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因有二种,不但在佛道上面有二种,二乘菩提也有两种,世间法上也有两种。二乘菩提法中怎么叫生因?怎么叫了因?譬如说,古时有个人要出家,诸大阿罗汉用宿命通观察以后,都说他没有因缘出家,为什么没有出家的缘?因为观察他以前八万大劫中,都没有与佛法结过缘。所以诸大阿罗汉都不收他作徒弟,他哭哭啼啼回家去,在路上遇见佛刚好要回精舍,佛见了就问他:“你哭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瑞相,极乐世界殊胜的光明相给他看,因此他心变大了,肯发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这就是诸佛菩萨常示现瑞相的另外一个慈悲摄受的目的。第三种情形,常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缘起性空,是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法,缘起性空其实是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但是如来藏并不是缘起性空。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必须要合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的这个二乘解脱道的法与大乘佛菩提道的法,这两个必须要合起来说,才能够说它是完整的佛法。而且缘起性空,其实是依着大乘法才有办法谈缘起性空的;所以如果单独谈缘起性空,它并不是佛法。更何况谈缘起性空是佛法的人,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其实佛菩提道亦是函盖了二乘的解脱道,虽说佛法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最后都归入大乘佛菩提道,因为万法不离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解脱道是二乘人不想再受生死轮回,而断我见与我执烦恼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轮回,取证无余涅槃。回想自己的人生之苦,看见天下苍生之苦,我发四宏誓愿,决心走佛菩提路!我认为只有佛法才能真正的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只有佛法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的,这是正修佛道的次法基础,若于此三论能够信受奉行,接著才有机会修学实证二乘的解脱道乃至进修大乘的佛菩提道,所谓断我见、我执,开悟明心、眼见佛性,乃至般若唯识种智等菩萨!而佛陀度众生的次第就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假使闻法者听到施论、戒论以后就不能接受,佛陀就不再继续说法,只讲到戒论便不再演说生天之论。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了解佛教的人会以为佛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教因为包含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菩萨道和声闻、缘觉二乘)。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来开导,让你现观我见断除的智慧境界,现观我执断除的解脱境界,这是二乘法的福田。若是让你如此亲证以外,又再帮助你亲证法界的实相,发起般若中观的实相智慧,你布施于他,这才是大福田,这才叫作报恩田哪!在这报恩田、真实福田种下福德种子,此世可得证果、证般若智慧,来世也有大福德可得。若是种在贫瘠之田,当然也有福德,但因为是贫穷田,所以来世的福德很小。诸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偏偏菩薩的每一個階位都一定要有相對應的福德,這一點要求遠比二乘法要嚴格得多,所以菩薩要成就的佛果,祂必須是福慧兩足尊。所以福德累積到什麼地步,智慧的證悟才有可能到什麼地步。」這一點我們要謹記在心!............... (原标题:福德累積的重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所认知的心,是六识加上意根,他们不知道有一个第八识心可证,因为没有亲证,也不想亲证;佛也不为他们指出那是哪一个心,只为他们说:那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实际、如。初转法轮的后期,即将转入第二转法轮时期之前,佛陀才对他们说有外识如来藏,隐藏在五阴中,使他们于内无恐怖(详见《阿含正义》第五辑举证说明),才能确实断尽我执而不害怕落入断灭空。早期的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正的信受三宝之后,若能依止三宝修学,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智,乃至证得大乘菩提的实相、般若智慧,就是有了智庄严。但是智庄严的获得,光是念佛、念法是不行的,往往还得念僧。乃至念凡夫僧都有益,除非所念的凡夫僧是破戒人、贪爱者。如果不是破戒、谤法的凡夫僧,念他们也是有益的。当你想念凡夫僧时,正好明天放假没事,突然想起来:去我师父那里走一走也好,好久没去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6、说出家在家菩萨过「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7、自赞毁他(自作及教他作)「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法的无生忍很容易忍,因为把“我”的内涵,从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详细为你解说以后,只要现前观察以后就很容易生忍。但大乘的无生忍很难忍,因为找到了如来藏:原来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是祂。可是,你要能忍:原来我都是假的,入了涅槃时是把我灭掉,结果是祂独自存在,那我这样证涅槃有什么意思?“我被自己完全消灭了!”他不愿意把自己灭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男子!什么叫做到彼岸呢?这就是说,布施到彼岸的意思,应当让佛弟子们了解如何是布施而到彼岸,因为大乘法的到彼岸和二乘法的到彼岸大不相同。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解脱道是不必修大福德的,但菩萨必须为未来世的多财巨富福德而行布施。如果不这样做,来世照样没有钱财可以布施,或者所能布施的钱会很少,福德资粮就不容易满足。福德资粮不满足,的修证就不容易提升,所以布施是菩萨行中很重要的法,对二乘人来讲则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菩萨生生世世要与众生在一起,生生世世要大力的利乐众生,所以菩萨得要有很多的福德——能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人来学法时我们教导他,假使菩萨性还没有发起,那就只教他们修证二乘菩提解脱道,不帮他们开悟法界实相。因为他没有菩萨性,强行帮助他们悟了实相心,他们会怀疑而谤法。你们别说我这是随便编出来乱讲的,你们去读《法华经》就知道了!佛因为有人请求宣讲法华,五千名声闻人不信佛与阿罗汉的证境不同,不愿意听,心中认为佛在自夸,就当众退席抗议。所以声闻人很难堪受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佛弟子不同,佛弟子是从实相来说,或者从二乘的声闻戒来讲,是从出三界的立场来看待戒法的,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从心中直接把怨恨、仇恨舍弃了,因此而不杀人,所以心地能以清净心来庄严,不是用压抑的方法去受持不杀人戒,而是以舍弃嗔恨之后的无我心来受持不杀人戒,所以佛弟子能清净庄严不杀戒;但是外道们对不杀戒的庄严,是以恐惧后世果报来庄严的,所以是不清净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