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个时候,不管你所现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知道菩萨能够 三摩地

2018-07-23

他在入无余依涅槃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眼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等,可是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苦,所以名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有余依涅槃;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无余依涅槃,这就是二乘所证得的解脱。(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14-15,佛教正觉同修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讲的解脱,不是像二乘人纯粹是让自己消失在三界中,不在三界中有生死;这个解脱是说,在生死中能够解脱于贪瞋痴。也就是菩萨是世世常行菩萨道直到成佛,不入无余涅槃,所以一生一生地在世间行菩萨道,虽然在生死中,可是却不是因为贪嗔痴而有生死;而是因为想要求无上佛菩提道、想要利益众生,所以在三界中生死。在三界中生死,可是却不是因为贪瞋痴烦恼而有生死,这叫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部分尤其是菩萨应该要注意,菩萨所修学的解脱不同于二乘的解脱;菩萨的解脱是要入于三世,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同时要再入于三界中。二乘人的解脱是:他就要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不再入于三界中。所以菩萨的解脱,一定要通过布施来修除自己的贪悭的烦恼。可是这一句的意思,并不是说:菩萨永远只要修布施就好。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布施,其实是已经意味着菩萨一定要熏习大乘法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我们就先来说,佛陀为我们开示:有智慧的人他在布施,以及他为什么行布施,他具有的解脱智慧是什么?第一个、调伏自心,在调伏自心方面,最重要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说,我们在菩萨道上修学,不像二乘人,专门去除五阴十八界出生的因,然后来去除我见、我执。菩萨他是在自己的五阴十八界现行、烦恼现行的过程,对众生行布施、来行菩萨道。可是不能永 三摩地

2018-07-23

获得真正解脱的意思,就是他不是在这种方便解脱上修学,也就是不是在纯粹二乘人所修的毁坏五阴法出生的因,然后让自己入无余涅槃的方面去修学;而是说知道本来解脱的是自心如来,而怎么样能够不毁坏五阴十八界的法,而能够让自己毁坏掉这些在三界中生死的因,而真正转依自心如来真如无我,这样子来获得五阴十八界现行,不系属于三界生死,这样才叫作真正解脱,最后成就的果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的修学,最终的目标是成佛,而在菩萨行过程的解脱都不是究竟的;甚至于能够修证到二乘人,能够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甚至于二乘人的入无余涅槃,也不是无上。因为佛法对于解脱法本身,它不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解脱法不等于就是佛法,佛法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所以在二乘人修学解脱道中,入无余涅槃,他只是方便。所以能够成就佛果,他所得的安乐才叫作无上,所以我们对于世 三摩地

2018-07-23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却只有诸地菩萨才能亲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有无生法忍。忍这个法不容易修,但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学著修,因为忍这一关,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您的道业也将会迅速增长,因为可以完全不被情绪所影响,一直都住在一种很沉稳、很深沉的内心境界之中,心中没有任何的妄动,有了这样的功夫,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世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的无生忍。什么是大乘无 三摩地

2018-07-23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却只有诸地菩萨才能亲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有无生法忍。忍这个法不容易修,但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学著修,因为忍这一关,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您的道业也将会迅速增长,因为可以完全不被情绪所影响,一直都住在一种很沉稳、很深沉的内心境界之中,心中没有任何的妄动,有了这样的功夫, 三摩地

2018-07-23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却只有诸地菩萨才能亲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有无生法忍。忍这个法不容易修,但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学着修,因为忍这一关,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您的道业也将会迅速增长,因为可以完全不被情绪所影响,一直都住在一种很沉稳、很深沉的内心境界之中,心中没有任何的妄动,有了这样的功夫,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大意是:这是二乘修观行的人,知人无我,见自己和他人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皆是无常、苦、空、不净之相。一心专注,观察不舍,得初静虑。渐次转胜至无想灭定,受灭尽三昧。因此种禅定不了法无我,不离相故,名为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作。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断我见在佛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一个菩萨断我见之后,他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当然因为初果人还是会有贪嗔痴,所以难免还像一般人一样,但如果他确实有未到地定,加上又有薄贪嗔痴的功德,那他就进入二果,如此他就会比一般人更加的调柔!也会更少烦恼!也许他跟老婆讲完情话隔天就忘记了,也许他跟老婆吵架完隔天也就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跟老婆吵架!那老婆一哭 三摩地

2018-07-23

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槃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于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或如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是要让自己更加解脱与有智慧,更加安乐!除了修福德也要修智慧,而心性的福德就是因为有修定力降伏五盖,或是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清净自性,或是用二乘解脱道的修法让心性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无我。而大乘的修法就是开悟明心并且转依如来藏。《瑜伽师地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 三摩地

2018-07-23

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