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些能够一接触佛法就信受奉行的人,虽然之前仍然是外道,但是他们的善根深厚,当世尊为这些人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说明凡事都有因果,福德是从布施而来,受持五戒才能够续得人,要修学十善道才能够往生欲界诸天等等道理的时候,这些人听了之后就能够理解,并且深信因果,愿意努力精进修学。佛陀就说这些人:心地柔软,烦恼很轻,很容易开导,而且信心清净,就好像洁净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听说持五戒可以保住人身,假使听说持五戒之后再加受菩萨戒,或加受出家戒,舍报后就可以生天而享受欲界天乐;他为了希望生在欲界天中享受胜妙的五欲乐,不是为了求取解脱或亲证佛菩提,只是为了来世可以生天,这样的人只是假名菩萨。出家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修证,只要不犯戒,一定可以生欲界天享褔,所以有的人就想:那我去受菩萨戒,去受出家戒,我来士世以生天享福哪!何 三摩地

2018-07-22

893,a13-18别说欲界人天苦修十善业及持五戒不犯,即不堕三恶趣;但是人天虽说为善趣,毕竟尚未出离世间的种种苦。《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说,在人趣受生的有情,有各种匮乏之苦:所谓与生俱来饥渴匮乏之苦、想要却得不到之苦、粗糙饮食得不到之苦、P.79得不到善知识摄受之苦、时节改变寒热不适应之苦、无有房舍遮风避雨之苦、所作事业不顺、休废之苦,以及色身变坏与老病死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三摩地

2018-07-22

经文说“具足受持五戒”,当然五戒之前一定还有三归,有三归、有五戒这样慢慢地少分具足了以后,小乘声闻见道——断我见,乃至大乘菩萨明心所需要具足的四证净,也就是四不坏净。对于佛法僧三宝、对于佛所立下的戒,佛法僧戒都有清净的信心,乃至终究依于证得沙门果,乃至更上的大乘菩提的果证量,而能够真正地、如实地对于三宝一切有清净的、具足不坏的金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 三摩地

2018-07-22

生而为人者,多为前世能持五戒,积德行善,奉公守法(行中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瞋;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陀曾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说,能得人身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听说持五戒可以保住人身,假使听说持五戒之后再加受菩萨戒,或加受出家戒,舍报后就可以生天而享受欲界天乐;他为了希望生在欲界天中享受胜妙的五欲乐,不是为了求取解脱或亲证佛菩提,只是为了来世可以生天,这样的人只是假名菩萨。出家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修证,只要不犯戒,一定可以生欲界天享褔,所以有的人就想:那我去受菩萨戒,去受出家戒,我来士世以生天享福哪!何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众生来见佛时,佛看他的缘不很成熟,就为他讲如何保住人身,一定要持五戒;如何往生欲界天?你要修十善业。如果想要进一步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你要修四禅八定;这就是人、天乘。如果讲完了以后,看他心性转变了,犹如白曡易能染色,就用胜妙的色彩把他染上去,那就是为他宣讲解脱道乃至般若、唯识种智。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一定要这样次第性的施设,由浅入深来做渐次 三摩地

2018-07-22

待菩萨圆满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圆满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戒度开始持戒,譬如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最后得以持菩萨戒;于持戒度圆满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戒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圆满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此时一切人间吊丧或追悼仪式全没用,唯一应当做的事就是为亡者念诵佛经令其明白所因为何,所至何处,上焉往生西天净土,持五戒十善者升入天界,中品至少保住来世能够脱生人身,作奸犯科者堕三恶道.一失人身再想回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愿,所以中国传统丧葬文化历来有七日度亡的习俗,常言说;生有所养,死有所归,是人一生的大造化,善导大师说:世之大事,莫过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智者举凡资生护生、严持五戒、修十善业、证知四禅八定等,皆名世间智;及与外道所言涅槃及其衍论,悉名世间智。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三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穷人,也就是修行的菩萨,因为他有归依三宝、持五戒、奉行十善,能够持斋戒,使自己的身心清净,然后愿意忏悔往昔的这些业障,慈心地对待这些有情大众,才能够获得这样良好的一个果报。那位穷人就是佛陀祂本身的前生,然后这个菩萨,他无量劫的修行都发这个愿,希望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这样的一个修行持戒,能够感得这样的福报。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不恶口也是十善业道之一,持五戒、修十善之人,因为心性良善,能与欲界天的境界相应,因此舍报后得以往生欲界天享乐。反过来,常起恶口之人,心性恶劣,与三恶道境界相应,舍报后便会下堕受苦。如果已经造作了恶口的业,就要想办法赶快化解、忏悔,最好能当面化解,这样才可以让恶业减轻,甚至消灭,乃至可以转为善缘呢!此外,对一般人都不应该恶口了,更何况对自己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三摩地

2018-07-22

人、天善法,是教导众生持五戒、行十善业,譬如慈济之布施、行善,未来世可得人天善报,然此皆为欲界轮回生死之法,并非究竟,故非第一义法;二乘相空之法,乃是从究竟佛法中析出之方便说,以度畏惧生死速求解脱之人,令其此生或近世得证解脱,得证有余、无余涅盘,以此化城引此心小慧劣之人,增其信心,期能发菩提愿,回入大乘成佛之道。如是二乘涅盘证已,亦回心大乘者,即不 三摩地

2018-07-22

从天界转生人间的众生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得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时,长相端严,具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2、喜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的人为友。3、常乐于音声歌舞赞叹。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爱住在高楼处,不愿住低下楼)。5、为人作首含笑(常含笑着)不瞋,有行有德(生气的有道理,是有德性的),讲话是吐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看看那些打从出生就生在非洲的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从上面我们看到,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爱人相伴、事业顺利、饶有财富、康泰安宁等种种的快乐,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各自福报的多寡,而凡事必有因,这些福报的因是什么,佛为我们开示:因为过去生持五戒、行十善,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五戒就是戒杀、戒盗 三摩地

2018-07-22

反过来说,持守五戒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话,就可以不堕入三途恶道之中;所以一般来说,持五戒至少可以得人身。接下来我们再来谈十善业,也就是生天之论。这十种的善业可以分为身、口、意三个部分,就是在身业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在口业上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而在三业上要不贪、不瞋、不痴、不邪见。这十种善业其实就是前面五戒的延伸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   10   11   下一页»   共219条/1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