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然,我们看到了《华严经》里面这样讲的话,心里面可能仍然会怀疑——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我们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的: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二)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举心动念,最主要讲这个罪的部分,最主要的来源都是在举心动念。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仔细看看的话,我们的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如果前世所造的因,全部都是贫穷——会导致贫穷的因,比方说我们前世都非常的悭吝,并且贪着众生的钱财,甚至是侵占众生的钱财的话,那么今世恐怕我们有很高很高的机会就会遭遇到贫穷的恶果。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如果前世所造的因,全部都是贫穷——会导致贫穷的因,比方说我们前世都非常的悭吝,并且贪着众生的钱财,甚至是侵占众生的钱财的话,那么今世恐怕我们有很高很高的机会就会遭遇到贫穷的恶果。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便是佛菩提,我们将来希望能够明心见性,也是需要从解脱好好的紥稳基础,要从断三缚结开始,因为这个是娑婆众生的特性;也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一定在学佛的时候,一定要紥稳解脱的基础。解脱的关键就是在于三缚结,那么三缚结呢,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我见,而什么事情是我见?什么东西是我见真正的内涵呢?我在这里先告诉大家,我见的内涵,通常它的意义,不是不执著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为了要建立众生的正知正见而破斥外道,这个行为本来就是菩萨所当为的;而不应该在这个点上面,用所谓的说他人的不是这一点,来说这个菩萨的不是。另外就是说,我们再给大家举一个,就是在《长阿含》的《经》里面,佛陀也告诉比丘说:比丘啊,如果你听到了有哪一个比丘,说了怎么样的法之后,你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全然不信,也不应该全然的就把他的说法丢弃;应该是听了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旦到了无余涅槃的境界之后,这个人是没有办法继续再跟众生有任何的接触了;因为无余涅槃就是灭尽了一切,出离三界了。所以从这点道理来看,佛陀教导解脱道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在于说,告诉所有跟着修行的佛,让大家看看解脱道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在这一世按照佛陀的教导,精进的修行,解脱道的成就并不难,并且也有确实的果位可以自己来验证。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世一世的修行,会让人很容易就在解脱道里面成就了最后四果阿罗汉的境界;到了四果阿罗汉的境界之后,很容易的就随顺了涅槃的境界,会入于无余涅槃;一旦所有的人都成就阿罗汉果之后,这个世间接下来也就是没有佛法可以住持了,剩下都是不得闻佛法的众生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说我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我们对于名利是淡泊名利的;而我们也知道,我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有更高的指导原则,那就是菩萨道与众生同事的道理;我们藉由这个生生世世跟众生同事的道理,然后一边自己修行,一边也能够跟众生广结善缘。像这样子,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不会迷失自己的话,那又何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有情的六道轮回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傍生道、鬼道和地狱道,也就是说我们无始劫来只可能投生在这六道众生之中,不会投生为植物、山川河沼(zhǎo)乃至日月星辰。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而植物是无情生,因为没有情识,当然也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像山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人是入定修定;因为他在白天为众生忙碌,没有时间修定,他又不肯放弃修定,只好利用晚上来修定;这种人是已经有了定力的人,当他坐上之后,就立刻进入初禅,只要一剎那就能进入初禅;然后从初禅中,渐渐转进二禅、三禅……等。可是他虽然每天晚上进入禅定之境界中,但是他在白天所累积的疲劳,并不能因为进入禅定境界而消除掉;这是由于禅定境界之中的意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相分,所以所有的众生他所能依靠、能够依赖、拿来运作动转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内相分。在《辨法法性论》当中弥勒菩萨说: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外境离识即无义,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别所取境,应即他心所缘事。(《辨法法性论》)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老师!我承认我们的大脑中所感知的内相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除了悯念众生以外,不要让他制造杀业,另外也因为悯念众生,应当得到这样的禅法,能够明心、能够证悟自己本来的心地,所以他就委屈自己,跑到这些打猎人的队伍之中。当然我们可以想见,惠能祖师他本身并不吃肉,跟这个当事者是一样的,可是当猎人将一些所打到的、打猎到的一些动物,丢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要做一些处理,那最后还要端出这个肉类这样的菜肴给这些猎人来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位沙弥谨遵阿罗汉的意旨,回家与家人团聚,在回家的路途中,看见许多蚂蚁被水围困无法出离而且命将终绝,这位沙弥看了以后,心生起了慈悲心,不愿意让众多蚂蚁众生的生命受到威胁乃至死亡,所以将衣服脱下来,用衣服装土来阻截水的侵犯,并且将蚂蚁一一置于干燥的高处,使得众多的蚂蚁得以脱离险境而存活下来。到了第七天,这位沙弥回到阿罗汉处所,阿罗汉看到以后觉得很讶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部分的鬼道众生,与人类的生活空间是在一起的,因此能够与鬼道众生相应,或沟通的人便能接触到他们。譬如在《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因此,人类是有机会可以接触鬼道众生。但是因为对于鬼道的真实状况,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那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了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这个城中有一个外道名叫苦得,他经常跟人说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他经常这样子说。那个善星比丘有一次就跟世尊讲说: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这个苦得就是最上等的阿罗汉。世尊听了以后,就告诉这个善星说:苦得这个外道啊!苦得是个外道,他并不是阿罗汉,他不了解什么叫作阿罗汉道。这个善星就对世尊这样说:是什么原因呢,令您这一位阿罗汉对于‘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程与内容,没有具足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与内容可以依循修习而成佛了!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在指责佛陀还没有完成化缘,应该重新再来受生一次,把未讲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容都具足讲解完毕以后,才可以离开这个星球再去别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已经在前面讲解过了:南北传诸经所讲的阿含罗汉道,确实是无法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叫作度众生?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够度得了这位众生,而那位众生却不肯被我们度?为什么这位众生愿意被我们度,另一个却完全不信任我们?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在《杂宝藏经》里面说到:有一次,佛出去托钵,在到了居荷罗这个国家,就在路上路边的一个树下坐下来;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罗,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奴婢,这个时候她正提着水桶在路边的水井上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某一个众生牠被杀,我们亲见了,那这样子这个众生的肉,我们就不忍心去食用牠。因为我们见了牠之后,我们跟牠结了缘,结果我们看到牠被杀而没有起怜悯心,而吃牠的肉,那我们跟牠结的恶缘就更深了。所以说,我们所谓三净肉,第一个就是见杀不吃。那另外一个是闻杀不吃。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听闻到有众生被杀,结果牠产生了哀嚎的声音,那这个时候这个众 | 三摩地 2018-07-22 |