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般若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此外秦蜀之间。作释氏杂文外篇箴论碑志歌诗。录成二十余卷。礼忏文六卷。通计三十万言。后迁塔于茶笼山附圣寺矣。中和二年弟子左街僧录净光大师僧彻述传。法孙右街僧录觉辉。辉弟子伪蜀祐圣国师。重孙光业僧录。绵绵瓜瓞。皆名公也。凤翔府写玄真李义山执拂侍立焉。系曰。玄公何云袁盎。又为知铉二人后身耶。通曰。人寿百年。自汉至唐。玄几经出没乎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后撰大乘法宝五门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初玄宗注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则为消灭。虽提兔翰颇见狐疑。虑贻谬解之愆或作余师之义。遂诏氤决择经之功力剖判是非。奏曰。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不可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熏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于是豁然若忆畴昔。下笔不休终无滞碍也。续宣氤造疏矣。四海向风学徒鳞萃。于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金刚经集注三卷。十部都一百五十三卷。世颇多著述。未测其终。名避太宗庙讳多行字耳。故时称玄恽焉。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释普光。未知何许人也。明敏为性。爰择其木。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至于智解可譬循环。闻少证多。奘师默许。末参传译头角特高。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然躬得梵本再译真文。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师口义。光因着疏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到了六祖惠能大师,由于闻说五祖弘忍为其讲解《金刚经》,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从此第二转讲授的《金刚经》便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所以「禅」的证悟者都必须以经典来作印证,所有的公案的实证都必须归回如来的本意,绝非有些人以为,公案只要随便乱说,或公案都是没有意义,或公案都是颠倒说,这样的人的说法未免太轻视佛陀的拈花微笑以及宗门。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当五祖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当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就在这一句话下大悟彻底,说了一首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从《六祖坛经》开示得知,六祖是在五祖弘忍为慧能明说真心体性,于言下一念而开悟的,也就是一念相应慧而顿悟本心;所以六祖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当五祖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当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就在这一句话下大悟彻底,说了一首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从《六祖坛经》开示得知,六祖是在五祖弘忍为慧能明说真心体性,于言下一念而开悟的,也就是一念相应慧而顿悟本心;所以六祖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无得无说分〉,这是《金刚经》的第七品。上一品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接着在这一品中又说:「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答覆说:「没有一定的哪一个法可以说它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哪一个法是一成不变而可以让如来为众生说明。」这意思在说什么?这根本就不是在说世间的某一种法或所有法。若是单从字面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六祖慧能悟得如来藏,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为他印证开悟时,六祖就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到了宋朝,弘传看话禅的大慧宗杲、默照禅的宏智正觉,也都是悟得如来藏而出世弘法,所悟相同,所以后来成为莫逆之交。在西藏地区,笃补巴与多罗那他两位大师也都证得第八识,证悟如来藏的笃补 | admin 2018-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