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眼睛,你就用调羹挖眼给他,这就是随意所须。如果他说:我要你的鼻子。你不肯给他,那就不叫随意所须了。所以这件事很难,这是专施内财的;这是等觉菩萨在百劫中所做的事,是内财的布施;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成佛时得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兴起行经》与《大宝积经》,通过这两段的对照,很能说明成就佛果后还有业报否?大家都知道佛陀入娑婆乃是随顺众生因缘而示现的,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故。《兴起行经》是佛陀为了对众生说明因果的重要性,《大宝积经》是佛陀对众生说明:佛陀所受的业报只是针对众生的因缘而示现的。所以这两段同样的讲述了佛陀的头痛,但后面的那段说得更为了义。(原标题:佛经业力问答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眼睛,你就用调羹挖眼给他,这就是随意所须。如果他说:“我要你的鼻子。”你不肯给他,那就不叫随意所须了。所以这件事很难,这是专施内财的;这是等觉菩萨在百劫中所做的事,是内财的布施;菩萨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衪不会因为你肯找衪就很高兴,你不肯找衪就懈怠、失意——衪不会,衪还是随顺众生的缘起。所以说,如来藏衪并没有和合性,因为衪对一切诸法都是如此。可是衪却可以跟其他的如来藏,大家促成这个器世间的成立。不会说有个如来藏,衪别出心裁,认为因缘果报应该照衪的意思作,其他的如来藏都不对——不,不会这样。所有如来藏都是无作性,无主宰性,不会像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随顺众生种种欲乐。而为演说种种经法。若有众生。懈怠犯戒不勤修习。舍如来藏常住妙典。好乐修学种种空经。或随句字说。或增异句字。所以者何。彼如是言。一切佛经皆说无我。而彼不知空无我义。彼无慧人趣向灭尽。然空无我说亦是佛语。所以者何。无量尘垢诸烦恼藏。常空涅槃。如是涅槃是一切句。彼常住安乐。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离于断常。佛告迦叶。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善男子。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或复有法有名有实。或复有法有名无实。善男子。有名无实者即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一个机锋公案在您的前面,如果您就认为是这样,这就像是俱胝禅师的弟子,小小的沙弥学着禅师的作略,只会举出一只手指头,心里面洋洋得意,以为这样就是无上道,我们看了都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却还是有这么多人,自己还自己说学佛很多年,自己说自己是知识分子,自己说自己是老修行,这样地学这个童子的作略,却自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一丁点可笑,真是见树不见林之辈!机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不会持刀枪凶器来胁迫众生,总是随顺众生,亲切含笑、温言关怀。他也总是知恩报恩、心意正直,他很看重今世后世的义利安乐,所以即使是轻罪,他也是心怀恐惧,更别说是要去造作重恶了。他常修十善业,而远离十不善业。在忍辱波罗蜜多的性相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菩萨的心性柔和,如果别人对他作不利的事,他的心中不会瞋恨,也不会想要报復;如果对方知错而向他忏悔的话,他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45,a4-7)心信此如来藏虽未证之,然以乐于受熏,知道我见,我所,需由之断除,对于诸方大师说法违背佛法,各依断常二见所生戏论,从不置信!相信此意识心乃是因缘和合,根本违背无生无灭之实相心,相信此实相心绝对现在时时刻刻直接、间接、辗转出生显现万法,此者皆非此意识心之虚妄想以及其心所法可知,因此对于意识心乃至说意识心之修行后之成果:离念灵知、一念不生之灵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佛子悟明心性后,见佛无身根相貌,无一相可得,而随顺众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若未见性、动辄便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便是妄语。何以故?念佛之事与理、二俱未明故。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如来随顺众生,循循善诱。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若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云何起欲想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非性为解脱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盘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蕉虽有贪恚疑而实无有人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不实妄想相。不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