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佛土的成就,是以如来藏的随缘性来成就的,如来藏这一部分的随缘性是因为众生的意识与意根的运作,祂随顺众生心的作意而这样去成就;所以将来你成佛时,你的佛土将会如何?那就要依你所发的别愿来成就了!你发的愿小,将来你的佛土就小;你发的愿大,佛土就大;发的愿庄严,将来成就的佛土就庄严。而这些都不是别人所做,都是你的如来藏和共业众生的如来藏,也就是由发愿要 三摩地

2018-07-23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摘录自《甘愿做菩萨》 (原标题:不拿福报去和世间法来作交易)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病人要求的药物或食物是会增长他的病,就要有方便善巧,用适当的譬喻,随顺众生的心性而委婉为他说明,让他了解这些药物及食物会增加他的病况,不要骗他说你手中没有这些食物或药物;应当据理为他说明清楚,以免误会。如果实际上有这些药及食物,却骗他说没有,他可能心中产生瞋恚心,认为你欺骗他、不肯给他,可能因此导致他的病势加重。如果知道他的病治不好,一定会死,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句话一出口,心里一个警铃打响了:我在干嘛?我还发愿当菩萨,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随顺不了,我怎么随顺众生?于身边的人不能生忍,怎么去忍众生?我如果不能度身边的人,怎么去度众生?当亲人指责我时,我手中的盾牌如此快的伸了出去,拼命的抵挡,原谅自己的缺陷,还要求对方也原谅。老公还在继续唠叨着,我不在回应,我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不够细致就是我的缺点,这半辈子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能够这样,就可以随顺众生而去努力行菩萨道。但是有的人会问:那回向这些功德的时候,是否一定要在佛前回向?事实上,回向不一定是要在佛前来进行。因为在普皆回向的这个愿行条件下,并没有限制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点是不能回向的,因为回向乃是心地上的用功处。如果有人在旁边而不方便,或者场所、或者时机不对,而不方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只要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面对的世间习俗不是造作恶业、违背正道的情形,通常是应该随顺众生的习俗而行,不要使众生因此而有造作毁谤三宝之业缘。所以,祖先牌位的处理,应该随顺风俗的角度来处理,只要家族大家有共识,佛随顺就可以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佛除了随顺众生之外,还应该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具体的回向给祖先才是正途。也就是说,唯有精进的修行、如法的回向,才是自利利他、冥阳两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无始以来这个本住法,随顺众生一切有缘,然后在因缘和合之中,产生许许多多的恩怨情仇,以及果报偿还等等。然而每一位有情都有这样的如来藏心,祂并没有移动,祂也不会刻意在三界法中显露出祂的如来藏身,甚至起一个念头说我要来作什么。可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祂就跟我们一切无关。应该了解,因缘果报之所以成立,就是完全因为有这个阿赖耶识,有这个真如,有这个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能够这样,就可以随顺众生而去努力行菩萨道。但是有的人会问:那回向这些功德的时候,是否一定要在佛前回向?事实上,回向不一定是要在佛前来进行。因为在普皆回向的这个愿行条件下,并没有限制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点是不能回向的,因为回向乃是心地上的用功处。如果有人在旁边而不方便,或者场所、或者时机不对,而不方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只要 三摩地

2018-07-22

问题八、末学在学佛以前,曾听学佛人说起,在家供奉佛菩蕯圣像、礼拜及念佛可以回向给袓先,家里不一定要有袓先牌位,因为家乡的房子早已无人居住,所以就把供奉在家乡的袓先牌位请到寺庙里头去供奉,每年清明节前后才到寺庙里礼拜,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们的回答是:菩萨道行者面对世间法中的事相应该要有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如果面对的世间习俗不是造作恶业、违背正道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说「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能处处化现而随顺众生心,时时「入诸国土」救苦救难。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时,如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会化现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譬如有人供奉马郎妇观音,有人供奉鱼篮观音、竹林观音、白衣观音、青颈观音,这些都是观世音菩萨示现, 三摩地

2018-07-22

二、末学在学佛以前,曾听学佛人说起,在家供奉佛菩蕯圣像、礼拜及念佛可以回向给袓先,家里不一定要有袓先牌位,因为家乡的房子早已无人居住,所以就把供奉在家乡的袓先牌位请到寺庙里头去供奉,每年清明节前后才到寺庙里礼拜,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们的回答是:菩萨道行者面对世间法中的事相应该要有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如果面对的世间习俗不是造作恶业、违背正道的情形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以四摄法摄取众生,还要能随顺众生的语言:众生来找你谈世俗法,你无妨与他谈世俗法,再以方便把佛法带进来说,有缘的众生就会听进心中去。无缘的众生就会说:我才不要跟他讲话,三句不离本行,谈上几句话就讲佛法。所以我们应该随顺众生的话,渐渐把佛法带进去,可别一开口就说:你这样讲不对!应该怎么样才对。那就没谈话空间了!你要这样说:你这样讲很好,不过还有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以四摄法摄取众生,还要能随顺众生的语言:众生来找你谈世俗法,你无妨与他谈世俗法,再以方便把佛法带进来说,有缘的众生就会听进心中去。无缘的众生就会说:我才不要跟他讲话,三句不离本行,谈上几句话就讲佛法。所以我们应该随顺众生的话,渐渐把佛法带进去,可别一开口就说:你这样讲不对!应该怎么样才对。那就没谈话空间了!你要这样说:你这样讲很好,不过还有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三摩地

2018-07-22

】,想想看,为了随顺众生饮酒文化,而自已拿酒杯倒酒给他人喝,一声「干杯」!将要承受于末来五百世没有双手之果报,这是何等可怖之事?所以看来佛,若想要随顺众生习惯风俗而方便饮酒,受少分戒,舍弃酒戒,如是而能修行顺利不造恶业者,实属难得!最适当的做法,即是彻底严守酒戒,逐渐远离周遭饮酒环境,以防止自身过患产生才是。若有欲受酒戒者,但环境不易克服者,应当常于佛前忏悔、求佛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2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