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大乘了义的角度、从第一义的角度来看,表相僧宝他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以祖师才会常常说:“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禅宗祖师经常在说“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主”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找到如来藏、有没有找到你这个真心。如果能够辨别你有没有找到如来藏、你有没有开悟明心的话,这样子就有办法分别出你是白衣或是黑衣。白 三摩地

2018-07-22

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洛、若人等数。」】据此论文中说,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已,灭尽前六识;复因异熟识舍所依止之色身五根及意根故,诸转识——七转识——不复出生,如是名为无余涅盘;无余涅盘中「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当知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之异熟识心体也,此清净法界不可说是真如故 三摩地

2018-07-22

咀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咀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 三摩地

2018-07-22

从此之后,该地朴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答:无福消受罢了。不久果然全村发生了大瘟疫,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着,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 三摩地

2018-07-22

而古时候收卷评分以后,虽然说可能会有几位不同的评分官,一般评分者都已经知道所评的是谁的卷子,最后也许再经过更上位的大官来作决定,决定什么呢?决定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等,那为什么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名次高与低又多加入了一个因,也就是说与评分官的善恶因缘的差别;所以假如说发生了本来某甲应该是状元的,却因为某一些因,结果皇 三摩地

2018-07-22

尊者很慈悲地接受,并且为她祝愿,接著教导她要持斋吃,最后教她念佛的种种功德。然后又问她:你有固定的住处吗?老妇人回答:没有!因为都要一直做事,如果今天在磨坊工作,当天即在磨下卧眠;如果今天的工作是舂米、炊煮来作使,当天就在那个地方休息卧眠;或者有时作完了而无事的话,就睡在粪堆旁。尊者说:你回去要好好地持守您的心念,恭敬勤劳地为主人做事,千万别生起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你不能戒杀茹,放生有没有益处?有!现生能不能看到结果?不一定,甚至很困难。《十善业道经》中讲了十善的果报后,特意又加了一部分,讲保持十善的基础上布施会有什么果报,就是在讲这个道理: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优婆塞戒经》里也讲: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从来不认为学佛是贫穷的代名词,相反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个优秀的人,他有坚定的毅志,不轻言放弃,又谦和平易,具有良好的心里质和人际关系,天时地利人和,哪里有不好的道理。但是如果期望学佛会让你中彩,让你不经努力就能发财致富,有这样的功利心理,你一定会事与愿违的。只有舍才有得,福不去添加,终有享尽的时候,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意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植物的这些现象,与植物能够萌芽、长大、开花、结果,道理一样,都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光照强度不同而引起的生长、脱落酸等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导致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而已,并非植物喜欢光;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不能说是水喜欢低处一样。又如埃菲尔铁塔每天上午向西倾斜100mm,中午向北倾斜70mm,只有夜间才与地面垂直,也是向阳一侧与背阳一 三摩地

2018-07-21

色尘不可能从昨天带到今天,我这个色身时时刻刻在转变,山河大地这一些,从化学元来讲,从您我所看得到的,这一些树叶、这些种子、这些颜色的变化、大小形状的变化、生老病死的变化,我们都很容易察知,它是无常之法刹那生灭的,六尘不可能能够记持业种,它是物质色法。六尘不能,那六识能吗?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最简单的例子,佛法当中我们有说无心五位: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七:「复次善现!若真如实有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洛等;以真如非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洛等。」(3-1,p.232)8.《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七:「舍利子!如真如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真如中无名,名中无真如,非合非离,但假施设。」(3-1,p.234)9.《大乘入楞 三摩地

2018-07-21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于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如此 三摩地

2018-07-21

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洛、若人等数。」】《瑜伽师地论略纂》亦言:「又真实理门,末后一剎那,亦唯第八识无覆无记,入无余依」。《大乘起信论》云:【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原文: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摄大乘论》云:「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成唯识论 三摩地

2018-07-21

南牟萨怛他苏伽哆耶(归命一切诸佛一)阿囉(luō)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归命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娜牟萨婆勃陀(敬礼一切诸佛三)勃地萨哆吠(fèi)弊(归命菩萨四)娜牟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zhī)喃(敬礼正遍知五)萨失囉(引)皤(去)(pó)迦僧伽喃(敬礼辟支佛及四果人六)娜牟嚧鸡阿囉喝哆喃(归命罗汉等众七)娜牟苏噜哆半那喃(八)娜牟塞羯唎(二合)陀(引)伽(轻去)弥喃(敬礼斯 三摩地

2018-07-21

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味喜乐所持。作诸众生一切义利。灭诸烦恼灾横缠垢。远离众魔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花王众所建立。大宫殿中是薄伽梵最清净觉。不二现行趣无相法。住于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其所成 三摩地

2018-07-21

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诸法相。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 三摩地

2018-07-21

冠以缯。封以为王。如是迦叶。我诸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戒随学波罗提木叉成就善住律仪。如来则与人天安乐。其有大功降四魔者。以四真谛解脱缯。而冠其首。若有增上信解。求佛藏大我常住法身者。如来尔时以萨婆若。水而灌其顶。以大乘缯。而冠其首。大迦叶。我今亦复如是。以大乘缯用冠汝首。汝于未来无量佛所。当护持此经。迦叶当知。汝于我灭后。堪任护持如 三摩地

2018-07-21

为供养故无信心受持诵说。是名灭法。复次天子。未来之世法欲灭时。我四部众薄福少智不知厌足。退失善根贫于法财。无心亲近佛法僧宝。为衣食故剃头染衣。其心粗穬如秃居士。畜养奴婢金银珍宝钱财珂贝琉璃颇梨。贮聚谷米牛马畜生田宅屋舍。杂色卧具食肉嗜味。背舍诸佛成就十六不善律仪。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受使邻国通致信命。受人供养反生恶心。成就一切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天 三摩地

2018-07-21

柔软衣以布座上。其衣微妙出过三界。一一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众生。或有众生书持读诵如说修行。如是流布大乘经典。尔时无边身菩萨。安止如是无量众生。于自身已令舍世乐。皆作是言。苦哉苦哉。世间空虚。如来不久当般涅槃。尔时无边身菩萨。与无量菩萨周匝围绕。示现如是神通力已。持是种种无量供具。及以上妙香美饮食。若有得闻是食香气。烦恼诸垢皆悉消灭。以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或时有人无胆勇诈作健相。执持弓刀种种器仗以自庄严。来至阵中唱呼大唤。汝于是人亦复不应生于忧怖。如是辈人若见汝时不怖畏者。当知是人不久散坏如彼偷狗。善男子。如来亦尔告诸声闻。汝等不应畏魔波旬。若魔波旬化作佛身至汝所者。汝当精勤坚固其心降伏于魔。时魔即当愁忧不乐复道而去。善男子。如彼健人不从他习。学大乘者亦复如是。得闻种种深密经典其心欣乐不生惊怖。何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