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活方式,再要寻求以前农业社会的那种安闲清静生活似难可得。是故现代人若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最多亦不过一至二小时而已。除非善修静观之人,并能寻找到若干方便善巧之方法助行,否则不易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不在人间成佛,而在欲界天成佛,则只能度化欲界天的众生--天人、天神、天主。不能显示于人间,则难以度化人间众生。而欲界天众生贪著五欲之乐,度化甚难。若在人间成佛,度人较易,以众生得亲见恭闻故;而欲界及色界诸天之有缘者,亦得于人间奉觐。是故诸佛世尊皆在人间成佛,以人间有色身及有语言、文句、名相、思惟、法则等“身施设”可以示现之故。由以上略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由以上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于无明,不见众生法界之实相,以物质世间为实有,而生执著。不见自性之空性妙有,以致执此幻有之五蕴身为“我”,因而造作诸业。上焉者行善求生天国,中焉者行善求此生之声名福报,下焉者伪善、欺世盗名,乃至巧取豪夺。因此之故,攀缘之心不断,念念贪瞋无明。若亲见自性,悟境不退者,则见本具佛性之真空妙有,世界身心之真实感顿失,于世界身心不生执著,自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为诸佛通愿。归依后即成为“佛、法、僧”三宝之,此为修学念佛法门之首要。心不归依,而欲修学念佛圆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成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乐--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发愿受菩萨戒,行菩萨道,度无量众生。然后细读前段及第三节之说明,详细思惟,勤加练习,即能通达。若无圣像,望空而拜亦可,但需至心恳切,万勿轻忽。一旦通达,即依此法无相忆念拜佛。去除名号及形像,清楚地忆念所拜之佛,而不使忆佛之念中断。若觉忆佛之念不能清楚分明,亦可用“想”之法;如年青时,恋爱中的男女,各分东西不得见面时,朝思暮想一般;拜佛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虔诚于佛前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度化众生;若此法得成,愿推广此法,帮助众生修成此法,同沾法益。然后祈求释迦牟尼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慈悲加持。自己亦应再三详细阅读思惟,日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细心体会。罪障渐消,自然得会,受益无穷。对于无相念佛之知见及入门之善巧方便,末学已于书中反复说明。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已至婆婆妈妈的地步了。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 | admin 2018-07-20 |
![]() |
他将来能够接引很多的众生,叫做乘于大乘。这个人于一切法的本际,没有任何的执著,因为他已经见到一切法的本际是空性,所以没有执著。因为证得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已经过了断见与常见的境界,所以他以安乐的大乘法而趣向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道。声闻乘因一切五欲的烦恼,而生起苦恼,生起害怕的心。缘觉乘以世间无常,世界无常,五蕴无常,而畏惧留存于世间。但是实相念佛的人, | admin 2018-07-20 |
![]() |
然后呢!体验过一段时间,转过一个方向来思惟:我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个,而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来面目也是这个。然后呢!就观察到这个真如、这个自性弥陀,从来就不生不灭,从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它从来就没有来来去去,它一向就没有生没有死。有生有死是我们这个妄知妄觉、这个色身,而自性弥陀从来没有生死,所以它寿命无量。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又一个大劫不停 | admin 2018-07-20 |
![]() |
九品往生一览表依《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整理 修学资粮往生瑞相见佛闻法上品上生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 | admin 2018-07-20 |
![]() |
对一般众生而言,有情众生都是好死不如赖活,每一个有情都非常的宝爱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实在不应该去杀害其他有情众生的生命。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说有情都是宝爱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见得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爱自己,因为爱自己的五阴,那么受苦就受苦,有什么关系呢?又何必要以来免去身心的痛苦呢?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却很容易入门,所以它最契合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2、信确实有个极乐净土有的人不相信有极乐净土,所以他不念阿弥陀佛。那么信有极乐净土,要怎样才能往生呢?还要相信极乐世界真的是殊胜、清净、庄严。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为弥陀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诸佛的愿力----广大的愿力,祂的智慧的广阔是要变现这个清净的世界,让众生能够往生到这种清净的世界,而最后能够迈向解脱。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也不是现代的科学家或是减劫的时代的众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才必须要有佛陀来降生在人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广阔,我们生命的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可是这些统统不是现在的科学家、乃至未来的科学家可以告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杀人是最基本的啊!可是在我们这个修学佛法里面,我们还要长养慈悲心,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众生应该要慈悲。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受了三归之后,虽然我们也不杀人,可是我们应该还要继续增长我们的悲心,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开始来吃素,如果说还不能吃素,我们至少应该要来吃所谓的三净肉。那什么叫三净肉呢?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杀。也就是说众生的这个众生肉,如果我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