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八个兄弟共一胎 (八个兄弟)合作无间,宇宙万有最殊胜者!八兄弟是谁呢?这八个“兄弟”就是指我们不同作用的心识,称之为“伟大的心”。因为祂们之间的运作,远远超乎我们所能了解或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了解祂们到底是谁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识,犹如亲兄弟形影不离,合 | admin 2018-08-09 |
![]() |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真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 | admin 2018-08-09 |
![]() |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如来藏)离念。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 | admin 2018-08-01 |
![]() |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心,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 三摩地 2018-08-01 |
![]() |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 | 三摩地 2018-08-01 |
1.《楞伽经》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2.《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3.《楞严经》卷六4.《大般涅槃经》卷四5.《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6.《佛说佛名经》7.《金刚心陀罗尼经》8.《梵网经》9.《央掘魔罗经》卷四10.《佛说佛医经》11.《菩萨善戒经》12.《分别善恶报应经》13.《受十善戒经》14.《大乘本生心地观经》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1.《楞伽经》十卷本,卷八,遮食 | admin 2018-08-01 |
|
![]() |
最近在香港有三千多人,向有关当局投诉《圣经》含不雅内容,并要求评定《圣经》为第二类别的刊品,不可发布、传阅、展示、借予未满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事件最后不了了之,但投诉信内容絶对震撼.投诉信件内容如下:敬启者:投诉香港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含不雅内容本人现向影视处投诉香港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含大量不雅内容。该刊物内含 | admin 2018-07-23 |
![]() |
真实的佛教密宗男女双修作者:青暗西藏的密宗的灌顶仪式更是令人发指。根据黄教(又称格鲁派,即是派教主)创始人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四﹐灌頂是修密宗时必需举行的仪式。一个僧人从入密门到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密,要按照次第进行多次灌顶。密宗视灌顶为最庄严、最神圣的仪式,未受灌顶者是不能密法和阅读密宗经典的,否则不仅得不到成就,死后还要下地狱。灌顶仪式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要任何生活中的情景都可能是禅宗公案。因为人类及有情能够生活在世界上,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个难解的奥秘。因此生命能够存在于宇宙中就是一则不可思议的大公案,也是佛教所要探讨的核心命题。一、楔子萧平实先生在1990年开始弘法不久,写了第一本书《无相念佛》,介绍现代人如何快速修定的方法。不久之后,1995年写出介绍如何参禅的《禅─悟前与悟后》。这是一本关于禅宗如何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解脱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驭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项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少人都行世间财施,相对来说行法布施的人相对应该比较少!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的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觉净心经》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3)得好正意,(4)得强志力,(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7)当得少欲,(8)当灭嗔恚,(9)当灭愚痴,(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佛言: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傅大士.(弥勒菩萨示现)16岁娶刘氏妙光,生2子。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茶陵郁山主。为白云守端和尚的得度师。一日,一位募化僧建议他看这样一则公案----僧问法灯禅师: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于是,郁山主便按那位僧人的教导,放下万缘,朝于斯,夕于斯,一心参究这个公案。这样一直参了三年。一天,郁山主骑着小毛驴外出,在过一座木板桥的时候,小毛驴突然一脚踏翻桥板,连人带驴,一齐掉到桥下。这意外的一惊,令郁山主顿时言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曾经有人解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说:不仅是理论,也不仅是信仰,而是一种活泼自在踏实的生活,只要练习到不因顺逆环境而产生爱或憎,就能太平无事,自由自在,所以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错,可是六祖的偈里这二句所讲的佛法是指禅,不可以用声闻法解释,不能用消除烦恼的方法来解释六祖这二句偈。经论是语言、文字,假名为佛法。真实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揭秘14种常见素食惊人疗效1、哮喘与胡萝卜素研究人员日前发现,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其中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女性食用大量西红柿、胡萝卜和绿叶蔬菜,罹患哮喘的可能似乎更小。植物性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和特定营养物质,可能阻止或改善哮喘和其他过敏症状。胡萝卜、番茄汁和蔬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称为类胡萝卜素,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内的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家喻户晓的一段话就是在说明因果昭昭不爽,因为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如此我们所作的一切修行才会功不唐捐,因为我们所作的业都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众生会有生死轮回、因果业报,代表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一定有个永远不灭的主体,把我们的身口意所造的业从上一世带到这一世来,再从这一世带到未来世;而我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