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嗔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戒的本身对我们世间人来讲,一般人来讲都是一种约束。我们能够捐弃自己的成见,愿意接受佛给我们的约束来改正我们的行为。这表示说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十种?一色妙如鬘,二身离臭秽,三形体清净,四生十方佛土,五戒香芬馥,六恒闻妙香,七眷属,八诸根适悦,九生天自在,十速证涅槃;如是功德,于如来塔施鬘供养,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施灯供养佛舍利塔,获十功德。云何十种?一肉眼清净,二获净天眼,三离于三毒,四得诸善法,五聪明智慧,六远离愚痴,七不堕黑闇三涂,八尊贵自在,九往生诸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可几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世,除了受三归依成为佛弟子之外,同时还要随分的受持五戒。这是因为受五戒的话,是发起誓愿对于一切的有情都不造作杀盗淫妄等等恶业,所以能够让一切众生都对你远离了五种的怖畏。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戒修十善,乃至受菩萨戒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戒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道生气对我们不好,那如果别人很无理,我们真的能做到不生气,我们内心也不生气,这样才是真正的忍辱。而禅定的意思是静虑,也就是安静的思维,这里 三摩地

2018-07-23

而福德除了布施之外,持戒也是修福德,众生五戒持守得好,未来必定重新生而为人,但如果他只是专精在戒行上用心而缺少布施的话,就仍然会是个贫穷人。而常作大布施但却不持守戒行,结果就可能会像这只挂璎珞的大象一样,这一生饮食福报虽好,生长在非常富足的环境,但却因为不持戒修行,难免违背清净修行的戒律,因此受生为大象。虽然牠是只生活超级富裕的大象,还可以挂著各种 三摩地

2018-07-23

)如:持五戒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布施钱财济世救贫,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饶富资财、眷属和乐,培植修集这些善业是名福德。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 三摩地

2018-07-23

修持戒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戒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戒法,今世感得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过去世持不盗之戒法,今世感得所有的财物能够自在受用,不为他人之所侵夺,这当然也是一种福报。除了自我受用之外,假如这一分的威德是够大的,可以为人化解偷盗乃至伤害的因果的话,那这也有一分他受用的。若就其性质而言,这个部分,与前面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修持戒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戒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戒法,今世感得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过去世持不盗之戒法,今世感得所有的财物能够自在受用,不为他人之所侵夺,这当然也是一种福报。除了自我受用之外,假如这一分的威德是够大的,可以为人化解偷盗乃至伤害的因果的话,那这也有一分他受用的。若就其性质而言,这个部分,与前面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修集福德资粮方面呢,接下来说,发起信根而且长养了善根以后,还要正受三归五戒,求受菩萨戒。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修集福德资粮方面呢,接下来说,发起信根而且长养了善根以后,还要正受三归五戒,求受菩萨戒。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 三摩地

2018-07-23

李元松先生说:针对禅师们这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印顺法师曾给予批评,大意是:禅师们太过于强调修证了,以致无法了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萨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萨行,以五戒十善的凡夫身来力行菩萨道,相信以此‘上求下化’的发心,未来世必能再转生为人继续修行。一个佛应该有此信心,并在此安心。印顺法师以这样的话劝勉学佛人,当然没有错。但他接着批评说:禅者无法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 三摩地

2018-07-23

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着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 三摩地

2018-07-23

戒里面有很多,以基本五戒来说,其中大家都知道,有个叫作「不与取」戒。这「不与取」就是说,凡是众生该有的东西,你不要去拿。广义来说,这世间的一切存有,你都不要拿。既然你是位菩萨,你就要慢慢地想,你来这个世界上不是要来拿这些东西的,因为你的如来藏总会具足这些东西。因此你不需要往外寻找,不需要往外去和众生来掠夺。可是,那如果既然你都不需要这世间的东西,那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者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实现的因缘到了,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不是每一世都一直当人的。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