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善知识在这个世间出现,就是会受到诋毁的缘故,因此佛就要不断地耳提面命地告诉大家要向善知识来求法,所以当你发心向著佛道的时候,如果还是不愿意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精神,所参的善知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在家众,只有寥寥无几的现出出家相的僧人,如果连这一部大经在事相上都已经显示这么清楚,自己还是无法转念过来,只能说这阿僧祇劫的修行还是阿僧祇劫的修行,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你用过一次以后,你如果不珍惜,你就要重新再累积一次,那你这样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累积完你第一大阿僧祇劫所需要具备的功德和福德呢?功德和福德实际上是要一起具备的,你每次都用掉一点,然后又沾沾自喜说,啊,又遇到第一义谛的佛法啦,或是你沾沾自喜说,啊,我又开悟了。我真的是很优秀啊,怎么大家都不知道我,当你一直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你就像是说不断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菩萨底忧郁深沈难知,隐藏于法乐之内,非未入地菩萨所知,地后一大阿僧祇劫始能灭尽:一谓菩萨底忧郁,始于初地入地心位,初能感应往世多劫亲属故生。二谓如是忧郁,多分灭于三地满心位,心量广大及于十方世界有情故。三谓余分忧郁于七地满心位灭尽,对往世多劫亲人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已灭尽故。四谓菩萨多情,须待往世眷属已入三地满心位,已对菩萨不起厚重依恋,菩萨 | admin 2018-07-23 |
![]() |
以唯识增上慧学为核心,精辟阐释大乘佛法的意涵,亦评点一切外道的错谬之处;并以三地证量点出:佛菩提道上第一大阿僧祇劫、第二大阿僧祇劫的菩萨果位现观,将中国佛法推向了仰之弥坚、望之弥高的巅峰。玄奘菩萨明心开悟后,示现佛菩提道五个阶位的果位,显示了玄奘菩萨至少证得了佛法五十二阶位当中三地菩萨位。由于玄奘菩萨一向不自说自己所证的果德,这种果位上的现观,其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佛则是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已,进断藏识中一切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之一切无明随眠,故其第八识中种子流注变易已灭,永不变易,名为已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复已断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依入初地时所发十无尽愿度化有情而永无休止,不入涅槃亦不住生死,名为无住处涅槃;此唯诸佛证得,如是究竟解脱之果并非二乘圣人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王叫作设头罗健宁,统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等。当时国中出现火星,占星师看到便向国王禀告:如果有火星出现,就会久旱不雨十二年,如今火星已经出现了,会有饥馑之灾,请国王赶快加以因应。这位国王听了非常忧愁,如果真的是如此,人民的生命将不保,于是与群臣共相讨论如何应变。群臣向国王建议,应该统计国中现有人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如古德说: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法是反过来可以来解释科学的,因为必须要如此,因为他要走过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位,他就必须要会一切世间法的科学。所以不只是医学,然后乃至于工巧明的科学,他全部都要会。所以这个是菩萨的有学的地方,这菩萨的学处。也就是说菩萨的内学,听起来好象是要说这些布施、持戒,然后忍辱、然后精进,乃至于禅定,最后到般若,乃至于说十地菩萨的时候,继续延伸,然后把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小乘的差别,才能够进一步去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原标题:缘觉乘者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戒、忍辱等三属福德资粮所摄,般若属智慧资粮所摄,精进则划归福慧二种资粮所摄;因为福慧二足是成佛绝对的具足要件,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故摄属精进度;同理,禅定之证得亦须长远时间方能成就。学人于事相上当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累积许多的福德资粮,当修证大乘般若的时候,才有因缘遇见真正的善知识。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个时候所得的福德,已经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够理解的了;然而菩萨从初住位开始,一直到圆成佛道的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每往上进一个阶位,所应修的福德就越来越深广;同时还有一种状况,就是说一世又一世所修的福德,刚开始多分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越到后面,反而是多分为了众生,乃至是完全为了众生。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个时候所得的福德,已经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够理解的了;然而菩萨从初住位开始,一直到圆成佛道的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每往上进一个阶位,所应修的福德就越来越深广;同时还有一种状况,就是说一世又一世所修的福德,刚开始多分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越到后面,反而是多分为了众生,乃至是完全为了众生。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修学佛道,他是不畏惧生死的,同时他因为不畏惧生死发大心,能够于这个三大阿僧祇劫中次第修证,他能够实证如来藏;实证如来藏以后呢,接着他能够次第往前修,而自己能够进入到修道位,最后成佛。这过程里面他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能去摄受众生,能为他们解说这些佛法,让他们能够得清凉法而得安隐,同时也能够修佛菩提道;那么这些被他所度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三世因果从佛菩提道来讲,它是要有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当然里面有所修的因、所呈现的果报;那么所修的因、所呈现的果报,一定是自己努力所修来的这些善因,自己努力所断除的这些烦恼因,所以能呈现这样未来这种可爱的异熟果报,以及这种解脱的果报,以及最后这个成佛的果德。你如果不能深信三世因果,对于这个修证的部分,未来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也有五项:一、诸佛出世:菩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福智二资粮,获得最后上妙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现证无上正等菩提,是为佛出世而得亲遇。二、说教:佛出世为宣说,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及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十二部,使学士闻后得以出离。三、法教久住:在佛世,或在佛涅盘后,或在期过后,正行未灭、未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内门六度万行修习完成了,就满足三贤位的修行而有了道种智,就发起法眼了,就能够破坏一切邪见、摧伏一切邪说,就能引导众生修证真正的佛菩提道,也能进一步了知十地进阶之道,这时就进入第二大阿僧祇劫了,就得要起修十度万行,一直到成佛。那么具足信分的五门行,应当如何修行呢?首先宣讲布施行的修法,马鸣菩萨说:论文:〖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你用过一次以后,你如果不珍惜,你就要重新再累积一次,那你这样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累积完你第一大阿僧祇劫所需要具备的功德和福德呢?功德和福德实际上是要一起具备的,你每次都用掉一点,然后又沾沾自喜说,「啊,又遇到第一义谛的佛法啦」,或是你沾沾自喜说,「啊,我又开悟了。我真的是很优秀啊,怎么大家都不知道我」,当你一直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你就像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抉择,这佛道是自己甘愿的,如果你夹杂着一个不情愿的念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中,你还是要与这时所种下的「不情愿」的念头来对抗,那可能是一件你今生会发生的事情,也可能让你未来的辈子很难释怀,给你带来心境上面的死结,给你带来你作意上的冲突,可是你的未来辈子永远不晓得为什么修道这么困难,而这个源头就是每一辈子都轻忽放过的「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