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时,就是已经落在我见中,正是凡夫异生。可是意识有很多种的变相,在三界中有很多种不同状况的意识;这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同样都无法判断的,但是这个见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众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何以故?唯有如来应正等觉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阿罗汉、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脱道是许多的有情在痛苦中所产生的念头,希望能够依凭著智慧的教导,然后有智慧的人来开导他,然后离开这个痛苦,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以苦为师的。然而这世间却有许多人并不清楚真正的解脱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解脱最后的终点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根据佛法——佛陀的教诲,来告诉大家真正的解脱是什么。首先呢有两种有情:第一种有情,他希望能够在解脱的过程中,能够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观行,才能断尽我见,才入初果;而仍不明中道实相。但菩萨初果,明心悟得真,不是解悟,不是以“一念不生的灵明觉了”为我,悟得真如的时候,不但断身见,同时也断我见。因为真如离见闻觉知而不作主,虽然真实存在,但祂真实是无我空性。从真如来比对,便知常寂常照而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初发心菩萨由于宿世的因缘转生在五浊恶世,并有善根使其亲近明师,志向大乘甚深妙法。虽发菩提心,但是智慧浅薄,就是初发心菩萨。其人听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因众生只见表相,而且崇古贱今,而后代再来的地上菩萨,在舍寿之前也不会明白称说自己的证境,所以只好以古时阿罗汉的解脱道的论着,作为教材来宣讲,容易取信于末法时代崇拜表相、依文解义的佛。后代的地上菩萨即使说出了他的证境,众生也不一定会相信,所以只好借用古时阿罗汉的著作,来宣讲二乘解脱的智慧,取信于众生,方便度入佛法中。所以不可主张‘上地菩萨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阿罗汉具有出三界的证量,也就是说,因为阿罗汉可以出离三界,所以他可以成为众生的福田,供养阿罗汉就可以修福。阿罗汉的另外一个名称叫作杀贼,这个贼其实就是烦恼,因为烦恼会使众生有损恼,阿罗汉能够断除烦恼的现行,所以他就称为杀贼;但这个部分可能要特别跟大家说明一下,阿罗汉所谓的杀贼,这个贼只是烦恼的现行,烦恼的一些习气或一些随眠,阿罗汉是不需要杀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而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唯能令人成阿罗汉之法;单修阿含解脱道之实证,只能使人成阿罗汉,并不能使人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现前诸位未来佛也在怨他,未来世的学罗汉及学佛众生也会怨叹被他所误导,所以说是三世佛怨嘛!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佛门中才会有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的说法。因为现在已成之佛若是听到他们说错了佛法、罗汉法,还狡辩说那就是诸佛所说的法义,那么诸佛都同样会是啼笑皆非的啊!如今还在人间住持的十方佛都会说:这种愚,竟然把诸佛所说的法讲成那个样子,还说是我们诸佛讲的,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反于此者,则是有些出家人于佛智,不生信受;宁可信乎学术界之异说,互相引非义以为义,谬圣义而以为当然,于修证付之阙如,于诸经典不能通达,无能晓窥如来意旨,徒以口舌论义而为盛事;若真能说然不能行处,则无可怪哉;以佛法修证,非是一生可期,如何可以娑婆恶世众生而作希求?然诸众法师既披圣衣,发心出家,当非为名闻利养,当以为有真佛法可以追求,当以为佛法真正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三乘差别者,何故如来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而言此是声闻学乘?而言此是缘觉学乘?而言此是菩萨学乘?」佛告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地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法相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人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少功德,知多功德。而佛法中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的您,自然就会确认见取见以斗争为业的道理了!这时您就可以领受到善知识费尽心力救护众生,却不断受到众生们打压与诬蔑时的心情了,因为您这时已经成为真正的善知识了。这时您心中不会想要与他们争执,但他们却一直坚持他们的说法才是正确的,一直以违反圣教及事实的说法,大力破斥您所说的正理,不断的指称您是在与他们争执。而您住于初果见地中,只会对他们生起怜悯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菩萨不仅发心自己成佛,还要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解脱生死,成阿罗汉、辟支佛、佛,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大乘学人发菩提心远较二乘发出离心殊胜,《称赞大乘功德经》载,佛言菩萨哀愍一切有情于生死中轮转无救,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应供养,已能映夺一切声闻、独觉极果。二、见道不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盘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第八识,以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及所造业种,及与所含前七识种子具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集藏性(阿赖耶性),故名此第八识为阿赖耶识。闻受声闻解脱道而见道,以及其后之修道断除思惑,不复有阿赖耶性(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种之集藏性),成阿罗汉,其第八识改名为第九识——异熟识,亦名庵摩罗识,其实仍是第八识,唯改其名,不改其体。后闻佛说大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久,小沙弥又思惟: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辛勤劳苦,不惜自己的生命,众生要头就给头,要眼睛就给眼睛,这种难事不是我所能办得到,还不如早一点取证罗汉道离苦得乐。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衣钵换你背,你在后面跟着。这样子来来回回共三次。到了目的地,小沙弥心有所疑,便叉手向阿罗汉请示:为什么会有三进三出的现象出现?阿罗汉回答:你在菩萨道有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即在母胎之中,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的下面、熟脏的上面,夹压如狱,俱受种种不净物的逼迫。母啖一杯热食,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聚居岛上之众多佛子,十余年来慈济众生,蔚成风气。然广植福德而缺慧业,不免偏于人天善法。复有一种佛子以数息打坐等定福修法误为修慧之法,不知此等皆是人天有为福善。若闻念佛三昧一词,便以为是净土门之修法;殊不知念佛三昧即是禅、即是净、即是密。普偏存在于诸宗派之中,非独禅宗有之。然末学于此书中不欲说禅,乃纯依净土行者修学念佛法门之立场而说念佛;涵盖范围亦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身三业是说杀害众生、窃盗众生的财富或名利、还有是邪淫。念佛可以除这三业、净化这三业。总不会一面念佛一面想著:“我这朋友的太太不错喔,可以勾引勾引。”不会这样想。为什么?因为念佛的时候,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会想:“唉呀!惭愧死了。”所以就不犯邪淫业。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那么口四业呢?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