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都不肯改变我见邪说的时候,你还能当滥好人吗?当不了的!除非你不想救护众生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众生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去认定觉知心背后处处作主的末那是真实不坏,而时时想要把握自己、自己作主,这就是因为我见而沦堕三界不能出离生死苦的原因;这种导致生死轮回的我见,就是见浊的缘由。-----《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2第114集何谓五浊?》陈正源老师(原标题:何谓五利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后这个第六个,那就是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断了三界一切的见惑、思惑的烦恼,不受三界生死,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这就是漏尽通。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前面所讲的就是六通。那神通的获得呢,有依得、报得、修得三种的不同。依得就是说,前世就有修过神通,那当然他不一定是每一项都修过,那这一世一出生就具有某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寿者相,具足了四相就具足了轮回,无边地一个又一个的生死流转,众生如此。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意识,而是纯粹依靠著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就入胎去受生,开始下一世的六道轮回生死了。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贪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那我们所要孝顺的、我们所要慈悲的,应该就要基于已经是一个优婆塞,相信轮回,而要相信众生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ㄧ个起心作意,在体会到自己轮回当中的这一生的苦、过往无量世的苦,乃至未来如果不解脱的苦;再想到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不希望他受苦,这一世的夫妻,彼此不希望他受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六道轮转无一不是在行蕴中,都是错认五阴为真实我,为求五阴的乐受及远离五阴的苦受而造作无量的身口意业,便感得六道之中无量无数而永不休止的五蕴报身;由于有此五蕴报身,于是众生便在三界中积聚烦恼,生生世世轮回六道受诸苦乐。《广论》只知破烦恼得出离,却不知烦恼之所由是错认五蕴身心为真实我故;宗喀巴费尽心力,抄袭祖师言论而编造这本《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却因宿习坚固,执邪倒见,虽生中国如同边地,诸根虽具却性如騃哑,虽得人身,又造了十不善业,生杀不断,复又轮堕,辗转轮回不休;除非听闻到,又兼俱福慧资粮,得遇善知识应世说法,方能有因缘触证如来藏而离开恶业及异生性,否则这些众生都叫作可怜人。《大般涅盘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能够解脱生死,不在三界中轮回、乃至于能够成佛,这样才是叫作真正的学佛啊!要能够成为一尊佛,当然是要跟佛学习,因为众生有很多的贪、瞋、痴、无明,因此由于这样的妄想执著,所以不停地就在造作后有,因而就随业流转在五趣六道中,受尽轮回生死的苦恼。佛弟子正因为要解脱生死,所以才要学佛,那么既然想要学佛,当然必须要来归依佛陀、归依三宝、受持三归五戒,才有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地,当一个优婆塞如实受了三归五戒,深信轮回的苦痛,深信三宝乃至三宝当中佛所立下的戒,这样的佛法僧戒是能够解脱轮回痛苦的一个根源、一个根本;有这样的具足信心以后,然后自然在三归五戒之后,就能够如实的精进于四种修。这样一个修行,就能够像一个抽烟的人一开始养成抽烟的坏习惯,慢慢熏习成就,乃至熏习成就以后知道抽烟的坏处而想要改掉的时候,却已经有一个坏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众生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三界六道轮回之中,就是因为没有从过去无量世来所曾遇到的诸佛如来,接受禁戒的缘故,所以才会到今天仍然还无法证得解脱;或者虽然有受戒,但是没有好好持守,因此在修行路上就一直在进进退退,始终无法成就。了解这点,就知道持戒不犯,对于修行有多重要了。因此,我们也要建立一个观念:就是佛道的成就,必须是要真正下定决心努力去作。譬如达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认为“唵”字代表佛部心法,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口、意分别与佛的身、语、意成为一体;嘛呢,意为如意宝,表示宝心部,念此二字时,能随愿获得成就;叭咪,莲花之义,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纯洁无瑕;“吽”表示金刚心部,展开分析,可以与六身、六部、六部之母、空行母、般若六度、六种烦恼、五种智慧、无量众生、六长净、六道轮回、六道众生之生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纵使说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的和蔼、学主耶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佛教当中的「学佛」除了要修学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众生观,是指佛教对宇宙内,处在轮回状态中的所有生命形态(生命体)的认知。佛教所说的生命形态,很大一部分是人类所不知所不见的,也是人类以现有的知识、经验难以理解接受的。众生生命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依其生理、心理特征可以笼统地分为六大类——六道众生,按六道众生生活的区域、习性等又可归纳为三界,略说如下。一、六道有情众生总分六大类:天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资粮,佛果之成就则是遥遥无期。因此,实证实相心、发起般若智慧,是一切菩萨行者的当务之急,唯有实证如来藏心,发起波罗蜜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两个法门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也可以让人成就究竟菩提究竟佛果,所以就称为二大甘露法门。三世诸佛出于人间所说的一切法,无非就是要让大家证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32,佛数正觉同修会。)二、如何修证解脱道到了末法之季,解脱道的修证也已经变得不容易了。这可真的须要有真正的善知识来指导、详细的为你解说,如实的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如何是正见?是说圣弟子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之道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身口意业,或者学习回想以前所作的种种身口意行,或者看见种种身口意行的过失招来轮回的灾患,或者看见了涅槃的止息一切痛苦,或者不执着于所忆念的种种观察,善净心获得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能抉择正确的道理、普遍在所有境界上作抉择、又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