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故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谓此广大寂灭妙心。不可以色见声求。应无所住。谓此心无实体也。而生其心。谓此心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孔子称易之为道也屡迁。非谓此也。屡者荐也。迁者革也。吉凶悔吝生乎动。屡迁之旨。返常合道也。如何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合得成一块。彦冲非但不识佛意。亦不识孔子意。左右于孔子之教出没如游园观。又于吾教深入阃域。山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第一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著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问人。若一向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有悟时也令兄居仁。两得书。为此事甚忙。然亦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经教中得滋味。祖师言句上得滋味。眼见耳闻处得滋味。举足动步处得滋味。心思意想处得滋味。都不济事。若要直下休歇。应是从前得滋味处都莫管他。却去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著意看。若著意不得。捞摸不得。转觉得没[標-示+(革*月)]柄捉把。理路义路心意识都不行。如土木瓦石相似时。莫怕落空。此是当人放身命处。不可忽不可忽。聪明灵利人。多被聪明所障。以故道眼不开。触途成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一任诸方更疑三十年蒙以所修金刚经相示。幸得随喜一遍。近世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内典者。实为希有。不得意趣。则不能如是信得及。不具看经眼。则不能窥测经中深妙之义。真火中莲也。详味久之。不能无疑耳。左右诋诸圣师翻译失真。而汨乱本真。文句增减。违背佛意。又云。自始持诵。即悟其非。欲求定本是正舛差。而习伪已久。雷同一律。暨得京师藏本。始有据依。复考绎天亲无著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一、研究的缘起 中国禅宗从菩提达摩以来,禅法内容和禅风特点历经变化,大致可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达摩至五祖弘忍,主要为“藉教悟宗”阶段,即重视佛教经典,将佛经作为指导修行和印证是否开悟的依据,同时重视坐禅和具体的观修,如达摩、慧可、僧璨,乃至东山法门的道信、弘忍都有隐居独处于山林、重视坐禅的特点。第二阶段,从六祖慧能到马祖 | admin 2018-07-19 |
![]() |
十六岁从五台山静安出家,后参宝方寺无经,阅《传灯录》有所省悟,其后随慧经至玉山,经过参究话头蒙其印可,担任首座。自万历三十年(1602)隐于信州博山(江西省广丰县)能仁禅寺,禅者纷纷前往参学,遂成丛林,成为他独立住持寺院之始。其后历住建州董岩禅寺、建州大仰宝林禅寺、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和金陵天界寺。主要著作有《博山无异禅师广录》35卷、《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并建千人大阁,用于安排众人诵经,座下弟子二千余人,一时法席大盛,冠绝天下。贤士大夫纷纷与宗杲交游,宗杲积极提倡和支持士大夫居士参禅学法,对他们寄于厚望,即在提高丛林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落实现实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魏国公张浚、参政李邴、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辑、中书舍人吕本中、宝学刘子明、状元汪圣锡、秦国夫人计氏等人,在宗杲的指导下,均得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13岁入乡校,仅13天,“因与同窗戏,以砚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崇宁四年(1105),宗杲17岁入宁国县山东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并于次年受足戒(剃度)。在阅读五祖诸家语录时,心存疑惑:“初先只有一个达摩,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门派呢?”便问师傅慧齐法师,慧齐心中明白,此徒弟佛缘天分极高,自己已是不胜教导了。便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久,去成都等地,先从师照通和尚学经问法;后又在参礼敏行和尚,研读《楞严经》;俄而游真觉寺,参学于惟胜禅师等教内前辈。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年)离川东下,谒见法演,于门下潜心领悟禅理,前后约十数年,终得法演真髓。法演中有“三杰”,即“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称“东山三佛”,而以“佛果&r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未悟者,未来开悟也,诚实为禅师之本,故名未悟禅师!一、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2013年,后学我工作之余,一个人先后游历了浙江省宁波市的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当时阿育王寺正在大规模修缮重建,参观者很多,天童禅寺相对安静,坐落于山腰之上,古色古香,惊讶于宁波居然有如此古朴之寺院……可当时游历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寺院在中国佛教禅宗传承史上曾经起到的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别以为这样热热闹闹一起远行并不差,须知道这些几天前还是锦衣玉食的家都已被査抄,家产财物荡然无存,而且到流放地之后做什么也早已定下,如‘赏给出力兵丁为奴’、‘给披甲人为奴’,等等,连身边的孩子也都已经是奴隶。一路上怕他们逃走,便枷锁千里。我在史料中见到这样一条记载:明宣德八年,一次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东北,死在路上的就有三分之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在古印度,佛教把修行分成几十个阶段,人们必须经历每个阶段,渐进地提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历数百年的发展而出现了禅宗,禅师们坚决反对皓首穷经,弃绝渐进式的苦修苦练方式,倡导“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个个皆能成佛,这是一条通过个人的直觉而实现成佛的道路,并且是一种解脱一切人生烦恼的突进式的修行方式。所以,当慧能创南宗“顿悟成佛&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大慧宗杲禅师颇具慧根,经过日益领悟,大慧宗杲禅师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精髓。等到大慧宗杲禅师讲佛法时,吸引了京师诸多佛法爱好者,由此大慧宗杲禅师名震京师。公元1126年,时任北宋朝廷丞相一职的吕好问奏明皇上,希望君主能够奖励大慧宗杲禅师对佛学界的贡献。吕好问上奏后,宋徽宗给大慧宗杲禅师赏赐了一件紫衣,并赐号为“佛日大师”。公元1137年,丞相张浚请求大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希运以“无心”为纲要,反复强调“无念”、“无求”,以证佛果,这又回归于《坛经》扬倡的“以无念为宗”的法门。“万法惟心,心亦不可得,”因此,不可将心更求于心。若以心求心,以佛求佛,无异于头上安头,角上安角,所以希运认为“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惟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 | 三摩地 2018-07-19 |
![]() |
——867)是六祖慧能下的第六代,曹州南华县人,出家后广究毗尼及经论,既而到各处参学。首先参谒洪州黄檗山的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棒打,于是向希运告辞,希运叫他到高安滩头去参谒大愚禅师。他见了大愚,诉说三问三被打的经过,并问:“不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凡百经律论疏钞嗜其腴润。一旦芒屩策杖。诣洪州禅门洞达心要。虚往实归。却于本郡大庆寺。求益者提训凡二十余载。为江左名僧。见儒士能青眼。故名辈多与之游。往往戏为诗句辞皆错愕。凡从事廉问护戎於越。入境籍声实而造其户。不独能诱。亦善与人交者。大和中游五台。路出京邑。一夕而去。前护戎郄志荣宋常春二内侍。尤味其道。孜孜远招。开成初再至京国。二贵人同力唱和。牵裓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以诵涅槃经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觉寺昙谟最。称讲涅槃华严经领徒千数。琰摩王曰。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陵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试坐禅诵经最曰。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导不能禅诵。王曰。付司。即有青衣数辈。拥送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次是禅林寺道恒。唱云。教导劝诱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务喧繁。虽造经像止欲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洲凿户为室。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示以标牓。召其乐福业者占之。未期渐构欲闰皆周。浴具僧坊奂焉有序。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至者如归。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其曼殊院尝转经。每敕赐香。此寺本七宝台寺内有天后所造之台。竭居于中焉。唐成都福感寺定光传释定光者。不知何许人也。爰从入法厥性弗拘。粝食断中粗襦卒岁。方于庸蜀化导有缘。事或多魔教钟中否。俄遭武宗毁废例反儒宗。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光同缔构寺宇。因铸大钟计赤金万余斤。尔日鼓籥灰飞投炉火炽。有祥烟两道。自浮图相轮最高处出。冉冉射上若虹霓焉。万人引望五色腾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于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之得石函。函内贮佛舍利万余粒。光色粲烂而坚刚。敕于此处造光宅寺。仍散舍利于京寺及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于此始置七宝台。遂改寺额。成公居之行其激劝。多以崇福为己任焉。唐五台山昭果寺业方传释业方者。即解脱禅师之法孙也。身长七尺五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