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为标准;因此,禅宗这样的实证内容是不共世间,也不共外道,就算是定性的二乘圣者也没办法了知。就算是证得俱解脱的定性大阿罗汉,这位声闻圣者也没办法了知;禅宗的般若禅的实证内涵,除了二乘人回心大乘,透过参禅的方法,然后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悟入,不然二乘人都不知道。所以,从实证内涵的标的来说,禅宗不是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来说解脱道,它是一切有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就是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的牵制,不再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断地受生而后又再死亡,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义,去如实观行而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只要修学禅定,闭关隐居,不停打坐,不受打扰,如此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实际上这 三摩地

2018-07-23

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误以为如此即可不再受生,以此名为无生。而不知真如本来已在,本来无生;真如之本来无生,非由空明觉知心修除妄想而成,乃是空明觉知之心断除三界贪着、了知自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的解脱道上,不论是声闻或缘觉,都是观察蕴处界虚妄以后,断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而成为四果人;又声闻四果人分为三种阿罗汉,也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俱解脱的阿罗汉、慧解脱的阿罗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不仅有四禅八定,而且还有三明六通,譬如目犍连尊者;俱解脱的阿罗汉他有四禅八定,但是没有三明六通,譬如莲华色比丘尼;慧解脱的阿罗汉,既没有三明六通,也没有四 三摩地

2018-07-23

由如是现观而发如实智,双印能取所取空;从此起,心心无间,必入二乘真见道(断我见);于凡夫位及三界世间中,此为最胜之人,故名世第一法。寻思者,谓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之假有实无;四如实智者,谓依四寻思而观‘相、分别、正智、真如’,起于印顺二取空之智慧也。如颂言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煖位);义相既灭除,审观唯自想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二乘菩提不是无上法,它是有上法,只能让你断烦恼障的现行,不能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阿罗汉会有习气种子的现行,根本烦恼不会现行。但佛菩提的无上菩提,和二乘菩提不相同,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要断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求证心真如——证得第八识心体的真实法性与如如法性,因此而生起般若的智慧;再从这个基础上进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的迈向究竟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圣人入无余涅盘时十八界皆灭,所以七转识都无真实不坏之自性,都是可坏灭之法。如此去实地现观以后:喔!我了解了!原来前七识皆是妄心,不是我应该追求宝惜的,就只有真实不可坏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我应该回归的真正家乡。修学大乘佛菩提的人,若已了知前七识是妄心,是虚妄之法,那就把前七识灭掉,进入无余涅盘,剩下的心不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吗?那不就开悟了吗?这样可 三摩地

2018-07-23

假如是发了弘扬错误的邪见或者发愿破斥善知识的正理,那么这都是没有摄受正法,因为若是用二乘法或者是误会后的二乘法来发大愿弘扬,或者是以误会佛法之后的错误邪见来破斥善知识的佛法正理,那么这不是在摄受正法,而是破坏正法,这样一来,纵使发了这样的大愿,就变成虚假大愿,而不是经说的真实大愿。发了大愿以后要去作的弘法工作或是救济贫穷的工作,都应该以正法为中心来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无生忍。什么是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无生忍。什么是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我、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而愿意灭掉自己;世、出世间忍,则是大乘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能忍于万法摄归如来藏所以万法本来不生,这才是世、出世间忍,依于此忍,就不会再有入涅槃贪。可是我们想要再补充一个忍,因为这个忍越到末法时越重要,叫做悲忍。由于起悲心而生起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无生忍。什么是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无生忍了,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只有诸地菩萨才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忍的意思就是能接受、能安住,佛法的忍(安住)要透过精进修行才能得到。若是能安忍于真正的佛法而又是到彼岸,这就很难得;因为一般大师们所谓的忍都是依错误的见解而忍,真正的佛法境界是不容易安忍的。能忍而又已到彼岸,很难得,因为能忍者不一 三摩地

2018-07-23

忍有不同的层次差别:生忍;二乘人的无生忍;大乘明心时的无生忍;无生法忍。生忍就是前面提到的众生忍,无生忍有二乘菩提的无生忍和大乘菩提的无生忍,无生法忍只有大乘菩提有,那么大乘所证的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阿赖耶识的本来无生,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大乘的无生忍,这个层次要比二乘的无生忍的层次高很多《大宝积经》卷87:「云何名无生?云何当得此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在小乘法来说,能接受五阴的每一阴、十二处、六入(见闻知觉性)、十八界(包括离念灵知的意识界)每一法都是缘生缘灭法,都没有常住不坏性;有这种现观的见地,就是二乘声闻菩提的见道。这个见道有两个道(到):一个是到达的到,一个是菩提道的道,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对于我见断除的正知见已经真实到达了、正确的完成现前观察了,这叫见道。实证就是修道:如何把我所的贪着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的中国佛教,常常把二乘的解脱道误以为就是成佛之道。从更深一层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佛门之中,虽然大部分的人相信众生皆有本具妙真如心,但已经不能了解到佛陀所说的教法,它的真义是一心有二门,不知生灭门与真如门乃是一心的二端,真如本具妙功德性,所以会错误地执著一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09集一心二门(一)>余正伟老师(原标题:做人 三摩地

2018-07-23

而大乘菩萨在受菩萨戒前,归依时既然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其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不只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一念无明、我见、我执、我所执的这些起烦恼,更要断尽不共二乘的如尘沙数无始无明上烦恼;因此说,菩萨戒持守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违背解脱。以《梵网经》菩萨戒来说,杀人、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瞋、故悭、谤三宝这十重戒,广义来说,都具有不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径趣无上菩提故。二发心胜。一念发大悲智之心。超过二乘境界。如昔有二沙弥。发菩提心。阿罗汉返生恭敬。担衣幞。让路而行等。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一大鹏鸟。此鸟先来。受菩萨戒故。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 三摩地

2018-07-23

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各以所修的法道为乘载工具,载运到各自所要去的地方;像人乘是乘载到人道,天乘是乘载到天道,声闻、缘觉乘是载运声闻、缘觉二乘人出离三界、永断生死,而佛乘也就是菩萨乘,则是载运大乘菩萨,虽永远不出三界,却要断除三界烦恼,还要成就究竟佛果。很明显,这五种乘载工具力有大小,载有远近,就好像一般人骑自行车,只能在自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