高一些,在他入涅槃以前,也会随缘以神通度化一些人,所以就以“鹿车”来作譬喻。另外还有一些众生,听佛陀说法之后能够发起大心,愿意长久地精勤修学。除了声闻乘的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 三摩地

2018-07-22

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在等着看我等忏悔的诚意,而于道业精进就是诚意最好的体现,是故应精进;为怕诸佛菩萨及龙天对我等失望,是故应精进;佛门外道猖獗,世尊命如悬丝,大善知识应运兴世,有志者皆不应置身事外,是故应精进;悲心特重之圣位菩萨出世,将佛法阐释到200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明白,一切久学菩萨读之无不欢欣鼓舞,皆万劫难遇的超劫精进机会就在今生,是故应精进;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不过一个人必须布施、守戒、勇猛精进,最后才能得到福德和智慧。△有一次佛陀与走到市场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佛陀就告诉阿难将鱼下面的垫草拿起来,并要他闻闻是什么味道。阿难说:这个闻起来好腥臭。他们后来又看到一家有檀香的袋子,佛陀要他闻闻看是什么味道。阿难闻后就说:这个闻起来好香哦。这时佛陀就向众说:一个物品如果与鱼接触便会有腥臭,如果与檀香接触便会有香味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我们找到了真正能够亲证如来藏的禅法,找到了佛法真实的入理的大门,就应该要暂时放下一切的教相,一心精进的来参究;然后才有因缘在生缘处处的日常作务中,一念慧相应;就像赵州禅师教他洗钵去的那位僧人,在赵州禅师一句话下就忽然开悟,亲证自心如来,为自己成就一场殊胜的佛事。以上我们就是从经教还有宗门来说,佛事的真实义是什么。那对一个精进修学佛道的人、勤求证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