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还有太多太多不知道的法要修学,还有恒河沙数的烦恼种子要断,还有无量的众生要度。正觉詹益墩敬呈 (原标题:16第十五篇:詹益墩居士) 三摩地

2018-07-20

次日清晨半睡半醒时,脑中浮现出一些字句,不论其是否为佛菩萨加持或是共修熏习之种子现前,但已将心愿如实表达,而在填表时并未全文抄录,已制成小书签来提醒勉励自己,原文如下:末法众生,实可怜悯;弘法利生,舍我其谁?明心见性,悟后起修,乃大丈夫,所应当为;此生不为,更待何生?行菩萨道,摧邪显正,乃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故荷担如来、续佛慧命,尽未来际,为佛之 三摩地

2018-07-20

基础课程之初,由于忆儿心切,忆佛之念很快就学会了,但却又因傲慢的习性作祟,像极了龟兔赛跑中那只骄傲的兔子,心想:“反正很多同修都还不会,这么简单的忆佛净念,半年后我再来追好了!”于是除了导师、张老师的课,我又冲刺般的向前再修二个学位,当时自己所秉持的理由是:“众生难度,自己要有很高的学历,方能降伏众生所误以为‘宗教是迷信和低教育 三摩地

2018-07-20

不照顾自己的面子,只求能利益众生,这是需要何等的智慧与慈悲才能办得到啊!由于张老师对的信心及对导师您的敬仰与护持,她那份信任与了解,每次提及您,不是热泪盈眶,就是满脸的幸福;也在在处处地感染了座下的每个学员,所以那份的决心与勇气,也在我们心中不断地壮大滋长。二年多来,收获好多,除了拿到老师九张书法还有正确的知见以外,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的身教──真 三摩地

2018-07-20

张老师用调柔的身段与语言,不断地鼓励我们发起救护众生、荷担如来家业的菩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在生活上、修行上的困惑与困难。我总是很期待星期五晚上的课,上课时我总是感觉精神奕奕,但每次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两个钟头的课程就很快地过去,每次我都感到意犹未尽,直到禅三前结业那天都是如此。我常感谢诸佛菩萨及萧老师、张老师的帮助与厚爱,让我能参加这次的禅三精 三摩地

2018-07-20

上大学的前夕,反观自己在考前会吃素祈愿,求诸佛菩萨加被,一旦如愿后,就恢复旧习大啖美食,想来十分惭愧,于是决定效法家中的三位大菩萨,开始吃素,悲悯众生而慈心不杀故。有一天母亲对说:“既然信受观世音菩萨,就应课诵大悲咒,以发大悲心。”转而反省自己,在遇到困境时,唯恐自身力量不足而做得不好,就乞求观世音菩萨加被,因为观世音菩萨向来十分灵感,因 三摩地

2018-07-20

然因众生未悟之前,犹如印老闻之不解,故须广设譬喻而演示之;然诸大乘经教仅说二乘无我教是方便教,不证中道实相故,实情如是故,未尝将无我判为方便说也,“二乘无我”非即“真实无我”故;是故印老此语实有大过,误导佛子错将大乘究竟无我法认作外道神我法,而不能知三乘无我法俱依无我如来藏而显故。由是故说印老至今仍然堕于玄谈中,三乘见道俱无,不 三摩地

2018-07-20

接著意识现起,马上能够承担,那个“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祂确实与六尘境不相应;那个“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妄心在想什么,祂都能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如同洗三温暖,将平实导师的书开始重看,确实与书上说的对得起来,心中雀跃不已;可是书中也说破参了就会如何、如何,自己好像又不是这样;尤其是公案,翻出来看似懂非懂(大部分是不懂 三摩地

2018-07-20

我很羡慕,真希望自己也能早日学得善巧方便,学得善观众生根器,而能对众生宣说。有一次上课,张老师说:“忏悔、发愿、回向,很重要。”自从那天开始,我每天必做这三件事,直到现在约两年,几乎没有间断过。可能因为这样,这两年半的修学,几乎没有什么大障碍;由拜佛、忆佛、拜多佛、看话头、起疑情至参话头,每个转折上,老师随讲我都能随入;有时有疑惑,却总能 三摩地

2018-07-20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广大无边,只为五荫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荫,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华严经》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起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雾障。一切众生清净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 三摩地

2018-07-20

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北周武毁佛期间,二祖与林法师为伴,护持经像,隐藏民间,并一度南下到舒州司空山隐居(后人在此处建有二祖师,元时被毁,现存有二祖石窟的遗迹)。在隐居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天平二年(535),二祖遇见了僧璨。僧璨当时是个 三摩地

2018-07-20

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小孩道:“是佛性。”四祖又问:&ld 三摩地

2018-07-20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计校乖常,求真背正。双泯对治,湛然明净。不须功巧,守婴儿行。惺惺了知,见网转弥。寂寂无见,暗室不移。惺惺无妄,寂寂明亮。万象常真,森罗一相。去来坐立,一切莫执。决定无方,谁为出入。无合无散,不迟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心无异心,不断贪淫。性空自离,任运浮沉。非清非浊,非浅非深。本来非古,见在非今。见在无住, 三摩地

2018-07-20

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受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身,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 三摩地

2018-07-20

”六祖道:“汝作么生疑?”志道禅师回答道:“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 admin

2018-07-20

若论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这六个问题是当时乃至后世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禅宗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六祖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仔细地品味。据《宋高僧传》记载,六祖入寂后,神会禅师离开了曹溪,前往京洛弘扬南宗顿教法门。后在河南滑台(今滑县)与北宗宗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慧能大师的顿悟法门 三摩地

2018-07-20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4.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5.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6.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7.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8.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 三摩地

2018-07-20

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看到怀让禅师炳然殊异,知其不凡,便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怀让禅师十四岁时,即辞亲前往荆州玉泉寺,从恒景律师落发,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受具足戒之后,他又继续学习律藏。后来他发现,象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力用不是甚大,于是感叹道:“我受戒今经五夏,广 三摩地

2018-07-20

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你就去体究这个未了的心即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不明白自己的心就是迷,明白自己的心就是悟。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道并没有远离众生,除了心之外,难道还有别的佛吗?这就象握手成拳,拳的形状虽然与手掌不一样,但拳当体还是手掌)。”无业禅师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三摩地

2018-07-20

灵祐禅师私自念言:“我本住持,为利益于人,既绝往还,自善何济(我住持此山的本意是想利益众生,既然住在这里,与世隔绝,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呢)?”因此想放弃这座山,去其它的地方。当他下山走到山口的时候,只见路上蛇虎交错,豺狼成群,挡住了他下山的去路。灵祐禅师道:“汝等诸兽,不用拦吾行路。吾若于此山有缘,汝等各自散去。吾若无缘,当等不用动。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