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善知识也没有说过,也没有保证过,将来你就可以一步轻轻松松地走过第二大阿僧祇劫,这世界没这么便宜的事情啦,绝对没这么便宜!那个是要你拿出你世间的性命来换得的,如果没有精进到这样的地步,如何可以显示你可以获得这殊胜的果位的殊荣,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你要还价的话呢,那你就要认命,你要从这点开始就要很清楚地知道,当你开始讨价还价的话,你是在你菩萨道的路上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善知识在这个世间出现,就是会受到诋毁的缘故,因此佛就要不断地耳提面命地告诉大家要向善知识来求法,所以当你发心向着佛道的时候,如果还是不愿意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精神,所参的善知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在家众,只有寥寥无几的现出「出家相」的「僧人」,如果连这一部大经在事相上都已经显示这么清楚,自己还是无法转念过来,只能说这阿僧祇劫的修行还是阿僧祇劫的修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原标题:众生无边誓愿度)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着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 三摩地

2018-07-23

离欲与正淫并不互相冲突,一位离欲的初禅人,其色身的功能仍然与正常人无异,若其配偶并未想要修离欲行,恐眷属对于佛法修行有怨言,则菩萨仍然可以被动配合眷属而有一般正常夫妻间的正淫之行;最后身菩萨及妙觉位的维摩诘菩萨,在成佛前都还示现娶妻生子,可见是仍有欲行而无欲心,因为他们都是在二大阿僧祇劫前就已入地而离欲了,也在一大阿僧祇劫前就已断尽欲爱的习气种子了 三摩地

2018-07-23

精进波罗蜜,是菩萨们证悟广修六波罗蜜的正因;如果六度不精进修学,那是不可能成就的;就像烧开水,如果烧一分钟就关掉一个钟头,那就算烧上十年也烧不开的;所以学佛一定要精进,否则成佛所需的三大阿僧祇劫可能就要变成三万个大阿僧祇劫了,所以精进是彼岸的正因。大家知道,一般人做世间事业或学佛时通常有个毛病:不够自律,通常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很快就懈怠下来了。刚开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些独觉声闻人,最多只是在未舍报之前度化一些有限的有情,而且只能传授解脱道的法;舍报以后,他们也许生到欲界天,也许就不再回到人间;那对于众生到底有何等的利益呢?反观菩萨则不然,若是一位心得决定的菩萨,也就是说,他于继续修学佛菩提道法他已经不会再动摇,从短期上看,他虽然可能没有办法给众生殊胜的法益,因为也许他是刚刚发菩提心,而且还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贤愚经》中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说: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之前,在这南阎浮提洲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慈力,他统领了南阎浮提洲八万四千个小国王,手下有佐助大臣一万多名,王宫里也有后妃、眷属、侍女二万多人。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摩地

2018-07-23

而菩萨成就佛菩提,得历经菩萨道五十二阶位、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三大无量数劫的长久修习。佛陀施设菩萨戒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帮助大乘菩萨因着菩萨戒的持守,不仅慎护身口意行而不犯律仪,进而断除烦恼的现行,乃至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并且要修学一切善法,无一善法而不修学;此外还要救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救度。所以说,菩萨戒汇归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电光三昧,主要是在说明:蕴处界犹如电光,因为从如来藏的不可说、不可说的无量阿僧祇劫永不坏灭的常住性来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都犹如电光一样,一闪就过去了。诸位没悟之前,说今天来听法听得很欢喜,时间晚了该回家了,下一次要再听法还得再等一周:七天好长喔!但这个长是因为你还没有见道。你如果从如来藏来看,不说这七天,连一世都很短;不说一世,好几个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04、故食五辛(攝屬重戒3淫戒)蔥蒜韭等,能障聖道,人天淨處,若食五辛,犯輕垢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蘭葱、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楞嚴經》卷8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04、故食五辛(攝屬重戒3淫戒)蔥蒜韭等,能障聖道,人天淨處,若食五辛,犯輕垢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蘭葱、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楞嚴經》卷8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04食五辛戒(菩萨应香洁自居,勿食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葱蒜韭等,能障圣道,人天淨处,若食五辛,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心想:“才不要去那边浪费生命呢!我要去极乐世界;悟了就可以上品上生,去了很快就得无生法忍,至少是初地心的境界,为什么不去?要是不去的话,还要在娑婆混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二才能到初地。有便宜事,为什么我不要?当然要去极乐世界。”有了这个愿,心中忆念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舍报以后就往生去了。所以不造十恶业,十习因不犯,你就可以确定自己下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3集何谓无缘大 三摩地

2018-07-23

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人寿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共计约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共约三亿三千六百万年。一大劫则含成住坏空四中劫,共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来照耀诸众生,因为九地祂已经要离开了,所以祂也一起照,然后十地的菩萨,祂就要从眉间来放光。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还想要说自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着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修学,就是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行菩萨行。它的内容从具足对因果的确信以及三宝的信心,到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菩萨六度的资粮位,以修集见道资粮。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