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接著导师又施设方便,令从早至晚一切动静中去整理真妄心,有了导师的指导,分清领悟何谓粗细及总别行相,一面整理一面欢喜:导师智慧善巧方便,乃至愚如者,亦得转折升进。最后导师给予第三个问题整理,由于解三时间已到,结束参究,未及小参。回来后,继续整理。愈整理,心愈深细,愈见受用,时时受用真心离十八界之空寂清凉,对五欲尘境妄想减少淡然;忆佛真心法身,更加亲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福德。……”。破参以后翻阅《金刚经》,更是赞叹:是讲真心,不须背诵、不须批注、不需说明,一目了然。由于上穷碧落下黄泉,参到不能再参、而终于承担时,理路较透,功德受用大,这要特别感恩三位老师。当我告知所悟的心时,杨老师回答:“再去找,是否同一个?”回答得妙。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过去这七八年的熏习,我早就知道有“常、乐、我、净”的佛境界,也知道凡夫及二乘人的“八倒”,早有“宁许著有如须弥山,不许著空如芥子许”的知见!因此认为,任何人所提出的佛法观点,对整个宇宙的运作乃至众生一念心的运作,来自于什么力量,都应该有个交代,绝不能单靠几个简单的“缘起性空”、“一切法空”、&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蜘蛛蚂蚁,莫不是善知识,众生都是善知识,奈何众生不自知!导师又说:“不要以为一念相应是要去跟什么相应,众生的意识本来就是一直跟第八识相应,破参只是突然间知道了、看到这个事实而已。”这真是这一次破参的最佳写照及注脚,先前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豁然开朗。导师还说这三天都没能好好睡;而且这几天,当我们白天都只穿一两件单衣时,他却身裹四五件冬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导师问:“你如何证明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我说:“契经说:‘阿赖耶识乃至成佛,常所宝持。’阿赖耶识是本体,因地时有染污种子,修解脱道断烦恼障、断分段生死,阿罗汉位改名为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大乘则要到八地才改名为异熟识,再修断所知障(的无始无明)随眠,变异生死断尽,究竟清净,改名为无垢识,也是只改其名,不改其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我仔细的看下去,越看越佩服,合上《邪见与佛法》时,忍不住击节叹赏;那一刻,长久以来乃至时的疑团尽释。是的,世尊辛苦教导的就应该是这个!这一信服,就展开了会内共修的岁月。共修期间,由一个默默上课的边缘学员,慢慢成为具足正确参禅知见、体会郑师姊与诸义工菩萨维系道场的苦心,并关注同修会状况的入门学员;在修行上也有许多点点滴滴的体会,如在几次境界中清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尤其在拜愿忏悔时,更是哭得淅沥哗啦,想到自己瞋心重、我慢强,无始劫来不知得罪过多少人,害别人受折磨的痛苦,造的恶业一定是无量无边,便不断地向怨亲债主们说“对不起”,请求他们的原谅;便承诺愿将明心、护持以及种种修行的功德,不论今生乃至未来际生,所有的功德悉皆回向给他们,愿他们也能离苦得乐、早证菩提。又想世尊在世时,我在哪里混呢?看著今生的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依印老否定持种识(第八识如来藏)之邪见,则一切人学佛、供养法师、孝顺父母,乃至杀人越货、烧损掳掠,悉无正报,无因无果,一切无明种子非可经由修行熏习净化故,一切无明种子悉将再由虚空无因忽然现行故,虚空不受熏习净化故,虚空无法,非是心故。若无第八识如来藏持种,尚有极多大过,余于《真实如来藏》书中已有略述,而印老不能置辩,故知其谬也大。是故印老不应于否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忠禅师的道行极高,乃至鸟兽都受他的感化。曾经有人供养寺院两廪稻谷,附近的盗贼听说了,时时窥伺,但是总也不能得手。因为有一只老虎昼夜不停地在谷禀的四周转悠着。有一天,有个叫张逊的县令上山拜访慧忠祖师,问慧忠禅师:“你有几个徒弟?”慧忠禅师回答说:“有三五个人。”张逊又问:“如何才能见到你的们呢?”慧忠禅师于是敲了一下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着,法达禅师进一步问道:“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度量,尚不能测于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车、鹿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宣说。”六祖道:“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说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六祖道:“《涅槃经》吾昔听无尽藏比丘读诵一遍,便为讲解,无一字一义不合,乃至为汝,终无二说。”行昌道:“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方便)开示。”于是,六祖详细地解释道:“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甚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六个问题是当时乃至后世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禅宗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六祖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仔细地品味。据《宋高僧传》记载,六祖入寂后,神会禅师离开了曹溪,前往京洛弘扬南宗顿教法门。后在河南滑台(今滑县)与北宗宗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慧能大师的顿悟法门在北方大兴,而神秀渐修法门由是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荷泽和尚道:汝若了声色体空,亦信眼耳诸根,及与凡与圣,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昭然(你如果明白了声与色,无有实体,其性本空,亦相信眼耳等六根,乃至凡圣等法,亦复如是,皆平等如幻,那么,眼与色、耳与声、凡与圣等等,是并行的两个东西还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因缘整体,也就昭然若揭了)。光宝禅师闻言,当下契悟了万法唯心、性空不二之实相,先前执我执法、执内执外、执一执异、执凡执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在自家的后花园内筑一小室,类似兰若,邀请达观和尚居住,并朝夕请益参学,乃至废寝忘食。一天,达观和尚看望李公,说道:“非示现力,岂致尔哉?奈无个所入何!”李公问道:“天堂地狱,毕竟是有是无?请师明说。”达观和尚道:“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就有里寻无,手摣(zha,抓,捕捉)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闻天堂欲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义张弓,辊毬舞笏,或拽石般(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只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传,至今不绝。真得吾儒所谓‘忿而不发,开而弗违’者颖。余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当初不为宗杲禅师辩明,几乎断送一代大师乃至千百人的慧命。传禅者、修道者、修道者于此可不慎乎!]尽管如此,克勤禅师还是不肯给他印可,而是令他居择木堂(不入朝士止息之处),为不□务侍者(住在侍者寮,却不掌理侍者之职,主要负责陪同士大夫入室请益或者谈话)。他的职责就是每天陪同士大夫入室谈话数次。克勤禅师经常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一话头勘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么吃?参!”关于如何参禅,原妙禅师曾作一段较为精彩的开示——“此事只要当人的(确实)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非于住了义禅师发誓道:我七日不证,决去!于是,了久禅师便竖起脊梁,万缘放下,精勤用功,乃至废寝忘食。夜间为了防止昏沉瞌睡,了义禅师就坐在树枝上,通宵达旦。经过这样的苦修,不到七天,了义禅师终于豁然大悟。于是他欢喜踊跃,跑进死关,参拜原妙禅师。在关口,了义禅师大声喊道:老和尚,今日谩我不得!并呈偈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出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明本禅师道:“根尘不断,如缠缚何?”印原禅师不明师意,退出之后,非常难过,涕泪悲泣,乃至寝食俱废。明本禅师怜念他求法之诚恳,便开示他说:“此心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盘。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涅盘之悟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脱使(假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自从来到宝藏禅师座下,慧旵禅师用功更加精勤,朝夕咨请,乃至废寝忘食。后来,终于有一天晚上,豁然大悟。慧旵禅师当即便作偈呈师,偈云:“一拳打破太虚空,百亿须弥不露踪。借问个中谁是主,扶桑涌出一轮红。”宝藏禅师览偈后,笑道:“然虽如是,也须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慧旵禅师于是谨记宝藏禅师之咐嘱,前往天目平山堂,与几位道侣一起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