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佛法就只有这些吗?为什么我们学了一世就只知道这些?为什么我们参禅十几年还是读不懂公案、读不懂经典?二乘声闻、缘觉都已断了见、思惑烦恼,证得了二乘菩提,成为二乘圣人了,为什么还不是大乘法中的开悟圣者?虽不是凡夫了,为何还是被佛陀说是愚于实相的愚人?二乘无学因佛开示涅槃有本际,入涅槃以后非是断灭,虽知而不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故名为愚。那些二乘圣 | admin 2018-08-07 |
![]() |
蓦然回首竟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自己以往所学知见偏差,一直都在恶见深坑中徘徊而不自知!以前研习《广论》时,因为对佛法名相能如数家珍而沾沾自喜,但来到正觉聆听亲教师精辟的胜妙法义,比对以前学的,才知道《广论》的法义内容其实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毫无实质内涵,只象是借用人家的新衣裳穿来炫耀、唬人的,因为根本连解脱生死的二乘法都沾不上边,更别说是 | admin 2018-08-06 |
![]() |
而且初地开始的圣位胜义菩萨僧,大部分都显现在家相,较少现出家相,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诸善知识即可看出;亦如众所熟知的诸等觉大菩萨,譬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维摩诘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以及现于兜率陀天当来下生成佛之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也都现在家相,少现出家相;在大家熟知的七大等觉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常现出家相;所以学子皈依 | admin 2018-08-06 |
![]() |
这个修行的目标约略来讲,我们就可以分成两大目标:从事相上来看的话,我们说在佛教里面有所谓的三乘佛教,前面的两个就是所谓的声闻跟缘觉,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二乘的佛法,那么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大乘佛法。在二乘佛法里面讲的,主要是如何能解脱于烦恼;也就是说,佛在二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说:烦恼它的根本是什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样貌是什么?以及我们 | admin 2018-08-05 |
![]() |
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讲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 | admin 2018-08-04 |
![]() |
而解脱道并非只有二乘人修习大乘通教,别教初地至六地满心菩萨也是这样修、这样子断,这样子来证是修学佛菩提必经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转易异熟识成无垢识真如,法无我智圆满究竟,成就四智圆明,具足四种涅槃,究竟成佛。因此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证过程,转易第八识含藏的内容,分段圆成佛地真如,这个过程就称为真如缘起。而由凡夫地的因地真如阿赖耶识转成究竟果地的 | admin 2018-08-04 |
![]() |
依佛所说,如来藏即是二乘圣者修证解脱道而入无余涅盘之根本(若无如来藏,二乘圣者即成空修梵行,入无余涅盘时十八界灭尽后即成断灭故),亦是菩萨道中所有修道乃至成佛之根本,所以如来藏即是佛所说三藏十二部之根本。既是三藏十二部经之根本。五、再引《楞严经》如下:卷一「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不证不悟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 admin 2018-08-01 |
![]() |
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门来修行。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你不熟悉,你就叫作外行;如果你熟悉的话,就叫作内行;一样的道理,(从)大乘法来讲,如果你有实证 | 三摩地 2018-08-01 |
![]() |
若批判或否定如来藏思想等唯识观,则是砍伐佛法大树之根本,则是破坏声闻法与缘觉法,使二乘法堕于断见外道论中,则不能证解阿含诸经佛说二乘涅槃寂静之理。是故佛云:“若见法便见缘起,若见缘起便见法”,法者“识缘名色”之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也,若见阿赖耶识,便见色蕴及七识受想行蕴之缘起性空,远离自性见,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故,本性清净、无分别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二乘解脱道的法只是法界实相法里面很小的局部而已;大乘佛菩提的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才是圆满的修多罗,才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接著说大乘菩萨僧,什么是僧?僧的定义是什么呢?这是很严肃的问题。自古禅门的宗风是: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素。证悟了才是黑衣,还没有开悟或悟错了,就是白衣。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论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经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仅从正遍知和世间解略作展开说明,正遍知是说佛陀具足一切种智,对于一切世间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间法,乃至菩萨进一步修学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不觉悟、通达了知,因此称为正遍知。如同《佛说十号经》卷一所云: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南无顶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是本来就存在,将来也不会消灭,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圣人解脱三界轮迴生死苦要靠祂,菩萨们三大无量数劫成就佛道也靠祂,所以统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修学佛法就是要先证得这个「金刚不坏心」,再深入了知这个「金刚心」的种种自性,然后再深入了知其所含藏的所有「种子」(功能差别),当福德与智慧之时,就是成佛之时。依这个金刚心而修行成佛之道,才是真正永不毁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知次第生起四喜,初与业印平等住(刚开始时应与明妃平等而住~于性中)、(然后再)从顶降喉、身乐生起;由欢喜智,舍二执(由此大乐而舍离人我执与法我执),契合二乘见(契合二乘所修之解脱道见地);净分到心、乐更大(至性时所提升之双方红白菩提净分,若能上升至心轮时,其乐更大);由胜喜断我执分别,契合菩萨见;明点到脐,身普遍大乐,由离喜智、断手印执,契密宗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是成办利他色身方便,道体上有最大不同,故分二乘。以上观点综合地反映了宗喀巴教主对显密教法的见地,足以体露宗喀巴的修证境界。坦率地说,真通显宗者根本不用求助所谓的密宗,因为显宗法门其实已包含了对肉身的修为印证,浅尝辄止者难以洞察,当然就易认为显宗偏重修性。从历代显教各宗派特别是禅宗的历代大成就的祖师均可印证,并且多留有肉身予千百年后众生以印证,如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能够心止于一个境界,譬如说能够安住于境界而不理会这些恶因缘,能够心安止于我要持守——不违犯众生、不忤逆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安止的心,这样子他才能够发起忍辱的果实;乃至因为能够安止于法界的实相这样子的智慧,心获得决定,他才能够获得二乘的无生忍,或大乘的无生忍。(蔡正礼老师开示:定有六波罗蜜)原来自己无法安忍于眼前不断呈现的一些不如意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我们要来看,六识论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因为这个第八识真的很难亲证,那我们从经典来证明,来看经典怎么说:【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大乘入楞伽经》卷8)也就是说,佛说:大慧菩萨啊!这个如来藏识就是第八识,祂的运行法相非常微细,唯有明心住于如来藏境界的菩萨能少分了知,唯有佛才究竟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正法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 | admin 2018-07-23 |
![]() |
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辱,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