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喜王菩萨说:若是发起菩提心时,应该如何发起?菩萨是要因什么事情作为所缘之故,所以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首次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时候,建立大誓愿,口中出声而这样子说:‘若是我将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将会广大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安置一切众生于大涅槃中,不会安置一切众生于二乘涅槃中;并且一定会教化一切众生,全部都使他们具足实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到了猫、狗等动物,不要以为它们都笨笨的什么都不懂,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有八识心王,你在想什么它大概也知道,你板起脸来它就夹起尾巴躲到旁边去;它只是无法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已,因为它的五胜义根大脑没有语言文字的功能,这是它生为畜生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六祖问说:你是什么地方不能了解?志道禅师答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在这里有疑惑。六祖说:你为什么生起疑惑?回答说:一切众生都有二身,也就是色身与法身。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既然如此,经中又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话,那么究竟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是色身受乐的话,色身坏灭之时,四大分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什么叫作小随烦恼呢?所谓小随烦恼是说,其发生作用范围最小,而行相粗勐,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者,称为小随烦恼。小随烦恼有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和害等总共十种。中随烦恼则有无惭、无愧等两种;其发生作用范围较小随烦恼为宽,较大随烦恼为窄,具有自类俱起及遍不善性等两种意思,所以叫作中随烦恼。基本上无惭是偏重对自己而言,无愧则是侧重对他人而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叫作悔。悔就是恶作的意思,恶作的恶字是厌恶的意思,也就是说,厌恶自己往昔所做的事就叫作恶作;由此而生起懊恼自责之心,就称之为后悔,简称为悔。由此可见,悔是恶作之果,而恶作是悔之原因。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二十四法为什么叫作不相应行呢?意思是说,这二十四个法不像色法、心法、心所法等有实质的体相,它是依心王、心所、色法等三法分位假立之法;这二十四法与前三位,也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是非一非异的。所谓非一的意思是说,前三位的法有体相,而这二十四法却无体相,所以说非一;而所谓非异则是说,这二十四法虽是无体相的假法,却有作用显现出来,但是这作用并未离开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个时候的觉心初起,马鸣菩萨说其实那是随著一般世俗的言语来说,有所谓的觉心初起,为什么呢?因为心尚无有啊!也就是我们一般众生的觉知心,其实如果我们要探求一般众生的觉知心,其实这个觉知心都是依于本觉,都依于心真如而存在的。所以其实一切众生的心,乃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觉知心,其实也是依附于心真如,只是心真如祂的六识种现行,所以说其实祂也是依附在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有人问:既然众生和器世间都是藏识所造,为什么藏识所造的色身以及器世间有优有劣?这是因为藏识在造众生和器世间时,所依据的是藏识中所集藏的善恶业的业种。当藏识中所集藏的善业种子势力大的时候,所造的色身和器世间就殊胜,反之则丑陋。是故共业众生所造的善恶业,会影响器世间的现况。《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教中的「法」是指什么意思?就一般人对于「法」的认知,「法」是指一种范式、一种原则、一种道理。然而在佛法中,我们说「法」这个字,这个范围那就大多了。简单的来说,「法」是指有漏世界的现象界,就是说我们凡夫所了知的一切世界中的一切种种的现象,不管是有形的、无形的、看得见的、摸得到的、还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还是心中想象的影像等等,统统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其性犹如虚空、无为无作,就称之为虚空无为。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根为什么会由阿赖耶识中出生?因为无明!阿赖耶识执持了意根与意识相应的无明种子,导致世世的意根始终自我执着不肯灭失,就由这种无明的种子作为生缘,促使阿赖耶产生一个中阴身出来,所以肉身死了,他就靠着阿赖耶识转移到中阴身上。中阴身的意识不像活着的时候那么灵光,因为胜义根不如活人,所以纯粹依着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也就入胎受生了。除了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语译如下:佛说:「广慧啊!这一个识藏、如来藏,祂又叫作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第八识,祂在我们的色身里面,一直都追逐、执持着我们的色身,和我们常在一起。这一个持身的,执持我们色身的这个第八识,又有一个名称,叫做阿赖耶识。这个持身识,为什么又叫作阿赖耶识?因为这个阿赖耶识,一直都在我们的色身里面,执持着我们的色身,而且藏在我们的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辨识中心开始工作,决定这个东西是什么,将牠挂上名牌,这时才是表义名言的生起;并且激发出这个名字背后所储藏的知识,此时仍然回归显境名言,并且与记忆联系起来。因此,现在这个细长、背上有花纹的东西被挂上「蛇」的名字,原来储藏在长期记忆中有关蛇的讯息被释放出来:动物吗?不同种类?危险?这些因素现在集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讯息:「是蛇!在这里,就是现在,救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或者于闷绝等五位中,它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在定中长时安住,它会悄悄地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的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虽然意识的你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你去改正攀缘的习气。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臧本来自在——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没有一法能生出阿赖耶识,不要问为什么?法尔如是!】何故非有变易非无变易?如来藏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等作用,或者说它随缘应物,和意识心等七转识的作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